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茜茜公主大概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歐洲公主。

電影《茜茜公主》中羅密·施奈德 Romy Schneider飾演的茜茜公主讓大家印象深刻

《茜茜公主》是一個童話般的王子與公主之間的故事

1988年,電影《茜茜公主》由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引進國內,一經推出便轟動一時,茜茜公主立刻成為那個時代裡女孩們心中的偶像和男孩們的夢中情人。

恩斯特·馬裡施卡 Ernst Marischka導演的電影《茜茜公主》成功塑造了一個童話中的公主形象

的確,她是美麗的天使、古怪的精靈、上帝的寵兒,但她的一生並不如電影中所表現的那樣風光,童話般的茜茜公主恐怕只屬於電影。

電影《茜茜公主》羅密·施奈德飾演的茜茜完美演繹了一個俏皮可愛的公主

1854年4月24日,面頰緋紅、雙唇緊閉的茜茜公主乘船從家鄉巴伐利亞沿著多瑙河順流而下,來到維也納。

真正的茜茜公主,也就是巴伐利亞的伊麗莎白女公爵,全名是伊麗莎白·亞美莉·歐根妮

巴伐利亞在普魯士王國中的東南部,茜茜公主屬於擁有巴伐利亞王室血統的維特爾斯巴赫家族

在霍夫堡宮,等待她的除了歡呼的人群,還有奧地利帝國的統治者弗蘭茨·約瑟夫。

18歲加冕為王的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

霍夫堡宮坐落在維也納的市中心,它是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宮。

維也納市中心的霍夫堡宮

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頭鷹帝國文章

作為歐洲最為壯觀的宮殿之一,整座宮殿裡有1400間裝飾奇異的房間,鑲嵌在一個四字形龐大的建築群裡。

霍夫堡宮

霍夫堡宮內景

宮裡最奢侈的地方就是珍寶館,裡面存放著歷代帝王的服飾珍寶,最有名的當然是耶穌的四件聖物。

左上:耶穌受難的血 右上:耶穌受難時右手鐵釘 左下:最後晚餐的餐桌木頭 右下:耶穌的瑪瑙臉盆

其中一頂鑲滿寶石、珍珠的皇冠,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象徵。

象徵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三件寶

此時,這位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繼承人,18歲就加冕的皇帝已經24歲了,他在這裡與茜茜舉行了熱烈而隆重的婚禮。

24歲的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

只有16歲的茜茜成為了奧匈帝國的王后。

奧匈皇帝和茜茜公主的隆重婚禮

他們的婚禮沖淡了王室和人民之間的敵意,看上去,這朵巴伐利亞含苞待放的玫瑰代表著新的幸福。

實際上,茜茜公主並不幸福,她與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的愛情,並沒有電影中描述得那麼完美。

茜茜與奧匈皇帝的愛情,並非童話故事中的完美結局

茜茜公主在歷史上扮演的更多是一種悲劇性的角色。

美麗的茜茜公主

茜茜從小在巴伐利亞秀美的湖光山色中自由自在地長大,無拘無束,整天忙於騎馬、遛鳥,她與她的8個兄弟姐妹都不愛讀書,也沒有受過刻板的貴族教育。

因而,從一開始茜茜公主就很難接受哈布斯堡王朝宮廷內所使用的嚴格的宮廷規矩,她在皇宮裡非常孤立。

她本人喜歡騎馬、讀書和藝術,而這些又是維也納宮廷無法理解的。

而她那痴心的丈夫也好不到哪裡去。

電影中的弗蘭茨英俊、瀟灑、忠貞,但事實上,他是一個比較保守、拘謹的人。

弗蘭茨·約瑟夫雖從小被培養成一名軍人,並且終生穿軍服,但他並非一個很好的政治家

儘管他是奧匈帝國的締造者和第一位皇帝,但在68年的統治生涯中,他經歷的實際上是一個強大帝國漫長而痛苦的衰落和崩潰的過程。

混亂的歐洲局勢,這個時候的奧匈帝國已逐漸衰弱,走向岌岌可危的局面

弗蘭茨的母親蘇菲皇太后來自巴伐利亞的威斯特巴赫家族,這個家族以“出產”各國王后而在歐洲王室小有名氣。

維斯特巴赫是一個作風嚴謹,擁有最古老禮儀的家族,血統純正,所以能夠培養延續王室血統女子做王后

茜茜嫁入哈布斯堡皇室後,明顯很不適應。

首先她來自一個熱鬧溫情的七兄妹大家庭,父親巴伐利亞公爵馬克斯思想開明,廣遊世界,博覽群書,家裡的孩子在他影響下接受的都是平民化的教育,遠離禮儀程式的桎梏。

茜茜公主的爹:巴伐利亞的馬克斯公爵(Herzog Max in Bayern)

茜茜公主的外公:做了20年巴伐利亞國王的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約瑟夫(Maximilian I Joseph)

尤其是茜茜,善騎馬、游泳、釣魚,在巴伐利亞的群山之間無憂無慮地長大,簡直就是一個自然之子。

皇宮推行的是傳統的西班牙禮儀,她處處受到限制,倍感壓抑。

傳統西班牙禮儀的開創者,完成西班牙統一的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Isabel I la Católica)

而約瑟夫從小在宮中長大,把刻板的繁文縟節視為理所當然,索菲甚至從小刻意避免孩子們與其他家庭成員過於親密,這樣“能讓他們樹立比別人更多的權威,並保護他們不受別人的影響”。

此後幾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兩人性格差異日益明顯,“對大自然的熱愛,是他們之間為數很少的共同點”。

雖貴為皇后,但在維也納宮廷,茜茜常常四面楚歌。

宮廷貴族們講出身講血統,上溯16代都得家世“純淨”:要求是王室而不僅僅是貴族。

從文藝復興開始,貴族之間的聯姻就講究血統和家室

茜茜達不到這一標準,只有外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因為選侯而成為巴伐利亞的國王,家裡的財富也遠遠算不上顯赫,甚至被人嘲弄是“乞丐家業”。

茜茜讀過很多書,但因不會說宮廷通用的法語,跳舞並不出色,對禮儀也知之甚少,而直接被劃歸缺乏教養。

所有的這些都讓年輕的她不得不承擔側目與微詞。

姨媽索菲也是一個頗為強勢的婆婆。

她是保守派與教權的維護者,頭腦果斷,手腕剛硬,當時歐洲人稱她是“哈布斯堡唯一的男子漢”。

1848年革命中斐迪南一世退位,把王位傳給他的弟弟,也就是約瑟夫的父親。

哈布斯堡王朝開宗立派人,奧地利大公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約瑟夫是他的四重孫

索菲要求病弱低智的丈夫主動放棄繼承權,讓18歲的約瑟夫登上帝位。

奧地利的弗蘭茨·卡爾大公,原本要接替哥哥斐迪南一世繼承王位,在妻子索菲勸說下讓位給長子約瑟夫

皇帝對母親言聽計從,在整個50年代,索菲被公眾認為是奧地利的“幕後女皇”。

曾做過拿破崙情人的索菲夫人政治手腕自然不一般

最初幾年中,茜茜不免遭受她的挑剔,屈從她的意志,而隨著年歲漸長,茜茜顯露出自己的主見,婆媳矛盾就日漸公開化。

這讓她分外痛苦,但得不到皇帝的支援。

茜茜的身體在這種精神緊張、沉悶中每況愈下,1860年一度傳聞皇后得了絕症,生命垂危。

藉著生病需要休養,她逃離了哈布斯堡宮廷。

神奇的是,她一離開皇宮,狀況就開始好轉,而一回到宮廷,便舊病復發。

此後多年,她一再使用這個藉口遠離讓她厭惡的維也納。

而在近兩年駐外養病的時間裡,年輕的皇后變得自信和堅定,慢慢積蓄反擊的力量。

茜茜與婆婆索菲之間的不和眾所周知,索菲越是被看作強硬推行皇權專政的代表,茜茜就越被民眾當作是她的反面,而被賦予美好的寄望:希望她能影響皇帝,推動政治的改革等。

茜茜一家合照,前排左一茜茜,居中是她的婆婆索菲,後排左一就是一戰被刺殺的斐迪南大公,後排左二約瑟夫

比如1855年軍隊中一直沿用的鞭刑被取消,民間流傳的說法是茜茜向丈夫請願的結果,但實際上並無證據可證實這一點。

匈牙利在1848—1849年反奧革命後,被削去了鋒芒,憲法被剝奪,完全置於維也納的中央集權之下,民眾情緒不滿,始終騷亂不斷,成為帝國的麻煩。

1848年的匈牙利反奧革命

匈牙利人一直試圖讓約瑟夫在重新接受憲法的基礎上,加冕為國王,恢復應有的民族地位,否則叛亂不可避免。

推動這項事業的代表人物戴阿克與安德拉西伯爵,尤想借力於茜茜來促成此事。

匈牙利政治家費倫茨·戴阿克(Ferenc Deák)

1851年被缺席裁判,用模擬像處以絞刑,被譽為“英俊的絞刑犯”的久洛·安德拉希Graf Andrassy

維也納的宮廷顯貴們大多是波西米亞人,擁護索菲女親王,壓制匈牙利,更是直接將她推入對方的懷抱。

茜茜開始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政治事務。

被宮廷認為沒有語言天賦的她,學習匈牙利語堪稱神速。

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普魯士的軍隊逼近維也納,茜茜帶著皇子魯道夫到匈牙利避難,政治含義不言而喻。

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奧軍被擊敗,被迫放棄荷爾斯泰因

約瑟夫因戰爭負荷焦頭爛額,寫信懇請妻子回來陪在他身邊,茜茜卻常利用這一點向他施壓,在外則每天給丈夫寫來措辭強硬的信,希望他答應匈牙利的要求。

茜茜公主周旋於丈夫皇帝約瑟夫和匈牙利的領袖人物安德拉希之間

普魯士最終打敗了奧地利,後者放棄了對於德意志諸邦的領導權,內外交困下,約瑟夫終於做出了讓步。

普魯士打敗了奧地利,普魯士王國的成霸之路漸成

1867年,一個二元的奧匈帝國誕生了,它有維也納與布達佩斯兩個首都,各自擁有議會與內閣,約瑟夫既是奧地利皇帝,也是匈牙利國王。

自從皇帝約瑟夫接受了妥協,成為了匈牙利的國王,最高統治者而非皇帝,奧匈帝國的分裂就開始逐漸顯現了出來

這一結果使匈牙利人與奧地利的德意志人一同成為統治民族,但勢必造成實際佔據大多數人口的斯拉夫民族的強烈不滿,要求同等的待遇。

茜茜一躍為“當今全匈牙利最受愛戴的人物”。“從此,匈牙利人把每―次政治上的鬆動都歸功於年輕皇后的善意干預。”

茜茜公主盛裝華服

而她回報丈夫的禮物,便是答應再生一個繼承人。

1868年小女兒瓦萊麗出生,這個孩子再也沒有交給祖母撫養,充分享受到了茜茜的母愛。此前在魯道夫的教育問題上,茜茜也有力回敬了索菲。

茜茜最疼愛的女兒瑪麗·瓦萊麗

6歲的魯道夫被祖母、父親安排了高強度的軍事化教育,教官“想用水淹和恐嚇的方法,將一個6歲的孩子變成英雄”,宮中不少人看出,“皇子會被折磨死或至少變成傻子”,但沒人插手敢管。

奧地利王儲魯道夫

魯道夫性命攸關之際,皇帝不想違背母親的意志,茜茜出手了,她最後下了一道通牒:“我要求掌握一切有關孩子問題的決定權,他們的環境,居住的地方,受教育的方式,一句話,這一切都由我一人決定,直至他們成年。此外,我還要求,一切涉及我個人的事務,包括對我周圍人員的選任、停留的地點、內宮一切部署,全部由我做主。伊麗莎白。於伊舍爾,1865年8月27日。”

堪稱是一篇茜茜的獨立宣言。

茜茜最終取得了勝利。魯道夫為此一生感激他的母親。

年輕的魯道夫

茜茜依據學識水平來挑選教師,而不僅是軍人、神職人員或貴族,這對當時的宮廷而言,“無疑是一場革命”。

在當時,實現這一系列勝利的最大砝碼,便是茜茜名揚海外的美貌。

茜茜公主

比起初進宮時的稚嫩,20多歲的茜茜出落得嫵媚多姿,她最終長到1.73米,比約瑟夫還高出幾釐米。

茜茜以纖腰聞名於世,她喜歡強力束腰,腰圍終生保持在令人瞠目的50釐米。出席一些重大活動時,皇后往往是壓倒性的豔驚四座。

茜茜公主以纖腰以及如畫一般的美貌而聞名

出訪的奧地利公使常被問到的問題是,皇后是否像傳說中那樣美麗。

1873年世博會在維也納召開,每位來訪的君王都想一睹這位“歐洲第一美人”的風采,但茜茜照例討厭喧囂而以身體不適為由躲得遠遠的。

遠道而來的波斯國王無法接受這個理由,他宣稱見不到皇后就不回去了,時間一長政府壓力很大,最後茜茜不得不親自為他舉行告別晚會。

女官記下了當時有趣的情景,波斯國王拿出金邊眼鏡仔細打量著皇后,從髮梢看到腳尖,最後不由自主地喊了一聲:“啊,多麼漂亮啊!”

親歐派的納賽爾丁·沙是卡扎爾王朝的第四王者,是伊朗卡扎爾王朝的第四任君主,永襲的波斯國王。

最讓茜茜公主引以自豪的是一頭拖至腳踝的豐美秀髮,她每天花在頭髮梳理上的時間長達3個小時,極度依賴女理髮師,甚至到了後者如果生病或請假,就拒絕參加禮儀活動的地步。

傳奇的美貌除了天生麗質難自棄,也來自於她一生自律甚或苛求的結果。

茜茜公主擁有傳奇一般的美貌,盛裝時麗光四色,無可匹敵

你很難想象一位帝國的皇后每天搖擺在單槓與雙槓之上。

在住過的每一座宮殿裡,她都讓人安置體操器械:雙槓、吊環、啞鈴,每日幾小時地不懈鍛鍊。

茜茜嚴格節食,吃得很少,到後來幾乎只靠肉汁、牛奶生存,體重常年都在50公斤左右。

在19世紀,一位超過30歲的女性已被劃為半老徐娘,茜茜美貌的名聲卻持續了30年之久。她深知美麗也是一種力量,皇帝一直是她的愛慕者中最堅定的一位。

對於茜茜公主來說,美麗不是流星一閃即逝,而是如恆星一般照耀整個歐洲皇室

但茜茜並不享受人們的注目和讚美,她天性不喜歡人群。

一次貼身女官說:“人們如果能夠看到皇后陛下,是何等幸福”,她迴應道:“他們看我就像去看一隻會跳舞的猴子。難道這是熱愛嗎?”

1872年,茜茜最大的對手索菲女親王逝世。

在強硬的手腕也拼不過時間的力量,茜茜公主的婆婆:日漸衰老的索菲女大公

但在70年代,她卻不再參與任何政治事務,而是痴迷於騎馬。

有傳記作者將其解讀為,這是茜茜對皇帝不再讓她干預政治的一種抗議。

對匈牙利的偏愛,以及政治明星般的影響力,她可以明顯感到貴族內部對她的反對,也就愈加不喜歡待在王宮。

她熱愛運動的天性發展到了頂峰。騎馬幾乎成為她唯一的活動。

她對匈牙利的格德勒不滿足,狩獵季節太短,又專門跑到英國的懷特島、愛爾蘭開闢新疆域,一擲千金買最好的馬匹,在英格蘭與愛爾蘭大手筆購置馬場。有報紙指責皇后揮霍無度。

騎馬追獵是一項極消耗體力的運動,前進速度很快,又要跳躍獵場障礙,當時的女性還是穿長裙側騎,受女式馬鞍的限制,只有極少數人能勝任這種活動。

“茜茜騎馬時跑在所有騎手的前面,總是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段。

”騎友中不乏摔斷脖子的先例,她本人也曾從馬上摔下來,出現輕微的腦震盪與短暫休克,但這些都無法阻遏她的激情。

茜茜立志成為所有人中最優秀的一位,她曾是19世紀70年代歐洲多項騎術競技的冠軍。

茜茜的騎場便是她的王國,來訪者不以身份等級論高下,評價標準唯有騎馬技術。

有傳言暗示茜茜與她多年的陪騎、英國最好的騎手米德爾頓關係曖昧。但就像另外兩位流言男主人公,安德拉西與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其實都沒有證據。

作為賽馬運動的起源國家之一,英國有許多極為優秀的騎手

茜茜一向鄙夷肉體關係,她和安德拉西終生都保持著柏拉圖式的彼此愛慕。

安德拉希伯爵

她曾對許多人不無驕傲地談道:“是的,那是一種忠誠的友誼,它沒有被情愛所毒化。”

每當狩獵季節結束,她就會對自己皇后生活表達極度的厭倦:“我為什麼又要回到牢籠呢?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骨頭摔斷,讓一切都宣告終結!”

皇后沉浸在娛樂與體育活動中,卻往往敷衍、缺席一些國事禮賓應酬,這引起非議不斷,但她毫不在乎。

最關鍵的因素大概是,皇帝從未對她有任何管束或限制。

1882年,失去頂尖同道米德爾頓的陪騎後,茜茜感到樂趣全無,很快全盤放棄了這項運動。

下一個十年,她又傾情投身詩歌創作之中。

茜茜是一個狂熱的文學愛好者,最愛的偶像便是大詩人海涅,“海涅的詩中,出現的每一個字母,都是一顆寶石”。

海因裡希·海涅(Heinrich Heine),出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的猶太詩人,詩歌是海涅的武器蘊藏著他對德國的愛

她背誦海涅的詩信手拈來,潛心研究過詩人的生平,並堅信自己可與1856年死在巴黎的詩人靈魂溝通,“他無時無處不和我在一起”。

曾有柏林的文學史家拿出三首海涅未發表過的遺作向皇后請教。

她在回信中指出其中一首並非海涅所作,後人的研究發現她是正確的。

音樂劇《伊麗莎白》中有一句民眾罵茜茜的臺詞:“這個女人不喜歡歌德,不喜歡席勒,她迷戀海涅!”

因為海涅是猶太人,而德意志的反猶思潮日益明顯;海涅在詩歌中抨擊君主制,譏諷專制貴族,一位皇后偏偏喜歡這樣一位詩人,當然分外扎眼。

羅馬尼亞的王后卡門·西爾維婭也喜歡寫詩,兩人結為了詩友,她很理解茜茜為什麼在眾多詩人中最愛海涅,“因為他對這個世界的虛偽感到絕望,而且堅貞不渝地用筆鞭笞這些空虛!”

茜茜視海涅為精神導師,她完全以一種超脫的局外人視角,徹底站到自己階級的對立面。她甚至在詩歌中無情地批判丈夫和他的政策。不過她對利害關係也看得很清楚,在詩中寫道,如果這些詩行被公之於眾,她肯定會被關進瘋人院。

生前她將自己龐大的財產,大部分轉移到瑞士的銀行——認為共和政體比一個帝國王朝要安全得多,以供“流亡時使用”。

瑞士銀行擁有當時歐洲最頂級的軍事保護力量,因為眾多歐洲皇室的財富都在這裡

大概也因於此,茜茜放棄了與同代人交流的嘗試,她認為自己的詩歌是為“未來人”而作,只有他們才能理解自己。

她將自己的詩集託付給親信絕密儲存起來,限定發表時間不得早於1950年。

茜茜公主為自己的詩集傾入了不少心血

1984年茜茜的詩集首次問世,動搖了此前人們所熟知的形象。她在詩歌中對厭惡的人大肆嘲諷,不乏刻薄。

如今看來這600頁厚厚的詩稿,寫得平庸無奇,並沒有成為她所期望的暢銷書。

不少人批評茜茜,作為妻子和國母她嚴重失職。

約瑟夫執政的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帝國,民族鬥爭紛起,68年的統治生涯中戰爭不斷,但茜茜很少作為有力的伴侶支援皇帝,為他分擔解壓。

約瑟夫多年來就像一名勤勤懇懇的公務員,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茜茜常年不在家四處遠遊,疲憊的皇帝缺乏家庭溫暖。一切禮賓負擔也都落在他的身上。

承擔重擔的約瑟夫

從一些詩歌可以看出,茜茜對此也有負疚感。

1883年,53歲的約瑟夫愛上了皇宮劇院女演員卡塔琳娜·施拉特,後者比他小20歲。

皇帝約瑟夫的情人,皇家歌劇院的女演員卡塔琳娜·施拉特

茜茜非但沒有生氣阻攔,反而成為這段戀情的最大支持者。

當然這不是皇帝第一次墜入愛河,但茜茜看中施拉特不是宮廷命婦,不會攪和政治;另外她希望善解人意的女演員,帶給皇帝一些安慰與快樂。

茜茜理解約瑟夫所承擔的重負,但她並不想一同承受,她希望自己遠離宮廷,得到她所期望的自由

作為一個母親,茜茜也許仍然稱不上合格。

她對自己撫養長大的小女兒瓦萊麗,傾注了“近乎歇斯底里式”的母愛,讓後者有時感到窒息。

而對婆婆帶大的二女兒吉塞拉與兒子魯道夫,則格外淡漠,也從未試圖修復與他們的關係。

不幸夭折的大女兒索菲

童年時的次女吉塞拉

次女吉塞拉與兒子魯道夫

皇子魯道夫激情、愛幻想、有頭腦,個性與茜茜如出一轍,他崇拜熱愛母親,每每向她傾訴但都被忽略。

茜茜反貴族的立場同樣也遺傳給了兒子,魯道夫和母親一樣崇拜安德拉西,反教權,贊成共和制政體,經常化名在報紙上發表抨擊特權與專制的文章,這些茜茜從不知曉。

與父親約瑟夫政見不合的魯道夫其實內心很崇拜自己的母親茜茜公主

茜茜在宮廷受到排擠而選擇漫遊,但魯道夫無從逃避,作為繼承人他被父親壓制,不僅觀點截然相左,也不讓他插手政治事務。

除了瓦萊麗受母親支援,按照自己心願戀愛結婚,兩個大孩子都是傳統的政治聯姻。

魯道夫與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女兒斯蒂芬妮公主在維也納的奧古斯丁教堂內結婚,這是一樁政治婚姻

無論從外部環境還是個人感情上,魯道夫都苦悶而毫無出路。

1889年1月30日,精神上陷入絕境的魯道夫與情人瑪麗·韋採拉共赴黃泉,先開槍打死了她,然後飲彈自殺。

魯道夫遺容,頭部為掩飾自殺的傷口而包裹頭巾

為了維護王室尊嚴,這件事最後被定義為皇子一時的精神失常。

他的死,給這個飄搖帝國更添一份末世色彩。

奧匈帝國已呈現頹廢不前的末世景象

這一悲慘事件對茜茜打擊極大,但她始終不知道兒子自殺的真相,而是由此對家族遺傳精神病這一點看得更重,自嘆自憐,抱怨命運。

有人因此直指茜茜的自私。一位比利時的公使夫人對此評價:“如果她少考慮一點自己,多想一想她應盡的義務,那麼這個災難就不會發生。”

茜茜公主

1889年底,茜茜把所有彩色的服裝,各種名貴的珠寶飾品都送人了,一身全黑的喪服,保持這種“悲傷的聖母”形象直到生命終結。

全黑喪服的茜茜

生命最後的十年,她心灰意冷,漂泊是唯一的宗旨。她帶著幾個隨從漫無目的地周遊列國。

她在橫穿歐洲時,在蘇黎世、盧塞恩等地逗留,最終到了日內瓦。

茜茜一身黑衣(左),橫穿歐洲,派遣內心的鬱意

“瑞士的人民哪,你的山是如此美麗,你的表真準時。但對我們來說,對皇室的復仇之心又是如此危險。”

茜茜公主在紙上寫下的寥寥數語,已經可以洞悉她對於自己命運走向的預言。

茜茜公主慣常用抒情詩來記錄自己的日常

婚姻中熱情與愛意的乾涸,兒子的過早逝世帶來的愧疚,以及旅途的疲憊,讓這位皇后對生命產生了倦怠,她開始不耐煩地等待著死亡的到來。

一身黑衣已成為茜茜的慣常打扮

她的女兒瓦萊麗寫道:“媽媽早已不是以前的媽媽了,她甚至日夜渴望死亡的到來。”

她不斷表達對生命的厭倦,以至於拒絕護衛的保護,陰鬱厭世的情緒讓身邊所有人都開始為她憂慮。

儘管瑞士警方一直在提醒時局的緊張督促她加強防護,她假裝什麼也沒聽到。

茜茜非常熱衷於沿著日內瓦萊蒙湖漫步或是在山間行走,她最愛這一片地區的寧靜。

也許她真的想靜一靜。

1898年9月10日中午,茜茜公主準備乘船離開日內瓦。

她走出旅館,僕人拿著行李,女官陪伴在身邊,她們緩步向碼頭走去。

遠處,一名男子在遮遮掩掩地觀察著女士們。

這個名叫盧伊季·盧切尼的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為了“一鳴驚人”,想刺殺一名貴族。

他本來想刺殺奧爾良公爵,但奧爾良公爵臨時將他的行程改變了。

盧伊季·盧切尼的刺殺行動

盧切尼終於等來了茜茜,他向她走去,待到了近前,他猛然拔出錐子,對著茜茜公主的胸口戳去,錐子又尖又細。

茜茜公主被刺殺的瞬間

茜茜甚至沒有感到什麼痛感,她的最後一句話是:“出了什麼事?”

這一切乍看上去只是一番惡意的碰撞,在最初的驚嚇過後,她從地上爬了起來,自己走到船上。

可是,剛一上船,她就倒了下去。

身邊的女官連忙鬆開她的緊身胸衣,發現胸口上有一個很小的血點,但很快在心臟處就出現了一塊血瘢。

船長命令船掉頭回岸,人們用擔架把她抬回旅館,在旅館裡,醫生切開了皇后的肘窩動脈,血不再向外噴湧。

趕緊被抬回旅館的茜茜公主,但在沒有醫生的情況下,缺乏必要而又及時的救護,她的生命已經走向了終結

茜茜死了。

盧切尼事後說:我只想要殺死一名皇室成員,不在意是什麼人。

刺殺者盧伊季·盧切尼遭到了逮捕.

他的話很簡短,原因也很簡單,看上去沒有任何政治原因,就是為了出名,這是一個絕對瘋狂的理由。

刺殺者盧伊季·盧切尼的照片與供詞

刺殺者盧伊季·盧切尼刺殺茜茜公主的兇器

奧匈皇室哈布斯堡家族與義大利領土之間的糾葛是這次不幸的根源

儘管茜茜對他們保持了最大的熱情。但義大利人並不喜歡奧匈皇室,也連帶仇恨上了這個美麗的公主。

然而,不管是什麼原因,都已經和茜茜公主沒有關係了。

她死了,茜茜終於解脫了。

“你的生命,茜茜,終有一天會生活在海上,遠離此處。”這是與茜茜最為契合的安德拉希公爵曾這樣對茜茜說。

與茜茜公主個性投契的安德拉希公爵

而法醫在屍檢時發現了茜茜手臂上的刺青圖案:一隻海錨。

也許這代表著茜茜的內心,希望這隻海錨能夠帶著她永遠出發,向著大海寬廣的深處,向著自由。

茜茜公主、奧匈帝國的伊麗莎白皇后葬禮

愛寫詩的茜茜給世間留下了三百多頁的詩作。

她說,在這個地球上,接下來的日子不會比今天有更多的和平與幸福。

歷史不幸為茜茜言中。

歷史的車輪滾動,席轉整個歐洲的混亂即將開始

在她去世16年後的1914年,奧匈皇儲斐迪南在薩拉熱窩遇刺,一戰爆發。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德大公及其妻子遭到暗殺

1918年,一戰結束,在10月份的四天之內,曾經輝煌一時的奧匈帝國在頃刻間就分崩離析。

奧匈帝國分崩離析,是歐洲歷史上分裂得最為徹底的國家

1934年,奧地利內戰爆發。

奧地利內戰爆發

接著,是席捲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人類的浩劫:席轉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茜茜公主的丈夫弗蘭茨·約瑟夫在一戰期間去世。

弗蘭茨·約瑟夫在一戰中病死

他死時躺在嘉布遣會教堂的地下墓室裡,身邊正是他的皇后茜茜公主。

相比生前的聚少離多,也許死後他們就可以在另一個世界,拋開所有的俗世,甜蜜幸福,天長地久。

生前聚少離多,約瑟夫與茜茜在死後終於能夠長久的在一起

也許,這才是一個讓世人都能夠滿意的美麗童話的結局。

皇帝約瑟夫與茜茜公主的邂逅是否真的是童話般的結局?

24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每天一個珠寶往事】《半生緣》裡的那枚紅寶石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