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自從演藝圈誕生以來,就少不了“偶像““花瓶”這種東西,有一張好臉蛋,進圈子往往就容易得多。

畢竟演技、表演天賦這種東西,一眼是看不出來的,必須要讓他/她有個表演的機會,但一開始不是說誰都會有機會表現自己演技的,大多數剛入行時也就當個不需演技的龍套。

而如何讓導演或製作方在千萬群演裡注意到你,外表就是一個很好的“武器”,不管是國內還是好萊塢,都有很多明星一開始是憑外表而入行的。

不過嘛,還是那句話,憑外表入行不代表一輩子都要當花瓶或偶像。

或者說,“花瓶”“偶像”定位的明星演員,對於他/她們來說,轉型是必須的,且沒有任何例外。

因為花瓶跟偶像演員有一個最致命的缺點,就是“可替代性”很強。

什麼叫做可替代性?就是你不行了,找到替代你的人相對容易,換到職場類比就是你的崗位很多人都能做。

花瓶跟偶像演員,說白了就是靠顏值,演技什麼的肯定都是沒有的,鏡頭前需要的就是各種耍帥,美美噠就差不多了。

而問題是,娛樂圈裡每天新湧進多少俊男美女?你的顏值對比他們就一定有優勢嗎?

即使你現在比她們外表要姣好,那麼一年後呢?三年後呢?五年後呢?要知道可不是所有人都是逆生長體質的。

通俗點說就是,你賴以為生的外表,是會隨著時間而貶值的。

就算你現在能做到頂流,但也不代表幾年後你依然能保持這個熱度,一旦你維持不了,你在資本眼裡的價值就會直線下降。

甚至,不需要說要過多少多少年,你如果只是個花瓶,那一個不小心人家資本也可以隨時把你換掉。

結果?因為在片場得罪了資本,瞬間天堂掉進地獄,從當紅女星直接變成邊緣演員,幾年後還是得依靠向資本跪服磕頭認錯才能接到一些戲約。

甚至後來梅根本人都承認當時太飄了,以為自己是什麼不可替代的人。

說到底也是因為她僅僅是個花瓶,在資本眼裡是可代替的,你要是換了另外一個有幾個奧斯卡的實力派演員,就算得罪了資本,最多也不過敲打幾下,還不至於會搞得那麼絕。

為什麼?因為人家商業價值比你這個花瓶要高很多啊,漂亮的女演員一抓一大把,拿到奧斯卡的能有幾個?

所以說,但凡是以花瓶或偶像入行的明星演員,等待他們面前的就是三條路。

第一條,演偶像當花瓶一時爽,一直演卻沒辦法一直爽,臺灣一眾偶像劇演員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40多歲了還要去演偶像,去跟一眾20多歲的年輕人搶角色,跟可以當自己女兒的女星演情侶等等。

這條路就是被市場所淘汰,徹底成為最邊緣的那一批人。

第二條,就是依靠自己還火的那段時間,迅速積累一些本錢,在自己已經追不上年輕人的時候轉職為幕後。

但這點實施起來的難度並不小,一者人的心性都是享樂的特別是年輕人,花瓶跟偶像在自己還火的時候很少有這個憂患意識。

其次是轉職幕後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而且還屬於那種“沒有表面收益”的,假設你學習的是演戲啊什麼的,還可以放出來讓粉絲吹噓“我家的XX真勤奮”,但學習幕後的知識就不能。

畢竟,過早讓資本知道自己要打退堂鼓可不是什麼好事。

第三條,是難度最高但收益也最大的,努力磨鍊演技,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跟圈內地位,商業價值高使得資本不敢輕易放棄,使得自己能長久火熱。

而當地位提升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己本身當然也成為了資本。

這條路的著名例子就不少了。

比如阿湯哥湯姆·克魯斯,當龍套時因為顏值被導演注意到,然後也做了一段時間的偶像演員。

但很早就意識到靠顏值是不能長久的,於是投身到動作演員這條路,各種實拍,怎麼危險怎麼來。

現在提到阿湯哥,誰還會記得他當年的偶像時代?不會,人家只會稱他為‘動作巨星’。

而為了這個稱號,從1996年的《碟中諜》算起,阿湯哥整整拼搏了近20年。

查理茲·塞隆,那驚為天人的外貌,剛入行的時候被資本們死死的按在了花瓶的位置上。

但她不甘心就一輩子當個花瓶,同時也知道當花瓶早晚會被代替,因此苦練演技,在《女魔頭》電影裡不惜把資本最愛惜的她的容貌毀掉,變成一個醜陋的惡婦。

但她也因此拿到了奧斯卡影后,使得自身商業價值大大提升,即使現在好萊塢屬於她的時代已經過去,她的顏值也不再有年輕時那麼驚豔,但在圈子裡還是擁有不菲的地位,依然是資本的寵兒。

當然,正如之前所述,這條路的成功者們,人前風光,人後所付出的血汗,是真的無法想象的。

但就如俗語所云,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穫,對於他們來說,用自己的努力跟艱辛成功把自己身上的花瓶偶像標籤徹底去掉,顯然是值得的。

所以說,聰明的演員是不會讓自己當一輩子的花瓶偶像的,畢竟顏值只是一時的,要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才是明智做法,而這需要他/她有長遠的眼光以及能吃得苦的毅力跟堅韌的決心。

2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著名錶導演藝術家佟瑞敏版“周樸園”:經典重構下流淌的真實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