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話,當今電視,真沒什麼好看的。
晚上時光怎麼打發,成了人生一大難題。
週六,晚八點,仍是手執遙控器,對著電視,一通亂調!
身著粉紅西裝,一如既往地微笑,一如既往地彬彬有禮,一如既往地舉止得體,顯得落落大方。
坐在她面前的,是人藝演員濮存昕。
濮正講一故事,自己命運改變的故事。
小時候,濮存昕曾患小兒麻痺,成了瘸子,別人都叫他濮瘸子,小學上體育課,同學們都嘲笑他,不願同他分在一組。
一位積水潭醫院的大夫,改變了小濮命運,讓他從此站立起來……
什麼叫《朗讀者》?開場之前,董卿作了解釋。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傳播的文字和值得尊敬的人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話說得很文藝範兒,但有點兒繞,不好理解。
老詹喜歡第二種翻譯,按我的話,直白得很,就是“藝術人生+美文朗讀”。
可不是嗎?濮存昕前面接受採訪,是“藝術人生”,其後登臺,就是“美文朗讀”。
接下來幾位,也是這路數。
——一位到阿富汗當志願者的年輕女醫生蔣勵,講述驚心動魄的戰地故事。然後登臺,朗讀一段歌詞《答案在風中飄揚》。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講述自己創業故事,朗讀了他的作品《寫給兒子的信》。
——世界超模張梓琳,講述自己超模之路,朗讀一段美文《願你慢慢長大》。
——四川一位在山谷給妻子種了幾十畝鮮花讓她開心的先生,與妻子一起,共同朗讀二人喜歡的《朱生豪情書》。
——96歲的大翻譯家許淵衝,講述翻譯生涯種種悲歡喜樂,朗讀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別丟掉》。
……
沒錯,就是這六位主角,講述了自己的“藝術人生”,現場進行“美文朗讀”。
這樣一檔《朗讀者》,精彩嗎?有意思嗎?
老詹的評價是,比較精彩,有點意思。
說其精彩,是因為,較之朱軍“藝術人生”, “朗讀者”大大拓寬了對於嘉賓的選擇視野——並非搞藝術者才能登臺。只要自己人生足夠精彩,只要故事足夠引人,甭管你是何方神聖,甭管你有名無名,請你走上臺來,給大家講述講述你的精彩故事吧!
這一點,在大翻譯家許淵衝身上尤為突出。這位一生翻譯了《紅與黑》、《莎士比亞》等國外名著,並將《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等中國名著介紹到國外的翻譯大咖,96載春秋經歷中充滿各種傳奇,加之老人生性豁達,舉止恢諧,講起故事來表情豐富,聲情並茂,聽得大夥兒津津有味,欲罷不能——單憑這,就是成功,就很精彩!(補充一句,倘若沒有許老先生,當晚節目將大失光彩。)
說有意思,是因為,《朗讀者》給節目鍍了一層“美文朗讀”的金色外衣!這在當下到處是胡編亂造、庸俗要命、搞笑斷氣、娛樂至死的節目充斥熒屏之際,無疑給節目打上了一個“高大上”的文化標記!能否令外行叫座,咱們暫且不說,起碼,“內行”或者自稱的“內行”叫好,那是一定的!
《朗讀者》剛剛朗讀了一場,董卿製片人、導演兼主持人的角色轉換,也僅僅是首秀。雖然此節目在豆瓣評分已高達9.3而位居第一,但我以為,評價太高、讚美過甚顯然為時過早,對節目提高質量,並沒有什麼好處。
在我這旁觀者看來,如果此節目是“人”與“文”相加的話,人之分量,起碼應該佔到八成甚至更多!沒有人的精彩故事,所謂朗讀美文,不過是一點裝飾而已,文章選得再好,也不會有多少新鮮感,因而也是不會吸引觀眾的。
倘若董卿能夠冷靜地在“人”與“文”這兩要素尤其是在人這基本要素上認真下苦功夫,力求每期都能做到好中選好,優中選優,那麼,對此檔節目老詹還是寄予厚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