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一位男演員,一米八左右的大高個,黝黑的面龐,微曲的捲髮,寬闊的前額,濃密的劍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渾厚深沉而略帶沙啞的嗓音,說起這樣的形象,你會想到誰?

相信熟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電影的觀眾,一定能猜到,他就是當時的“銀幕第一硬漢”。他是《紅日》裡的解放軍連長石東根,是《從奴隸到將軍》中不屈從於惡勢力的羅霄將軍,是《血,總是熱的》中處亂不驚的改革派廠長羅心剛,也是是《原野》中集正氣、流氣和匪氣於一身的仇虎。

他便是剛剛在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被文聯授予“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的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

楊在葆

楊在葆獲得過很多榮譽,背後離不開一位女性的支援。

青梅竹馬志趣相投

楊在葆與夏啟英是同鄉,從小學到中學都是同學,但那時的兩人都埋頭學習,並沒有太多交集。

1956年,小夏考進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上海戲劇學院前身)表演系,成為楊在葆的學妹。楊在葆比小夏高一屆,這個當初上學都要靠學校助學金的小夥子,更加理解鄉下孩子能考上戲劇學院是多麼不易,也清楚想要融入大都市的生活要面臨多少困難。

少時青梅竹馬的情誼讓兩個人慢慢靠近,他們經常一起讀書、拍戲、練聲、唱歌,後來還一起洗衣服、散步,他們有著共同的志趣和理想,待在一起總有聊不完的話題。1959年,楊在葆畢業,分配到上海青年話劇團,第二年,小夏也來到話劇團。在話劇團,兩個人一起學習,同臺演出,感情漸濃,認定對方是自己的終身伴侶。

1963年,在劇團借給他們的八九平方米的過道小屋裡,兩人買了一張雙人床,裝飾了一下小屋,舉辦了簡單的婚禮。

楊在葆、夏啟英和子女

有了小夏的支援,楊在葆演起戲來也更加有動力,從1961年到1965年的前後五年裡,楊在葆參演了《全家福》《無事生非》《甲午海戰》《最後一幕》等多部大型話劇,還相繼在《白求恩大夫》《年青的一代》《這是我應該做的》等影片中塑造了不同的角色。

楊在葆在電影《年輕的一代》(1965)飾演肖繼業

1965年,楊在葆被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準備在事業上大展身手。

身陷囹圄不離不棄

楊在葆的美夢還沒來得及實現,就迎來了那一段“史無前例”的特殊時期。

起初,楊在葆還是心存著幻想的。他無比相信這場運動將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新的轉機,1968年,當妻子生下小女兒時,他高興地給孩子起名叫“紅宇”,希望未來的世界能夠一片紅色。楊在葆甚至也一度盲目參與,誤解過一些好同志,給他們帶來了傷害。

無情的現實擊碎了他那天真幼稚的想法,很快,他也淪為這場運動的受害者。

1971年,楊在葆毫無前兆地被關起來,經歷了長達九個月的隔離審查。1972年4月,他被扔進監獄,一待就是三年半。剛開始,他想要跟小夏離婚,怕拖累妻子和孩子。瘦小的小夏此時卻無比堅強,她堅信自己的愛人是無辜的,讓丈夫安心,自己一個人照顧老人和孩子,努力工作,撐起了整個家。

楊在葆在電影《江水滔滔》(1976)飾演盧大成

由於長期面對著經濟的拮据、過度的勞累、精神的重壓,小夏生病了。她得了腎盂腎炎,但沒有告訴家人。好幾次撐不下去,她暈在了菜市場,多虧好心人幫忙,把她送回家。

事業巔峰生離死別

1977年,楊在葆迎來了自己事業上的新開始。

當年夏天,上影廠籌拍獻禮影片《從奴隸到將軍》,導演王炎在羅霄將軍這一角色的演員選擇上非常屬意楊在葆。楊在葆也不負所望,影片上映後,全國一片好評,連身邊的老演員都對他的表演讚賞有加,認為這是“一個成熟演員的成功的創作。”

楊在葆在電影《從奴隸到將軍》(1979)飾演羅霄

憑藉這一角色,1979年,楊在葆被文化部評為優秀青年演員創作獎,並收到一筆二百元的獎金。次年春,他被推選為文代會代表,光榮地出席了第四屆全國文代會。榮譽和認可為楊在葆帶來了更多的機會,一時間好劇本接踵而來。

這時,小夏卻病倒了。楊在葆陪妻子去醫院,得知妻子的腎孟腎炎已轉為慢性,腎功能嚴重衰竭。小夏臥病不起,家裡生活也越發拮据,一家人經常吃的是豆腐、蘿蔔加白菜,平素很少開葷,兩個孩子連零食都很少吃。憑楊在葆的名聲,想多拍戲或者接點活動貼補一下家用並不難,但小夏始終沒有對楊在葆提出什麼要求。

她知道楊在葆放不下自己的工作,催著他去拍戲。1982年,楊在葆正在拍攝電影《血,總是熱的》,小夏的病情也越發嚴重,楊在葆既放不下劇組的拍攝,又放不下小夏。他說,“那時候出外景,最怕接到電話”,接到電話,就是情況不好。他當時經常是拍完一整天的戲,馬上飛回上海,晚上在醫院熬一個通宵陪著妻子,第二天一早再飛回劇組。楊在葆深藏痛苦,將所有心力傾注在羅心剛這個人物身上。

見妻子病情好轉,楊在葆又投入到電影《雙雄會》的拍攝當中,但這次,幸運沒有再次眷顧這對可憐的夫妻。一天,楊在葆收到兒子發來的“媽媽病危”的電報,趕回醫院時,小夏已經陷入昏迷。也許是感知到自己堅持等待的丈夫終於回來了,小夏醒了過來,臉上浮現一絲欣慰的笑容。她抓著兒女的手,叮囑道:“媽媽不行了,你們要聽爸爸的話,要支援爸爸的事業。”過了一會,她轉過頭凝望著與自己相守二十年的丈夫,用盡所有力氣說:“在葆,你是個好人,我對不起你。這麼多年,我連累了你的事業。”小夏泣不成聲,楊在葆也不再是那個熒幕上的硬漢:“啟英,不要這樣說,這樣說使我難過。要說……還不如說我對不起你。”

1983年11月24日深夜,昏迷了九天九夜的小夏,停止了呼吸。

楊在葆為了讓老岳母安心,把所有的工資和積蓄都留給了她,告別岳母和孩子,重返劇組。1984年,楊在葆憑藉《血,總是熱的》中羅心剛一角一舉榮獲第四屆金雞獎和第七屆百花獎的最佳男主角獎。在金雞獎的頒獎典禮上,楊在葆穿著一件從太平莊一個路口地攤上,花一塊零五分買來的黑色圓領汗衫,接過了獎盃。當時他口袋裡的錢,甚至都不夠在百貨商店買一件像樣的襯衫。

領完獎,楊在葆取出自己珍藏的一縷妻子的頭髮,和兩塊獎牌纏繞在一起,鄭重地放進了妻子的骨灰盒裡。“頭髮是重病時候,我幫她梳頭時落下來的。”即使已經過去三十多年,講起小夏,楊在葆還是紅了眼眶。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利刃出鞘》中國首映口碑炸裂,樂創文娛精品化戰略初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