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最近,楊紫在《國家寶藏》裡的“文成公主”造型火上了熱搜。

而在她要守護的文成公主像的背後,“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也讓無數人淚目。

故事的主角,是援藏教育的老師張廷芳。

她是北師大第一個從北京去支援西藏的女學生,她和她的丈夫次旺俊美,也是北師大第一對進藏幫扶教育的夫妻。

這對相依相守的伉儷,在離天空最近的土地上,將青春播撒,將文明傳遞,用42年的時間,書寫了雪域高原上不朽的傳奇。

而他們的的絕美愛情,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1.

時間倒撥回1967年,次旺俊美和張廷芳在北師大的文工團裡相識。

那時的次旺俊美,能說、善舞、愛唱,再加上青年才俊,張廷芳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特別。

而張廷芳的單純善良,以及出眾的文藝才華,亦深深打動了次旺俊美。

兩人相處後不久,次旺俊美就向張廷芳表白了。

由於張廷芳是獨生女的緣故,次旺還覺得自己的表白有些莽撞:

“我是西藏人,畢業很可能要回家鄉。”

可西藏的經濟和教育都十分落後,讓一個北京姑娘、尤其還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和自己在一起,她會願意嗎?

不過張廷芳很快打消了他的顧慮,她說自己不怕苦,願意和次旺一同去西藏,發展那裡的教育事業。

彼時她並沒有想到,前方等待她的將會是怎樣的艱難險阻。

不久,張廷芳申請到了漢族學生赴藏的唯一名額,和次旺在校園裡舉行了婚禮。

在老師同學們的祝福中,他們攜手踏上了入藏的遠途。

從此,“西藏”二字,將成為這對夫妻命途裡最深刻的印記,和最動人的底色。

北京到拉薩,3547.3公里,當時二人花了整整15天才到達。

他們先坐火車來到西寧,剩下一大半的路途,全在汽車的顛簸上度過。

海拔4500米高的公路,兩側高山斷崖,一路飛沙撲面,從大城市來的張廷芳,哪見過這麼驚險的場景?

車剛停,她就頭暈目眩,一下子就跪在地上了。

“什麼也吃不下去,總覺得有一隻貓在撓我的心。”

嚴重缺氧造成的高原反應,讓她難受無比。

看到妻子的樣子,次旺非常焦急,他衝了一缸奶端到她面前,鼓勵她喝點補充能量。

但張廷芳一聞到牛奶的味道就犯惡心,更別提喝下去了。

她只得痛苦地搖搖頭,又痛苦地推開丈夫伸過來的手。

次旺被拒絕了幾次,見汽車準備開了,脾氣一來,“啪”一聲就把牛奶潑到了雪地裡。

張廷芳見他這樣,委屈的眼淚一下奪眶而出:

“我不是不想吃,是實在吃不下去,你怎麼就生氣了呢?”

其實,次旺哪裡是生氣,他只是太心疼她了。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對高原環境習以為常的次旺,還是第一次遇到高反的情況,他既擔心妻子的身體,又憎恨自己的無能,一時間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上車之後,次旺就給妻子道了歉,後悔自己做事沒考慮周全。

張廷芳也沒有埋怨丈夫,她原諒了他。

準備到拉薩前,次旺還給妻子拍了照片。

看著妻子的笑靨,想到她入藏的艱辛,次旺在心裡,默默堅定了守護她的決心。

剛入藏時,張廷芳藏文一字不識,藏語一句不懂,是次旺,帶她漸漸融入了當地生活。

語言不通,他一字一句耐心地教;住不習慣,他提前準備好各種生活用品;環境陌生,他就給她更多的陪伴……

經歷種種,他已不再是當初那個莽撞急躁的青年,對於愛情,他給得起責任,肩頭有擔當。

而丈夫的陪伴,也讓張廷芳克服了高原生活的諸多不便,對未來充滿信心:

“我這一輩子都堅信,只要我和次旺在一起,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

2.

到西藏後不久,次旺俊美和張廷芳就投入了教育工作。

次旺負責的是藏文教學,而張廷芳則負責漢文,但因為學生沒有漢語基礎,她也不會講藏語,所以師生間的溝通十分困難。

她辛辛苦苦教了一週,學生卻如聽天書,向教研組組長反饋道:

“那個新來的北京姑娘說話很好聽,可我們什麼也聽不明白。”

語言交流,成了她在授課中最大的阻礙。

為了解決問題,張廷芳和次旺俊美共同編寫了一套漢、藏、拼音三對照的教材。

高原上刊書原料匱乏,他們就親自刻蠟紙、燙藍、油印,然後拿針把書頁用線縫上,分發給學生。

課餘時間,他們還積極和大家互動,舉辦各種歌舞演出,把漢語文學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漸漸地,學生們漢語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夫妻倆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誇讚。

學生們都親切地稱呼張廷芳為“阿媽張啦”,藏民老阿媽們更是對她說:

“你這個北京的漢族姑娘,嫁給了藏族小夥子,是看得起我們藏族,我們喜歡你”。

1983年,張廷芳和次旺俊美共同加入了西藏大學的籌建工作。

然而,要在海拔3000多米、且教育資源極其匱乏的高原上建造學府,這談何容易?

校舍不夠,老師不足,教學設施也達不到高等教育的要求……這些都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巨大難題。

很快,次旺俊美因操勞過度,快一米八的個子,暴瘦到不到55公斤。

最艱難的時候,張廷芳始終陪伴在丈夫的身邊。

西藏大學成立後,兩人又投入瞭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

辦學方面,他們及時向國家反饋物資、師資需求,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同時,引入豐富的文娛生活,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學科建設方面,他們把原來3系10個專業,擴建到8系18個專業,使西藏大學一躍成為世界屋脊上首個綜合性高等學府。

生活方面,他們大力改善食堂“一天一種菜”的單一飲食,把推進葷素搭配落到實處,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夫妻倆也因為援藏教育的突出貢獻,深得藏民喜愛,被譽為“當代的松贊干布”,和“當代的文成公主”。

1992年,次旺俊美因工作調動去往陝西,張廷芳則留在西藏,一邊繼續教育工作,一邊為丈夫分擔家裡大大小小的瑣事。

分居6年間,他們的感情如春風化雨,不僅溫暖了小家,也化成人間大愛,兼濟蒼生。

《小王子》裡說:

“最好的愛情,不是終日互相對視,而是共同眺望遠方,相伴而行。他們眺望的,始終是同一個方向。”

次旺俊美和張廷芳的感情,就是如此。

當他們共同眺望一個方向時,便找到了那片相互輝映,亦德澤盛世的星空。

3.

2006年,次旺俊美和張廷芳雙雙退休。

然而,屬於他倆的好日子還沒過多久,死神就向次旺俊美伸出了手。

68歲時,次旺俊美被確診出癌症晚期,張廷芳聽聞噩耗,如感晴天霹靂。

她怎麼都不敢相信,身體一直很好的丈夫,會先自己一步離開這個世界。

2014年年底,次旺俊美的病情進一步惡化。

冰冷的醫療器械已經插滿了他的全身,把他本已枯瘦的臉,勒出一道道斑駁的深痕。

臨終前,為了讓丈夫能不那麼痛苦地離開,張廷芳親手摘下了他的面罩。

她輕輕握住丈夫的手,在幾乎凝固的空氣裡,和他長長地相視著。

彷彿在這無言的凝視裡,走完了他們相依相伴的一生。

凌晨3點,次旺俊美停止了呼吸。

次旺俊美的一生,短暫卻也厚重。

以至於在丈夫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張廷芳都難掩悲痛,陷入到深深的追憶中:

“他這一輩子,把自己對國家,對家鄉的熱愛,對事業的忠誠,寫在了全部的生命裡。”

懷念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答案是,把他的愛與信仰全都鐫刻入生命。

帶著丈夫未竟的事業,張廷芳繼續為藏漢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奉獻力量。

她為母校捐出各種珍貴史料和書籍,遠赴百餘所高校開講座、分享教學經驗,為民族團結和文化發展發盡餘熱。

如今,夫妻倆當年教育的學生都已成長成材,他們播下的文明火種,也被後人們在雪域高原上世代相傳,生生不息。

《泰坦尼克號》裡,傑克曾在臨死前對露絲說:

“不說再見,堅持下去,永不放棄,你明白嗎?”

生離死別,本是人生的必然,而留下來的人,註定要承擔得更多。

選擇將愛人的信念延續下去,既是一種告慰,也是一種勇氣。

那是次旺俊美去世100天后,她為他擺上的。

花朵無言,卻深情如許。

時光也許不能走到盡頭,但我能帶著你的愛和力量,走到最後。

4

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時,次旺俊美和張廷芳曾想過,在火車上,重走一回兩人當年進藏的路線。

那時,車很慢,路很陡,但15天的朝夕共處,已足夠讓他們讀懂彼此的溫柔。

然而,當再次踏上同樣的路途時,卻只有張廷芳一個人了。

倚在窗臺邊,看到熟悉的風景,她的眼淚再次衝破設防:

“我心裡頭想的都是當年的事情,想的是我們兩個人進藏時的情景。”

從青春到華髮,兩人的愛情,始終藏漢交流、教育建設、文化發展緊密聯絡在一起,直到死亡將他們分開。

舒婷曾在《致橡樹》裡,謳歌過這樣偉大的愛情: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相濡以沫,又潤澤蒼生,這段紮根雪域高原的愛情,是如此的堅定,又讓人回味悠長。

“他們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建設者和奉獻者,他們的愛情,江河可鑑,雪山為證!”

從破敗的荒原,到建成離天空最近的大學,次旺俊美和張廷芳是援藏教育的參與者,見證者,更是開拓者。

在這段感情裡,有成長,有擔當,更有力量。

夫妻倆用行動詮釋了:當兩人信念相同且足夠堅定時,他們的愛情,可排解萬難,亦可兼濟天下。

21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郭老師終於拿到心心念唸的蟒(袍)了,就差郭麒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