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乾隆三十三年,一位剛滿二十歲的讀書人寫下了一首七律雜感,表達了他憤世嫉俗的心情: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詩中的頸聯尤為傳頌,成為人盡皆知的句子。

兩百多年之後,一部以乾隆朝為背景的電視劇橫空出世,火遍了大江南北。尤其是這部電視劇片頭曲的歌詞直接反駁了上面這首詩的觀點:

誰說書生百無一用,談笑那風生,只靠那三寸不爛······

電視劇的名字不用我說,大部分人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鐵齒銅牙紀曉嵐。不過有一個細節,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片頭曲早在1997年就已經有了,直到成為了鐵齒銅牙紀曉嵐片頭曲之後,才為人熟知。

在中國,除了這個系列電視劇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到老少皆宜,甚至說任何階層都能引起共鳴的電視劇了。

這個系列如果單純為了開心,可以滿足你;如果你想看一些雅的東西,可以滿足你;如果你想了解一權謀,也可以滿足你。總之,這部電視劇包含了太多的東西。

鐵齒銅牙紀曉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呢?就我個人而言,是因為它用不正經包裹了正經。

當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播出的時候,大陸的電視劇還處於起步階段,之前雖然有萬人空巷的電視劇存在,不過說實話,那個時候也是沒有太多的選擇。

當然,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時候,電視劇的質量也是非常高,無論是被改編的四大名著,還封神榜,聊齋志異,東周列國志等等,在今天看來,依然是經典。

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同時期的清宮劇相比,顯然被認為是惡搞,尤其面對打著正劇名義的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

不可否認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的優秀,不過說他們是歷史正劇就有些過分了,且不說他們與真實的歷史相比如何,就是他們拿著二月河的小說來拍,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是歷史正劇。

以我淺薄的認知來看,中國的歷史正劇很少,真的要舉出例子來,恐怕只有張黎導演的走向共和,還有張建亞導演的貞觀之治。

走向共和完全可以拿來當做近代史教材來看,當然其中也有瑕疵,比如根據黃彰建、茅海建等人的考證,康有為的《我史》並不是可信的材料,而且戊戌政變的時候,也並非是袁世凱告密。

然而,透過這部電視劇,大部分第一次知道了清末的新政,知道了民國初期那段歷史的梗概。

貞觀之治,完全取材自兩唐書,而且演員基本上覆原了唐人的妝容,尤其是馬躍飾演的唐太宗和唐代宗留下的畫像,不僅形似而且神似,唯一的缺點就是馬躍偏瘦,真實的唐太宗作為武將,征戰沙場需要大量的脂肪提供熱量,形體上偏胖才符合常識。

相比於其他清宮戲的完全戲說(比如戲說乾隆),鐵齒銅牙紀曉嵐是有歷史根據的。我也相信,該劇的編劇們陳文貴、鄒靜之、史航、汪海林等人也是翻過清史稿,或者看過清史方面的書籍。我並不是胡說,而是有根據的。

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的第四個故事宦海爭鋒,故事就是脫胎於乾隆四十六年的甘肅冒賑案。

甘肅地處我國西北,土地貧瘠,經常發生饑荒。為了救濟災民,陝甘總督向乾隆請求准許捐官換得監生的身份,來緩解地方災情。

乾隆一開始猶豫,後來在於敏的勸諫下統一了陝甘總督的請求。為避免官員腐敗,乾隆特調浙江布政使王亶望前往甘肅主持捐官的大小適宜。

王亶望到了甘肅之後,便與陝甘總督狼狽為奸,不僅將捐官所得中飽私囊,而且還向甘肅地區的大小官員索要賄賂。

乾隆始終不放心甘肅捐官的事情,又派了刑部尚書袁守侗前去查證。不料王亶望採取了瞞天過海之計,在糧倉中堆滿了木頭,而表面用糧食覆蓋。袁守侗不知受騙,回京後告訴乾隆糧倉之中已經堆滿了糧食。

王亶望一方面中飽私囊,一方面由於賑災有功,升任浙江巡撫,而浙江布政使由王廷贊接任。

後來阿桂南下錢塘江勘察水利工程,發現嘉興知府貪腐,一點點順藤摸瓜,最終王亶望、王廷贊伏法。

甘肅冒賑案牽扯人數之廣,世所罕見。從官階上看,從總督一直到縣級官員;從範圍上看,波及陝甘、直隸、盛京、江蘇、浙江、雲南等地,可以說涵蓋了清朝疆域的東南西北。

而且這個故事出現的美女蘇卿憐也不是虛構,確有其人。

蘇卿憐,又名吳卿憐,十五歲成為王亶望侍妾。王亶望死後,又成為了和珅的小妾。蘇卿憐善於理財,和珅家中的財權基本上掌握在她手中。和珅死後,她也上吊自盡,年僅三十歲。

再去對比一下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劇情,是不是似曾相識,連人物的名字都沒有變,當然也沒有必要去變。

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還有第二部第四個故事都院內外,圍繞御史海升展開。故事中的海升並沒有殺害自己的妻子,而歷史上的海升卻因為殺妻而流放。

除了這些整段整段的故事,故事中的精彩片段也都是有跡可循。

歷史上的紀曉嵐非常毒舌,喜歡詼諧,不管和誰,都會開玩笑。

紀曉嵐有個學生林鳳梧,頗有才情。紀曉嵐有一天突然問林鳳梧名字的來歷,林鳳梧回答說他母親生他時夢見鳳凰停在梧桐上,所以有了這個名字。

紀曉嵐一聽,就開始冒壞水,先是大笑,然後說:幸好令堂是夢見鳳凰和梧桐樹,如果夢見一隻野雞落在芭蕉樹上,你可就毀了。

林鳳梧聽後,臉漲得通紅,說不出話來。

劇中有個片段是紀曉嵐為了當主考官發誓戒菸,結果和珅使壞,讓紀曉嵐燒了這個衣服,也就失去了主考官的職位。這個也是有史實的。

有一次乾隆急於召見紀曉嵐,此時紀曉嵐正在抽菸。紀曉嵐來不及將煙熄滅,把菸袋藏在靴子就去拜見乾隆。

煙在靴子裡燃燒起來,紀曉嵐希望乾隆快點結束,但是乾隆說個沒完。最後燙的紀曉嵐實在受不了了,才不得不向乾隆稟報說失火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紀曉嵐都不得不拄拐。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說,編劇們很有才華。也許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些典故自己都知道。東野圭吾的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之中,石神哲哉問湯川學:是創造一個問題困難,還是解開一個問題苦難?湯川學回答說:創造一個問題困難,而且解題者應該向出題者致敬。

也許這個比如不恰當,編劇們就好像出題者,將所有的素材非常順暢地組織起來,沒有突兀感。而觀眾充其量就是解題者。

鐵齒銅牙紀曉嵐這個電視劇不僅有廟堂之上紀曉嵐與和珅之間的爭鬥,還有市井生活,看起來非常生活化,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中國的正史過於刻畫上層人物,對於芸芸眾生刻畫也比較少,所以展示市井民情的電視劇,主人公往往來自於民間,而鐵齒銅牙紀曉體察民情固然是虛構,卻給了一個不同看社會的視角。

縱觀四部紀曉嵐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一部裡面的山河際會部分,故事只有短短四集,卻將幾個人的稱呼定了下來,並且一叫就是十年:老紀、和二、金三(後改為黃三)。

雖然電視劇有背景,但三個人的人設還是處於架空狀態,尤其是紀曉嵐從一個肥胖、好色的老學究,搖身一變成了為民請命的窮書生。

劇中的和珅與紀曉嵐分別代表了兩種極端的人物。和珅是現實,紀曉嵐代表理想,如果一個社會都是和珅這樣的人,那麼整個國家早晚被掏空;如果都是紀曉嵐這樣的理想主義,國家的政策會寸步難行。

兩個人看似狡猾,卻都被乾隆玩弄於鼓掌之中,用他們連個來調和國家政策,駕馭手底下的官員。

整部戲看下來,金句頻出,這些金句並不是插科打諢,而是實實在在地金玉良言,而這才是編劇的良苦用心,讓你在笑過之後,不僅僅是效果,原來這裡面還蘊含著深刻的含義。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說第三部才是巔峰呢?說老實話,這四部電視劇的演員在演技上無可挑剔,主角不用說了,配角們也是非常出彩,只有配角出彩,整部電視劇效果才能好。

所以這幾部的評價在於故事上,故事的好壞又取決於反派的強弱,如果反派太弱,根本顯示不出主角來。

四部電視劇,只有第三部中的河間府俞定中和山東巡撫德祥與紀曉嵐勢均力敵,尤其是第三部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故事異常精彩。

四部之中大部分故事都是隻有一條主線,有兩條主線的只有第一部開頭的故事,以及第三部的假作真時真亦假。

真假紀曉嵐一條線是紀曉嵐來到民間,另一條線是留在京師的和珅與阿貴鬥智鬥勇。

這兩條線都是為主題服務的。先是出現了真假紀曉嵐,後來又出現了真假十格格;而京師的和珅收到河間府的包裹,也是真假參半,沒有讓阿貴抓住一點把柄。

實際上,這個故事到最後,如果不是俞定中的女兒出來指證她,基本上俞定中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這一安排,無非是壞人必須死。這就不免讓人聯想起古龍的幽靈山莊,老刀把子也就是木道人的計劃天衣無縫,最終死在了自己親生女兒的手下,正是“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說了那麼多優點,也來說一下缺點。

四部電視劇下來,推理上還是偏弱的,有些地方未免為了情節而情節,當然,這並不是推理劇,也可以原諒。

最大的缺點,就是稱呼的問題,每當聽見張國立老師扮演的紀曉嵐自稱紀曉嵐的時候,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

古人有名,有字,也有號。名是自稱,或者上級、長輩對你的稱呼,其他情況下直接稱呼名是不禮貌的。字,是不能自己稱的,是別人對你的稱呼,因為字一般起得比較雅。

三國演義裡面處理的就比較好,別人稱呼諸葛亮為孔明,而諸葛亮則自稱亮。

這個問題走向共和也出現過,黃興和孫中山有一次談話的時候,居然說:我黃克強·····

不過,這些問題和“我孝莊······”,“高祖爺”這些錯誤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北京市西城區有一個叫正乙祠的戲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純木結構會館戲樓。戲樓裡面有一副著名的對聯:

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

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說的又何嘗不是鐵齒銅牙紀曉嵐這四部電視劇呢?

36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看完《終極筆記》鐵三角大鬧新月飯店,不禁想問: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