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20年的最後一天,郭敬明送上遲到了15年的道歉,於正隨後釋出了遲到6年的道歉,對此,網友們似乎並不買賬,當年郭敬明揚言“絕不道歉”,影響十分惡劣,這也就有了後來於正的有樣學樣。

但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對“道歉”這件事持抗拒態度,郭敬明和於正的道歉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道歉是人生必修課,也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妮弗·托馬斯在《道歉的五種語言》一書中談到:也許我找到了成年人常常難以道歉的一個原因:小的時候沒有人教他們這麼做。

可見,郭、於二人的遲遲不道歉,也許與他們童年時沒有接受到這方面相關教育有關。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早早給孩子做好“道歉教育”,讓孩子成年後,有道歉的勇氣,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一、用語言為行為負責

人們在成年後遮掩問題、推卸責任、拒不道歉等行為,通常可以追溯到孩提時代的習慣。最早可追溯到孩子2歲左右的表達習慣中。

孩子通常會喜歡承認自己做的好事,比如:吃飯好、幫媽媽拿東西、把書放回書架等行為,他們是很樂於承認的。而對於自己做得不好的一些事,他們通常不願意用“我做了×××”來表達。

3歲半的彤彤,看到媽媽在拆快遞,想模仿媽媽,就用剪刀把家裡的檔案箱剪碎了。被媽媽發現後,她說:“這個壞了。”媽媽問:“誰弄的呢?”彤彤說:“不是我。”

媽媽說:“請你跟媽媽說:我用剪刀把檔案箱剪碎了。”

彤彤說:“媽媽用剪刀,我也用,這個就碎了。”

媽媽說:“嗯,很好,有進步,但還不夠,你跟著媽媽說:我用剪刀把檔案箱剪碎了。”

彤彤說:“我用剪刀把檔案箱剪碎了。”

媽媽說:“很好,現在我們把碎屑收拾一下,再找個新箱子放檔案。”

彤彤媽媽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引導一個2歲的孩子,直面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學習道歉的第一步,教會他們重新組織語言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教會孩子用“我”開頭,真實描述自己的行為。

在孩子學習語言的年紀,就讓孩子用語言來明確自己做了什麼,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孩子都應該有勇氣,也有方法來描述自己的行為,這樣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就能比較輕鬆地面對錯誤,承認錯誤,為自己負責。

二、你的行為會影響到他人

每個人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他人。孩子從小就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到了3歲,來到幼兒園,孩子就開始學習如何規範自己的行為,約束自己不作出有損他人的事情。

7歲的姐姐和4歲的弟弟吵架,弟弟哭著說:“姐姐說我是搗蛋鬼。”姐姐說:“他把我的玩具扔了一地。”媽媽說:“弟弟,你把姐姐的玩具弄亂了,這樣她需要再收拾一遍,給姐姐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所以姐姐生氣了,這事你做得對麼?”弟弟說:“不對。”

媽媽又說:“姐姐,你說弟弟是搗蛋鬼,讓他很傷心。”姐姐說:“可是他就是搗蛋呀。”媽媽說:“他弄亂了你的玩具是他不對,但你用貶低的詞說他,會讓他很傷心,這就是你不對。”

最後,媽媽引導姐姐和弟弟都自己說出了自己錯的地方,並向對方道歉。弟弟需要把弄亂的玩具收拾好,如果弟弟幹得好,姐姐需要表揚弟弟的努力。

這位媽媽的做法,特別棒,值得我們學習。

教孩子進行道歉的第二步是幫助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他人,有時是行動影響別人,有時是語言,但只要是我們做錯了的時候,就需要說“對不起”。

如果是我們自己受到了別人的影響,我們也會希望對方向我們道歉,所以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去對待別人。要教會孩子,當自己的行為不當時,為自己的行為道歉。

三、生活處處有規則

規則意識的重要性,想必家長們都有所瞭解,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家長要教孩子道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明是非、懂對錯,知道規則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能過得更好才制定的,認可遵守規則。

0-3歲,家長要帶孩子瞭解家中的規則,3-6歲孩子開始瞭解校園規則和社會規則,7-12歲孩子學習適應學校規則,並主動約束自己遵守規則,青春期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讓孩子知道哪些規則可以有彈性,哪些規則絕對不可觸犯。

訂立明確、有意義的規則和違反規則的後果,並在必要的時候公正且堅定地執行。這樣做可以幫孩子培養是非觀和道德觀,這是這些幫助孩子們認識到:道歉的必要性。

四、真誠的道歉可以修復友誼

在學習道歉的過程中,孩子們必須懂得,道歉要真誠,才可以修復友誼。這個道理是孩子們學習人際關係的重要一課。

小美這兩天挺鬱悶的,因為她和最好的閨蜜已經冷戰兩天了,原因是她諷刺閨蜜的身材太胖,她當時也就是隨口說說,沒想到閨蜜就生氣了,兩天都沒跟她說話。

媽媽開導她說:“你是不是也覺得自己嘲笑好朋友不對?那為什麼不去找她道歉呢?”小美說:“沒事兒,反正我也有其他朋友,可以一起玩。”媽媽說:“友誼是需要維護的,以後跟其他朋友發生類似的情況呢?也不去道歉麼?那你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的。加油,道歉是一個人對自己言行負責的表現,無論對方是不是原諒你,道歉之後才能問心無愧。”

第二天放學,小美又跟閨蜜一道回家了,見到媽媽,她開心的說:“媽媽,原來道歉沒那麼可怕,我找回了我最好的朋友。”

及時道歉對於挽回友誼是很重要的,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機會讓孩子認識到這一點。只有及時而真誠的道歉,才能讓人與人的關係更加和諧。

孩子越早學會這個技巧,就能越早交到真正的朋友。

五、在2-6歲學會五種道歉語言

道歉究竟真不真誠,這一點好像沒有統一的標準。但當錯誤出現,當對方受到我們的傷害時,他們正在經受情感上的折磨,他們希望我們多多少少能體會到他們的感受,所以他們想看到哪怕一絲絲誠意,表明我們已經意識到了我們給他們帶來的傷害有多深。

所以,無論道歉的語言是怎樣的,讓對方感受到誠意是第一要務。

《道歉的五種語言》一書中提供了五種道歉的語言,當孩子咿呀學語、嘗試學習與人交往時,家長就可以把這五種語言教授給孩子,讓他們慢慢學習使用。

1、承認過錯

美國成功激勵公司創始人保羅·麥爾曾說:“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坦然承認自己錯了。

當孩子還小,很多家庭矛盾和朋友矛盾,都是因為孩子不肯認錯造成的。當孩子長大後,很多家庭矛盾也是因為其中一方總是不肯低頭造成的。因此家長要重視培養孩子敢於認錯,把“做錯事情要認錯”培養成一種習慣。

典型用語:我犯了個錯誤;我知道我錯;對不起是我不對……

2、表達歉意

有時候,我們說了“對不起”,卻沒有表達我們對此事的歉意,這樣做是不真誠的。

告訴孩子表達歉意的一種簡便方法:描述錯誤。

就是要在道歉時,詳細描述自己做錯的事情,哪裡錯了,對別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並表明我們已經知道自己造成了多大的麻煩。過程說得越具體、越真實,別人越能感受到我們道歉的誠意。

3、彌補過失

心理學教授、道歉領域的科研帶頭人小埃弗雷特·沃辛頓說:任何傷害或冒犯都會給受害方造成損失,也許傷及他的自尊心,也許傷及其切身利益,因此,侵犯者提出賠償損失是一種善意的舉動。

典型用語:我能做些什麼來彌補我的過錯?我想為你做點什麼,你有什麼建議麼?

告訴孩子,在使用這些語言時,還可以配合肢體語言,比如立刻幫忙把我們弄亂的書收拾好,給對方鞠躬致意等。這些肢體語言會令我們的道歉更誠懇。

4、真誠悔改

在有些情況下,我們的道歉需要保護悔改的承諾:我會努力不再做這樣的事。這樣的道歉才會被認為是真誠的。

用語言表達我們願意改變,或者制定一個改善計劃,都是不錯的方法。

典型用語:我再也不會那樣做了;我該怎麼說你才會覺得好些呢?你覺得我應該如何改變,我真的很想改變。

5、請求饒恕

請求饒恕表明我們想要修復朋友關係,表明我們說明知道錯了,而且願意把關係未來的走向交給被傷害的一方來決定。

如果孩子能在道歉時,主動請求對方的寬恕,對方會感覺好很多,而且大機率會得到原諒。

但要告訴孩子,應該請求寬恕,而不是要求地方必須要原諒我們。因為寬恕不是一件小事,寬恕者必須放下傷痛、憤怒、時間、經濟損失等才能做到,所以要給對方時間,接受對方的不饒恕。

典型用語:請你原諒我好嗎?希望你能原諒我。

結語

雖然教授孩子“道歉技巧”的方法有很多,但父母要記住,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是“模仿”。

如果我們成人在與孩子的交往中,犯錯了不道歉,孩子又怎能學會道歉呢?

所以言傳身教,家長的榜樣力量很重要。

只要家長平時能以身作則,即使沒有專門指導過孩子,孩子的道歉技巧也差不到哪裡去。

圖片源於網路,侵立刪。

#育兒看世界#

18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陳奕迅老婆的時尚太難懂,一左一右背兩個香奈兒,看著卻像售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