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韓國DVD版封套

1940年1月,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兩大民國導演費穆(1906-1951)和吳永剛(1907-1982)相繼推出“國寶級的電影”《孔夫子》和“民國寫實版”的《中國白雪公主》;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1892-1947)於1940年1月12日在全美推出一部溫情浪漫喜劇《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拉開新的一年的序幕;其後霍華德·霍克斯Howard Hawks(1896-1977)於1月18號推出“神經喜劇”的代表作之一的《小報妙冤家/女友禮拜五His Girl Friday》(1940),接著好萊塢各大名導約翰·福特John Ford(1894-1973)的《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40)、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的《蝴蝶夢Rebecca》(1940)、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1902-1981)的《香箋淚The Letter》(1940)、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1889-1977)的《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1940)、喬治·庫克George Cukor(1899-1983)的《費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1940)等不同型別的電影也在全美與觀眾見面。

從左至右:電影《孔夫子》(1940)、《蝴蝶夢Rebecca》(1940)及《中國白雪公主》(1940)的區域性海報

另外兩部迪士尼的動畫《幻想曲Fantasia》(1940)和《木偶奇遇記Pinocchio》(1940)也給觀眾帶來了歡樂,讓美國觀眾對“二戰”還處在沒感覺的狀態。

到了1941年初,第13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則把最佳電影頒給了《蝴蝶夢》,而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恩斯特·劉別謙的《街角的商店》則完全被無視,甚至連一個提名都沒有,而《街角的商店》中男主角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1908-1997)則是憑藉當年上映的電影《費城故事》獲得第1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但《街角的商店》過了50年後,則被列入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年百大愛情類電影,與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藏。

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片場內,從左至右: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導演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

1940年1月,恩斯特·劉別謙的《街角的商店》開始在全美“路演”,他在接受當時的《紐約市太陽報》的新聞記者時談到:“這不是一部電影大片。這僅僅是一部有那麼點小魅力風采的搞笑小品。它的製作成本並不高,而且這一個卡司主力陣容,不超過50萬美元。我們用了28天拍這部電影。希望,它能給觀眾們帶去沉醉和美好的情感。”

那一段時間裡,他先拍了影片《妮諾奇卡/情迷冰美人/異國鴛鴦Ninotchka》(1939)。

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在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中的影像

《街角的商店》講述的是:在繁華的街角有一家經營多年雜貨禮品店。老闆是麥圖切克(弗蘭克·摩根Frank Morgan飾演)。有男女店員數人。

其中,克瑞裡克(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飾演)是資歷最老的,但年齡並不太大的首席店員。諾瓦克(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飾演)則是新近加入的店員。但是富於幻想的諾瓦克骨子裡卻瞧不起她的上級主管克瑞裡克。

兩人沒少因此拌嘴吵架。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是一位從未謀面的“筆友”!可實際上,這位“筆友”正是克瑞裡克。

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在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中的影像

不久,店中風雲突變。克瑞裡克由於被懷疑與老闆娘有染,被老闆找工作上的藉口辭退。可此時他剛好要去赴筆友之約。但愧疚於丟了工作,克瑞裡克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

另一邊,老闆事後不久便發現,真正給他戴綠帽子的另有其人。羞愧懊惱之下,他試圖開槍自殺。幸好被小跑差皮皮所阻止。入院期間,老闆將店面委託給克瑞裡克打理。

聖誕前夜來臨,在克瑞裡克等人的努力下小店單日收入創歷史新高!此時,包括剛剛康復出院的老闆在內的所有小店成員,都有了一份好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劇照,弗蘭克·摩根Frank Morgan(左)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

而我們的男主人公呢,卻發現朝思暮想的“筆友”竟然就是——諾瓦克,躊躇多時,他終於鼓起勇氣向始終矇在鼓裡的“筆友”諾瓦克表白愛意了……

影片沒有過多的描述當時的經濟危機,只是側面描寫了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雖然相較於愛情的主線這只是一個分支,但這樣的分支卻為影片提供了不少的看點和深度,也讓人不由得感到些許心酸,也是其使得影片不僅讓人開懷也讓人感動。

恩斯特·劉別謙賦予了影片極為豐富的內涵,使得觀眾在觀看過程沒有一秒鐘會感到冷場,興致至始至終都被牽引著。這或許就是恩斯特·劉別謙的偉大之處,他不去刻意追求深度,他只用高超的說故事的方式讓我們打心底的佩服。

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在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中的影像

雖然兩位主角詹姆斯·史都華和瑪格里特·蘇利文的個人性格和人物之間的關係影響了整個故事的發展走向, 但是在影片的成功所佔的比重上,他們卻沒有如此突出的地位了。因為其他幾位配角的表演同樣出色。

老闆麥圖切克,心地倒是不壞,待手下員工也不算差。而且勤勤懇懇,20多年如一日全心投入到經營中。

不過能力有限,且還略微有些虛偽和好大喜功。這些小毛病,在導演恩斯特·劉別謙精心設計編排的的推銷八音煙盒橋段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劇照,費力克斯·佈雷薩特Felix Bressart(左)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

扮演比洛維奇的是恩斯特·劉別謙電影的王牌配角之一費力克斯·佈雷薩特Felix Bressart(1892-1949)。他是猶太人,1892年生於德國。早年曾是德國班尼劇團的著名演員。

據說希特勒竟然是他忠實的粉絲。對此,康納德·黑頓在他自傳中還有所提及:希特勒曾說“真可惜,費力克斯·佈雷薩特是個猶太人!”。

回到《街角的商店》。費力克斯·佈雷薩特所扮演的比洛維奇。生性懦弱從不想出人頭地。雖為形勢所逼也需時常要表達一下對領導的崇敬之情,但又苦於資質所限,經常是馬匹拍在馬蹄上。比如好不容易殷勤一把去開啟車門,但是下來的卻是那個花花公子打扮的同事。

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劇照

此外,他還是主人公克瑞裡克的好友。倆人經常在私下交流工作心和人生感悟。而作為一個拖家帶口的過來人,這位老兄總能給予好友一些不乏智慧和哲理的忠告。其中一次,他就和克瑞裡克談到後者將來可能的結婚要遇到的一些問題:

克瑞裡克:比如得有一間三居室的公寓。帶飯廳、臥室和客廳。

比洛維奇:你要三居室幹嘛?你住在臥室就可以了!

克瑞裡克:可在哪吃飯呢?

比洛維奇:廚房呀!一間漂亮的大廚房足以。

克瑞裡克:招待客人呢?在哪招待客人?

比洛維奇:你以為自己是誰,大使?什麼客人需要你招待? 如果他們真是你的朋友,就該吃完晚飯再來!

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在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中的影像

在恩斯特·劉別謙的喜劇電影當中,通常很多人生哲理通常來自於次要的配角與主人公的對話。而且這些對話,由於發言者的身份地位、文化程度與他們的智慧言辭之間的巨大反差,往往能產生出強烈的喜劇效果!

這種喜劇模式,也被恩斯特·劉別謙忠實的仰慕者普雷斯頓·斯特奇斯Preston Sturges(1898-1959)所借鑑。

在普雷斯頓·斯特奇斯的電影《蘇利文的旅行/蘇利文遊記Sullivan’s Travels》(1941)中,那位在主人出發前,滔滔不絕陳述利害關係的男管家……

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劇照

在《街角的商店》中絕大多數的場景都在一間禮品店裡完成,這不過是一個窄小的極為有限空間,沒料到人物的互動居然使觀眾看得樂趣無窮,就像身處一個大家庭裡。

恩斯特·劉別謙在製造巧妙的幽默之時,也加插了一段老闆娘外遇的劇情,豐富了故事本身,卻又不會妨礙主線情節的運作。

事實上,恩斯特·劉別謙安排詹姆斯·史都華和瑪格里特·蘇利文的愛情故事十分巧妙,他並沒有不斷在這兩位互看不爽的男女身上,著墨太多令人煩擾的吵鬥細節,反而在瑪格里特·蘇利文初加入店,與及中段的談話中交代他們不和的事實,使劇情傾向簡潔而明快。

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在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中的影像

導演恩斯特·劉別謙的手法既商業又不失玩味感,比如其中一段描述那個音樂煙盒,在開了一堆玩笑後,只微妙的運用了一個鏡頭交代它的下場,不用多言,恩斯特·劉別謙的高章手法可見一斑。

《街角的商店》的創作更遵循的是好萊塢主流喜劇模式,內容上提倡社會主流價值觀,宣揚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故事中角色形象更富有個性且更鮮明,同時,恩斯特·劉別謙以往的那些經典的“觸覺”的運用相對減少。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影片整體質量。因為恩斯特·劉別謙作為一名偉大的導演,依然可以透過在演員表演和故事節奏等方面的完美掌控,保證作品始終向著他要求的方向發展。

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片場內,從左至右:導演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和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

職業生涯橫跨無聲片和有聲片時代的喜劇大師恩斯特·劉別謙,他的喜劇備受稱頌,甚至連日本巨匠小津安二郎(1903-1963)和中國導演桑弧(1916-2004)——曾執導《太太萬歲》(1947)《哀樂中年》(1949)等優秀作品,都自認從他身上偷師不少。

影評家威廉·保羅William Paul留意道,“恩斯特·劉別謙在過去的影片,從來不像這部電影那樣特別關注社交群的動態性效應。之前他的影片,即便出現社交群,也是為了更好地對個人衝動造成限定作出的多功能性設定。它是恩斯特·劉別謙電影第一次將個人當作社交群的一部分。”詹姆斯·史都華不負眾望地變成那一個團隊的“管理者”,一個具備個人英雄主義氣魄的人物角色。

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劇照,從左至右: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弗蘭克·摩根Frank Morgan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

這部影片也讓人想起了同樣擅長喜劇的導演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1897-1991)的經典之作《生活多美好/美好生活It's a Wonderful Life》,同樣關乎小百姓的生活,同樣是充滿了積極的生活態度,同樣是那麼風趣那麼溫暖,也同樣是由詹姆斯·史都華主演。

在這兩部影片中兩位導演都做到了一點,他們以略帶戲劇性的形式讓生活在現實中的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小百姓的喜怒哀樂並對生活充滿了熱誠和希望。

或許這就是光明,明知世界存在黑暗,但每一次仰望總是讓渺小的我們感到生活的美好。

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在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中的影像

比起舊日同窗詹姆斯·史都華和亨利·方達Henry Fonda(1905-1982)的瑪格里特·蘇利文——三人因一起修讀戲劇而成為好朋友,她更早到好萊塢拍片,拍這部片時的瑪格里特·蘇利文已經是一個受歡迎的女星,詹姆斯·史都華能出演《街角的商店》也多虧她的引薦,話說她在接這部電影的同時,指名讓公司外借當紅新人詹姆斯·史都華,正好,他剛演了一部最佳電影《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民主萬歲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1939),因而很受注目,故才順利拍了這部片子,真正開展了自己的銀色旅途,為往後的成功向前跨了一大步。

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為雜誌拍攝的宣傳照

瑪格里特·蘇利文一生只出演過16部電影。而其中只有本片才算是經典之作。美國影評界普遍認為當時沒有其他女演員比她更適合出演諾瓦克。按照他們的看法,“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2003)太硬,而琪恩·亞瑟Jean Arthur(1900-1991)則太軟”。

沒錯,瑪格里特·蘇利文參與到恩斯特·劉別謙的這部電影中,不是作為一個有著號召力的明星而是以一位有著天真爛漫幻想和可愛個性的鄰家女孩出現在電影中。

形象上,她的樸素恰好和小店打工女形象所吻合,同時,她特有的嗓音在臺詞處理上更有助於喜劇效果產生。甚至可以說,沒有瑪格里特·蘇利文,就沒有這部出色的喜劇經典!

瑪格里特·蘇利文Margaret Sullavan和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在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中的影像

在《街角的商店》裡,二人的情誼令人觸動,根據劇中其他演員所述,詹姆斯·史都華愛上了瑪格里特·蘇利文,二人間的對戲活力十足,可以說,瑪格里特·蘇利文喚醒了詹姆斯·史都華的信念和熱情。《街角的商店》導演恩斯特·劉別謙反映,詹姆斯·史都華和瑪格里特·蘇利文是最默契的搭檔,只有他們才能表現出失落靈魂脆弱而細膩的感情。

雖然在工作上他們頻頻合作,生活裡也來往密切,但在瑪格里特·蘇利文接二連三的婚姻中,都沒有詹姆斯·史都華的姓名。

這就如同國內的很多人喜歡看“心靈雞湯”式的“臆想”的情侶文章一樣,就像格利高裡·派克Gregory Peck(1916-2003)和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1993),明明連一點愛情的情分都沒有,非要說他兩是“一生摯愛”。

從左至右:第一張是和琴逑·羅傑斯Ginger Rogers在電影《活潑的小姐Vivacious Lady》(1938)劇照;第二張是和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為電影《碧血煙花/戴斯屈出馬Destry Rides Again》(1939)拍攝的宣傳照;第三張是和奧利維婭·德哈維蘭Olivia de Havilland一起出席自己主演的電影《金壺Pot o' Gold》(1941)的首映式

其實詹姆斯·史都華和瑪格里特·蘇利文僅僅只是好朋友而已,1939年3月,詹姆斯·史都華讓《碧血煙花/戴斯屈出馬Destry Rides Again》(1939)中女主演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1901-1992)懷孕;而且和“歌舞女王”琴逑·羅傑斯Ginger Rogers(1911-1995)、瑙瑪·希拉Norma Shearer(1902-1983)、奧利維婭·德哈維蘭Olivia de Havilland(1916-2020)等知名好萊塢女星都有過戀愛關係。

而我們國內的很多介紹詹姆斯·史都華的文章裡,不僅說他潔身自好,還非要把他打造成“痴情紳士”,說他一生“痴情”於瑪格里特·蘇利文。

電影《美好的夏天In the Good Old Summertime》(1949)是由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和範·強生Van Johnson(右)主演,該片把原作改編的面目全非,主要是以朱迪·嘉倫的歌舞為主打

在好萊塢這塊地方,要不你就基情四射,要不你就風流快活。顯然,詹姆斯·史都華選擇的是一場接著一場的談戀愛,而且他選擇的女性都比較豐滿,這和瑪格里特·蘇利文生活中的形象完全不符。

朱迪·嘉倫Judy Garland(1922-1969)在1949年出演的歌舞片《美好的夏天In the Good Old Summertime》就是改編自《街角的商店》,首先女主角的形象就比瑪格里特·蘇利文更接近好萊塢要求的“夢幻”;而在半個世紀之後,《街角的商店》被改換成網路時代的《電子情書/網上情緣You've Got Mail》(1998),梅格·瑞恩Meg Ryan和湯姆·漢克斯Tom Hanks讓這部重拍電影煥發出新的魅力——這對“銀幕情侶”針對最初版本的“敬畏”之心是顯而易見的明顯。

電影《街角的商店/筆友求緣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1940)美國版海報

1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劉詩詩“盲人式”演技和baby“瞪眼式”演技,哪個更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