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國慶檔,又逢70週年,華語大片紛紛蓄力,票房大戰一觸即發。

被業界稱為「三強」的《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預售均破億。

而《我和我的祖國》以全員名導+全明星陣容最受矚目,在過去的週末點映場,上座率超過88%、場均人次156人,重新整理國片點映場紀錄,更是讓人咋舌。

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甯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手。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擔任總製片人。

這樣的導演陣容擺出來,著實亮眼,可以說,它集結了目前中國產電影工業的頂尖資源:

年齡層次從50後到80後各個代際的導演,都各有貢獻力量。既有代表性,也是這70年來,中國產電影的藝術探索和商業成績方面的認可。

這近乎一次新中國電影成就展級別的檢閱。

更何況,卡司也是無敵了,50餘位一線大咖,堪稱前所未有的「中國電影夢之隊」。

頂級導演加上頂級演員,都讓人對這部影片既好奇又期待。

作為一部獻禮片,許多人是有疑慮的:會不會是一部說教的主旋律?

70年的歷史,起伏跌宕,潑墨筆法往往容易大而不當,究竟怎麼拍?

看完點映,對於第一個問題應該可以放心了。

它很「親民」。

正如片名將「我」和「祖國」並置,且把「我」置於「祖國」之前,給片子定了基調。

這個「我」,指的正是你、我,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這就確定了影片將回歸平凡百姓的視角和情感,以此來講述每一個普通人和祖國之間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

正如總導演陳凱歌所言:「這部影片所描寫的不僅是70年來所取得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成就背後,推動這個改變發生的中國人。這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故事,大家都是其中的一員。」

△總導演陳凱歌

這七個故事裡,讓我最有共鳴的是甯浩導演執導的《北京你好》。

《北京你好》將背景放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不僅僅是因為北奧,08年也是全體中國人經歷悲喜交加的一年,集體記憶點,實在太多了。

從汶川地震的舉國悲痛,到北京奧運的全民狂歡,在那一年所發生的一切,至今都讓人記憶猶新。

甯浩選取奧運會開幕式前夕作為背景,講述北京一位普通的哥張北京(葛優飾演)的故事。

張北京老實、善良、熱心腸、但也風趣幽默、偶爾嘴貧,和所有普通敬業的北京的哥一樣,他們一起共同組成了北京這座城市交通血管的重要命脈,在無數個日夜裡穿梭奔忙。

眾所周知,甯浩是拍攝喜劇片的一把好手,而葛大爺更是觀眾們心目中「京式幽默」的代表,這還是兩人第一次合作。

張大爺就跟所有我們熟知的那些北京老大爺一樣,愛操心、愛嘮嗑。大街邊跟小孩子搶球踢還不忘教育他們、上班開會遲到了從人群裡勾著腰偷偷溜進去、甚至在妻子和孩子面前還是一副嘻嘻哈哈不夠嚴肅的樣子……

葛優詮釋了何謂「教科書」般的演技——一開始可能壓根沒想過會抽中奧運開幕式門券,所以根本沒在意結果,然而隨著同事們一個個翻開結果,幸運兒卻一直沒有揭曉,他開始有些僥倖起來。

從蓋住牌不敢看,到慢慢露出牌的一角、引得周圍人全都湊過來,再到眯著眼緊張地瞥一眼、嘴裡不停嘀咕,到最後近乎於尖叫式的把牌完全翻在桌面上,「有啦!」一聲歡呼,比打牌贏了還高興。

激動、興奮、甚至帶有點嘚瑟的傲嬌感,簡單的幾個動作和神情,被運氣之神偶然眷顧的小人物形象體現得惟妙惟肖。

這張入場券不僅成了他的「幸運符」,更是成為了他「身份」的象徵。

葛優的表演撐起了整個故事,也讓張北京這個人物具備了更為豐富的性格層次——不僅四處逢人顯擺「拉仇恨」,享受著周圍人表面嫌棄不屑但內心羨慕不已的眼光,更是寄希望於它身上,希望把他送給兒子並重新贏得家人的尊重。

隨著劇情的進一步發展,沒想到這張入場券牽動起更多人的命運。

導演甯浩通過巧妙的情節伏筆和轉折,讓張北京在短短時間內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人物前後的神態對比和性格轉變,也讓這個故事也充滿了強烈的戲劇性和反差感。

最後,導演仍不忘展現他對於小人物一貫的人文關懷,讓主角在最後迎來了屬於他作為小人物的弧光時刻,換來了內心的滿足和喜悅。

其實,影片塑造的像張北京這樣的小人物,恰恰是普通老百姓精神面貌的一個縮影。

十年前,北奧在「全民參與」的風潮下,正是靠著無數個「張北京」的緊密相連,將這座城市最富有活力的一面展現給全世界看。

張北京和無數同胞們一起,共同見證了鳥巢上演的「千人擊缶」的經典畫面,心潮湧動,翻滾澎湃。

當璀璨的煙花在北京的城市上空燃燒成星光點點……你還是否記得當年的你,人在哪裡?又在做些什麼呢?

經歷過80年代的人,都會記得「女排精神」。女排姑娘們敢闖敢拼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人。

徐崢的《奪冠》恰是以1984年經典一役——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為故事背景。

當年十二歲的徐崢也是這段奪冠經歷的見證者之一,他選擇將視角放在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男孩鼕鼕身上。

然而作為這條巷子裡唯一有黑白電視的一戶,電工的兒子鼕鼕又承擔著似乎看起來更艱鉅的任務——他必須確保家裡的電視不出問題,讓所有的街坊鄰居親眼見證女排奪冠的瞬間。

一邊是小小年紀的懵懂情愫,純潔、可愛,一張害羞漲紅的臉,就能讓人回想起自己青春萌動的美好歲月;

然而另一邊又是鄰居大人們的殷切期待,在那個把「聽話」作為教育小孩不二準則的年代裡,這本不屬於鼕鼕的「任務」更是讓他也沒得選。

可愛又可憐的小冬冬,著急心切,跑上跑下,一會穿梭在房頂上,一會又奔跑在巷弄間,滿頭大汗的他,看到時間迫在眉睫,真是恨不能變成可以分身的「小超人」。

而觀眾們在好奇整個故事走向的同時,也很自然地會被這一連串的情節給逗樂——畢竟誰在小小年紀沒經歷過這種急到快要哭出來的時候呢。

到了最後女排奪冠的瞬間,情緒被推到了最高點,所有人都在感動歡呼,而鼕鼕帶著哭腔的一句「咱家電視訊號也太爛了」讓剛剛眼眶溼潤的觀眾們也破涕為笑。

為了再現當年的環境和時代氛圍,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導演徐崢更是盡其所能還原了上世紀80年代上海巷弄裡家長裡短的生活氣息。

竹扇、小板凳、黑白彩電、收音機、居民樓、大紅色的宣傳橫幅,所有這些懷舊元素,連同地道的上海話一起,展現了80年代老上海的樣貌,讓人感到親切。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中的所有主角都是這樣的「無名之輩」,他們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參與歷史。既有上述的的哥、小學生,也有那些從事各行各業的青年人。

張一白執導的《相遇》這一段講的就是那些「隱姓埋名」默默奉獻的人的故事。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核爆試驗成功。背後,是無數個血與汗的故事,無數個年輕人蔘與了這項具有高度機密性質的工作。

很多歷史紀錄片都介紹過這群人的故事,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他們的工作內容、甚至職業身份,連最親密的家人都不可透露,甚至「縱使相逢應不識」。

《相遇》有一個很巧妙的設定,它講的是一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故事。

他們曾經彼此相戀,但卻因這個不能公開的祕密,男生不得不從對方的世界中「消失」,而女生這一等,就是三年。

偶然一次,兩人在車上相遇。故事的舞臺是在狹窄的車廂中,一段長鏡頭緩緩展開。

飾演女生的任素汐在見到對方的那一刻,從開始的驚慌錯愕、不敢相信,到鼓起勇氣上前,再到最後的娓娓道來:「同志,你聽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而飾演男生的張譯,戴著口罩仍然被認出來,為了保護身份的機密性,他神情躲閃,謹慎迴避。

這場戲通過單一的車內場景來建構人物之間複雜的情感張力,狹窄的空間、大段的對白,對演技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任素汐和張譯兩人沒有太多直接的言語交流,但是微妙的神態和情緒動作上的細微捕捉,都讓這段對手戲看起來充滿了動人的閃光點。

70週年,七個導演,七個故事,加上一首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歌,註定它會是一部爆款。

雖是命題作文,但每個導演也都拍出了個人風格。

管虎的最工整大氣,張一白的最深情細膩,徐崢的最輕鬆鬼馬;

甯浩一如既往最詼諧也最出人意料,文牧野再次展現他在型別敘事上的把控能力,陳凱歌則最具有文人氣質也最飄逸,薛曉路的處理方式也頗有巧思。

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去看看吧,跟著大家一起回顧過往、展望未來,也不失是一種特別的過節方式。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楊超越沈月鄭爽撞型?首次征戰時裝週的鄭爽實際行動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