首頁>娛樂>

38年過去,春晚已經由一場娛樂盛事逐漸轉變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快手再度與春晚合作。

11月20日,距離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還有65天的時間時,快手 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獨家互動合作伙伴。在兩週前,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官方微博釋出訊息稱,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導演將由連續執導2017年、2018年春晚的楊東昇擔任。

自1983年到2020年,由央視製作播出的春節聯歡晚會已有38年曆史,春晚的變化也映證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這場全國人民的一場娛樂盛事也逐漸演變為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雛形期:1983年之前的“春晚”

1983年第一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前,在1955年有一場由人民日報、新華社、廣播事業局、大公報等媒體聯合發起的彙集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文藝表演匯演。

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留有影像記錄的第一場春節晚會,晚會總導演是電影導演張駿祥,曾執導過《黨的女兒》《甲午風雲》等影片。不過受到技術條件限制,這臺晚會並非以電視直播的形式與觀眾見面,而是由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實況錄音,然後再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錄製成紀錄電影,在影院大銀幕上放映。

1979年的除夕夜,由中央電視臺錄製並播出了一臺“迎新春文藝晚會”。晚會導演除了1983年春晚導演之一的鄧在軍之外,還有後來執導86版《西遊記》的總導演楊潔,這臺晚會成為嚴格意義上的第一屆春晚。

探索期:語言類節目成壓軸菜(1983年-1990年)

這一時期的春晚主題與時代脈搏緊密結合,主要圍繞著“團結、奮進、向上”的主題,輔以“歡樂、祥和、喜慶”

1983年,春晚首次採用電視直播形式,這是目前較為福斯所熟知的第一屆春晚。這臺晚會整體以歌曲、舞蹈、相聲為主要節目形式,導演由黃一鶴、鄧在軍擔任。晚會上,歌唱藝術家李谷一在晚會上先後演唱了6首歌曲,創下紀錄,而其中的《鄉戀》更是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從第一屆央視春晚開始,春晚似乎就與國內文娛行業建立了緊密聯絡。當年,李連杰主演的功夫影片《少林寺》在全國熱映,影片主題曲一併迅速走紅,原唱鄭緒嵐也從幕後走上春晚舞臺,演唱了這支《牧羊曲》。

1984年第二屆春晚在形式上有了全新變化,之後春晚一直在內容與形式上進行著創新。憑藉其內容通俗化且具有方言幽默感的小品,逐漸取代傳統曲藝成為春晚的“壓軸菜”:有陳佩斯與朱時茂“吃麵條”的逗趣滑稽,亦有馬季“宇宙牌香菸”的幽默諷刺。另外,這一屆春晚還首次邀請到了港臺地區的演員:主持陣容加入了香港藝人陳思思和臺灣藝人黃阿原,身著西裝的香港歌手張明敏演唱了歌曲《我的中國心》。

張明敏演唱《我的中國心》

此後,春晚逐步走向成熟,很多節目型別成為固定模式並被延續下來,也得到了觀眾認可,不少晚會歌曲成為大街小巷的流行音樂,許多小品、相聲也成為街頭巷尾口口相傳的段子

1987年,歌手費翔在春晚舞臺上唱了兩首情緒完全不同的歌:憂傷的《故鄉的雲》和狂熱的《冬天裡的一把火》,一時風頭無兩。

費翔演唱《故鄉的雲》

1989年春晚,韋唯演唱《愛的奉獻》取得不俗的現場效果與社會反響,同年首登春晚的宋丹丹,也因小品《懶漢相親》被全國觀眾牢牢記住。

1990年,趙本山因小品《相親》而成了每年春節晚會最受期待的演員之一,成為繼陳佩斯之後的第二代小品王。此外,這屆春晚也創下了語言類節目的高峰,陳佩斯和朱時茂的《主角與配角》、嶽紅和鞏漢林的《打麻將》、嚴順開和黃巨集的《難兄難弟》都是經典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時期首度登臺的《難忘今宵》(1984年),一直到現在仍被春晚固定為保留節目。

豐滿期:流行元素成主打(1991年-2000年)

國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到來也在逐漸提升,最直接地體現在春晚節目內容的變化上。這一時期的春晚開始變得更加趨向現代娛樂,晚會主題也多主打“親切、溫馨”。節目方面,也一改八十年代的單調佈局,在節奏上變得更加輕鬆,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色彩。

這一時期,春晚的舞臺上港臺歌手的數量逐漸增加,甄妮、潘美辰、姜育恆、譚詠麟等因在春晚舞臺上精彩的表演而在內地的演藝之路從此被照亮。

從1995年第十三屆春晚起,晚會表演嘉賓陣容開始加入流行唱片歌手,演唱的歌曲也都是已經經過市場考驗的作品,例如劉德華的《忘情水》、老狼的《同桌的你》、陳紅和孫浩的《中華民謠》等。

一直備受關注的語言類節目在這一時期也有著明顯關注流行風潮的趨勢。依然是在1995年第13屆春晚的舞臺上,由趙麗蓉、鞏漢林共同演繹的《如此包裝》從語言內容到演員服飾都呈現出關注流行風潮的趨勢。

從1996年第十四屆春晚首次設立分會場,將晚會舞臺延伸的到北京之外的地方,到1998年第十六屆春晚,央視正式啟用“一號演播大廳”來進行現場直播,晚會在呈現方式和播出形式上也隨著技術革新發生著變化。

二度探索期:開門辦春晚,突破瓶頸期(2001年-2010年)

進入21世紀,中國電視行業高速發展,但經過20年發展的央視春晚卻進入了瓶頸期,面臨著“眾口難調”的困局。同時,從2008年的奧運年開始,隨著內地流行文化的迅速崛起,春晚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在這10年,“開門辦春晚”成為了春晚節目組走出瓶頸期的第一步。2003年開始,創作團隊嘗試通過向外界徵集相聲小品、歌曲舞蹈、創意節目等,為春晚注入新鮮血液。事實證明,這種嘗試的確奏效,其在一定時期內給觀眾帶來了一些有新鮮感的節目。

2005年春晚,一臺“無聲”的表演至今令觀眾印象深刻: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21位聾啞人共同演出的舞蹈《千手觀音》,以整齊劃一的動作和精巧的構思,營造了千變萬化的視覺感。

與此同時,春晚節目組也開始意識到節目內容的侷限性,於是一批歌手也接連出現在春晚舞臺,帶來了傳唱一時的歌曲,比如布仁巴雅爾一家的《吉祥三寶》等。

此外,隨著春晚的影響力滲透到兩岸三地,大批港臺流行歌手開始成為春晚舞臺上的常客。

臺灣魔術師劉謙的魔術表演也掀起了春晚舞臺上的魔術熱潮。

二度豐滿期:辭“舊”迎“新” (2011年至今)

這一時期的春晚,在更迭了兩代導演後,也迎來了創作方式、呈現形式、節目內容、傳播方式、互動形式上的革新。

2011年,央視以選秀節目《我要上春晚》堅持“開門辦春晚”,“旭日陽剛”“西單女孩”等一批草根演員也從這條通道直通春晚的舞臺。2012年,開心麻花、德雲社接棒成為春晚舞臺語言類節目的中堅力量。

2013年的春晚堅持“創新辦春晚”“節儉辦春晚”的同時,還在舞美設計上打出了“科技牌”,在舞臺硬體設施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數字虛擬技術,突出3D效果,使得圍繞舞臺的LED屏“錯落有致”,提升了藝術視聽效果。

到了2015年,春晚的直播演播室升級為一號和二號(語言類節目專場)兩個演播廳,在提升觀眾觀看體驗的同時,也便於演員貼近觀眾。同時,春晚史上第一個吉祥物“陽陽”誕生:春晚劇組把國外動畫電影中的動作捕捉技術搬上舞臺,將真人模擬和動畫結合,設計了萌趣的吉祥物“陽陽”。

自2017年開始,央視春晚與新技術、新媒體的協作更加緊密。繼2016年春晚會設立了四個分會場取得不錯播出效果後,這一年春晚再次設立四個分會場。此外,晚會首次結合了虛擬現實技術,在備播區安裝了4個花絮機位,這些鏡頭不僅見證了演員們化妝和排練的瞬間,也記錄了他們與家人、網友打招呼的片段。

2018年的春晚對主演播室的舞臺燈光特種拍攝裝置進行了立體化的改進,使得現場觀眾席和舞臺融為一體。此外,無人機、全息影像等科技,也為晚會營造出了唯美震撼、神奇夢幻的表演意境和舞臺空間 。

也是在這一屆春晚,晚會組推出了30多個春晚VR(虛擬現實)短視訊,觀眾可通過“中央電視臺”移動客戶端直接收看到二維立體視訊,或藉助頭盔收看三維立體視訊,同時,晚會還提供4K超高清點播服務,針對年輕人群體推出網際網路節目《@春晚》。這屆晚會還迎來了新互動“嘉賓”:微博、淘寶網等平臺。

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和新技術的春晚,在2019年首次進行4K超高清直播,實現5G內容傳輸。晚會也首次應用智慧語音識別字幕製作技術和全面運用天鷹座和無人機等多個特種裝置用於拍攝。在互動方式上,從過去的微信“搖紅包”到百度“發紅包”,並將紅包互動環節融入了人工智慧體驗。在傳播方式上,短視訊抖音APP(晚會獨家社交媒體平臺)和快手APP(晚會內容分發平臺)也與春晚實現了首次“牽手”。

2020年的春晚將會有哪些新形式、新內容呈現?63天后答案揭曉。

-END-

作者丨白露

編輯丨蒹葭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演戲成“爛片女王”,出道10年不溫不火,現在卻在抖音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