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描述貨運公司送貨員李鍾秀(劉亞仁 飾),一天與兒時同鄉女孩申惠美(全鍾淑 飾)重逢,兩人共度春宵後沒幾天,申惠美便踏上非洲的尋夢之旅。
想不到女孩回來時卻帶了一個男朋友,本(史蒂文·元 飾)。班過著優渥的有錢生活,不定時與朋友聚會交流,一次更向李鍾秀透露他的犯罪嗜好。突然有一天,申惠美不見了,沒人知道她去哪裡。在乎申惠美的李鍾秀,於是陷入了猜疑與焦急的無力狀態中。
看完《燃燒》很久之後的某一天,這部韓國電影讓我想起了義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在1966年所執導的電影《放大》。
《放大》是義大利導演受阿根廷作家短篇小說《惡魔的夢囈》啟發,《燃燒》則是韓國導演李滄東改編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兩部電影中不但都演出了一場令人玩味的啞劇,兩片也都是從一個小說故事開始,跨過了國界被閱讀並衍生成了另一個故事,分量十足。
最重要的是,這兩部電影中的女主角把男主角引導進了一個不知是否真實的生命情境裡,導致結局讓觀眾在觀影之後低迴不已的留白懸念,更顯導演說故事的非凡功力。
相差了51年的兩片並都成為了是年度戛納影展競賽片。可惜的是《燃燒》儘管得到了第71屆戛納影展刊創紀錄的高分記錄3.8分(滿分4分),卻不像《放大》一樣順利奪得第20屆戛納金棕櫚大獎。
曾被韓國總統盧武鉉任命為大韓民國文化部長的李滄東導演,同時具有小說家以及製作人的身份,更擔任過戛納競賽片以及金馬獎決選評審,視野與格局可見一斑。
把村上春樹的《燒倉房》改成電影裡的燃燒溫室,具同義指涉之餘,人設關係尚有反應韓國社會與城鄉差異。
藍領有夢的李鍾秀與白領無聊的班之間,女孩申惠美似乎想也不想得理所當然就選了有錢人當男友,自願性地成為妝點有錢男人閒暇生活裡的一點樂趣。她更拉著戀慕自己並且有著作家夢的李鍾秀一起去陪公子聊天消遣人生。
不論是申惠美或者李鍾秀,他們與資本與階級保持友好的方式顯得如此卑微。
《燃燒》穩穩而安靜地娓娓道出。解決不了偌大問題的男主角,最終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對世界作出迴應,即便那個迴應作為如此粗糙而顯得失去理智,但在這個已經不流行用講道理或說教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今日,《燃燒》反而成了一面魔鏡,用巨大的失落感,企圖讓觀眾感受到青年連憤怒無處宣洩看起來都好可悲。如果感受到了,就算只有一丁點,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