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說起《畫皮》我都覺得再恰它的飯有點不好意思了。

但沒辦法,這個故事在《聊齋》裡實在太經典了,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畫皮》的影視劇。

作為《聊齋》裡知名度最高的故事之一,《畫皮》這個故事已經多次被搬上熒幕。

從電影到電視劇,層出不窮。

但這些影視作品的質量如何呢?

負責任地說,大多數都很爛。

電視劇的改編沒了原來的味道:

電影更是弄得亂七八糟一塌糊塗,常把一個深刻的諷刺故事演繹成膚淺的愛情劇。(對,我說的就是趙薇和陳坤這個系列,水平真的是有限,什麼3D技術只不過是噱頭,彌補不了內容的硬傷)

最近甚至還搞出來一個什麼《機械畫皮》,整部影片沒有主題,沒有故事,明面用《畫皮》作噱頭,實質卻是在講一個狗血的愛情故事(和機器人談戀愛),從頭到腳都是一部大爛片。

總的來說,就是爛爛爛。

雖然爛的有這麼多,好的有沒有呢?

其實也是有的,雖然不多。

今天我就給大家安利一部,這一部大概很多人也不陌生,其實它不算是獨立的《畫皮》影視劇,它只是一部聊齋系列劇裡的一個單元,但處理得實在是太好了。

過了15年重新品味,還是覺得好看。

這部聊齋劇名字叫《新聊齋志異》,是2005年唐人影視出品的(這個封面看看熟悉麼)。

這部劇堪稱有史以來改編得最好的《聊齋》影視劇之一,不僅編劇水平一流,選角上也不吝資本,胡歌、李冰冰、黃曉明、楊丞琳、林志穎、袁弘、曾黎等大V都有參演,很多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

裡邊總共涵蓋了6個故事,《畫皮》是當中的第二個,主要演員有江華、嶽悅利、曾黎和潘儀君。

接下來,阿犬給您比對著原著來解讀一下劇情,一起剖析一下這一版《畫皮》究竟好在哪裡。

01

首先,故事的男主人公叫做王安旭(江華扮),就是他:

王安旭

(“安旭”的名字是編劇加上的,在原著裡,《畫皮》的主角是“太原王生”)

出場的時候,王安旭的身份是一名朝廷官員。

他不僅眉清目秀,氣宇軒昂,更畫得一手好畫。

登場時,他就給皇上的妃子(江妃)送上一幅別緻的煙火圖作為賀壽禮物。

這幅畫,可不尋常。

它乃用金粉、銀粉、磷粉混合為顏料畫成,在黑暗之中展開,如璀璨煙花綻放於天際。

朝堂之上,王安旭當著眾人將它鋪開,霎時驚豔四座,贏得了滿堂彩。

大家都對王安旭幾可亂真的畫功讚歎不已。

這一位,是王安旭的老婆,叫陳楚慧(潘儀君扮),是當朝翰林學士陳大人的千金:

陳楚慧

(同樣,楚慧也是編劇加上的,原著裡王生的妻子是“陳氏”)

當天,王安旭贏得了皇上和江妃的喝彩之後,陳楚慧和家人都非常高興,他們覺得招王安旭這個上門姑爺,真是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之後,皇上龍顏大悅,賞給了王安旭一座府邸,名叫“玉瓊苑”。

畫畫畫到能收樓盤,王安旭真正做到了“靠手藝買房”。

於是,王安旭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入住了,但入住之後,他們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喬遷那天,宅子裡陰風陣陣,驚得犬吠鳥鳴,似有不好的預兆。

不久後,王安旭的朋友來訪,他送給了王安旭一張紙,這張紙非同尋常。

它觸控上去,如同少女的肌膚一般柔滑彈嫩。

為什麼如此絲滑呢?

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張人皮。

這是王安旭的友人花了大價錢從波斯商人手裡買來的。

他想請王安旭在這紙上畫一幅美人圖。

他的說法是,在人皮上畫美人,美人的容貌栩栩如生,紙張又有人皮的觸感,將來畫成之後撫之,便如同美人在懷,必然快活。

聽他這麼說,王安旭也就應承下來。

很快,王安旭就動筆了。

醞釀許久後,他起手落墨,很快,一個美女的輪廓,眉眼,長髮,華服,便一一在紙上落成。

最後收筆畫成,一氣到底。

但此時,王安旭卻猛然發現,他畫出來的美人並非他的妻子陳楚慧,而是另一個女子。

在如此名貴的紙張上作畫,畫的,必然是心底摯愛。

既然不是妻子,那這個女子,又是誰呢?

02

王安旭畫完了這幅畫之後,是越看越喜歡。

都捨不得交還給拜託自己畫的友人。

但妻子楚慧卻機緣巧合地幫王安旭把畫給了友人,友人看完美人像後,非常高興。

在當天晚上,友人將美人圖懸於牆壁,兀自飲酒,興起之時,他吟誦起李白的《清平調》來: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片刻後,微醺中的他,突然聽見一陣銀鈴般的笑聲。

只見一個絕代佳人,從畫中走出。

這一幕堪稱劇中的經典,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有印象。

片刻後,立在他眼前的,正是畫中之人。(不得不說,曾黎真的是太太太漂亮了)

朱唇耀目,眸子明亮,妝容裡,透著不可名狀的魅氣。

她自稱“畫中仙”,仰慕公子才情,方從畫中走出相會。

一個頹醉的“貴公子”,一個來自鬼界的絕色。

這一幕我覺得極其精彩。

氛圍的塑造,跟原著裡潦倒書生邂逅美人的韻味非常貼近。

真正的《聊齋》就該是這樣的味道,詭異且靜美,既有鬼又有詩情畫意。

這是純正中國式的,東方式的志怪味道。

兩人把酒言歡,直到天明。

等友人醒來一看,發現畫作上的美人竟不翼而飛,徒留白紙一張!

友人驚詫不已,難不成這美人自己走了?

不久後的一個夜晚,王安旭辦完公務準備回府,走到城門下時,他的馬車突然無法前行,馬兒不知怎地不願意邁開腿了。

就在王安旭又驚又煩的時候,不遠處倏忽傳來女子的啼哭聲。

王安旭驚奇。

他下了馬車,輕手輕腳地走了過去,看到確實是一個女子。

便上前問道:“姑娘,你沒事吧?”

就在這時,那女子轉過身來,只聽見一聲:“公子,救我!”

她的面龐在月色下逐漸清晰,是的,就是前日友人家中,那個從畫中走出的女子。

見這女子,王安旭竟嚇得魂飛天外,掉頭就跑回車上,一路飛奔回家。

這個情節,其實暗合了《畫皮》原文的開頭: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獨奔,甚艱於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麗。心相愛樂,問:“何夙夜踽踽獨行?”

原著故事的開始,就是王生在路上遇到一個美貌女子之後上前詢問關懷,跟這個情節非常相似。

但是原著裡的王生很快就把女子帶回了家中,劇作裡的王安旭卻驚恐不已,轉身就跑。

這是為何?

他究竟是害怕這個女子,還是這個女子讓她想起了什麼?

這個答案,我們很快就能知道。

03

不久後的一次春遊,王安旭和友人一起坐看煙花女子歌舞。

舞臺上,他又看見了那個前夜邂逅的女子。

這次,她換上了一身舞服,風姿綽約,舞態怡人。

演出結束後,惶惑的王安旭追到戲班後臺,卻看到這女子翩然而出。

王安旭即刻隨其後,想一探究竟。

終於在一處亭榭追上了女子,女子回眸與他相視,這張臉無比熟悉。

很快,女子開口:“公子,咱們早前,是否在城門下見過?”

顯然,她就是早前和王安旭在城門下相遇的女子。

和前夜一模一樣,這一回,王安旭又是掉頭就跑。

就在這時,她身後女子的眼神突然變得極其兇惡。

很快,她抽出粉袖,纏住了王安旭的脖子,將他一把甩到了湖裡。

王安旭顯然不通水性,頃刻就要溺斃了。

而此時,站在岸上下殺手的女子,見到水上不斷泛起的浪花,眼中卻顯出絲絲悲慼、憐憫的神色。

她到底是誰?

她為什麼要這樣做?

沒有人知道。

過了許久後,王安旭在涼亭中醒來,此時已深夜。

他還活著,只是渾身溼冷,顯然是被人救起了。

這一切如夢卻又如此真實,王安旭有點懵圈。

就在這時,他又第三次邂逅了這女子,這一回,女子直接跪在他面前,請求他收留(因為戲班的人正在四處找她)。

事不過三,這一次,王安旭終於淪陷了,他沒有掉頭就跑,而是將女子帶回了他的畫齋“暗香閣”,因為這屋子周圍種滿了梅花,故而取名“暗香”。

很快,兩人在畫齋中,纏綿悱惻,婉轉承歡。

奇怪的是,前日還想殺死王安旭的女子,此時卻伸手撫其面頰,愛意盡顯。

這個在床榻上先醒來的女子,似乎若有所思。

其實,他跟王安旭有過一段往事,這段往事折磨得她不得安寧,非把王安旭殺掉才能解恨,可她又下不了手。

因為她愛這個男人,至深。

終於,女子越想越憤懣,雙手再次放到了王安旭的脖頸上,但片刻後卻又收回。

她仍舊沒有下定決心。

就在這時,王安旭也醒了,他明白了發生的一切。

於是很嫻熟地告訴女子,自己是有家室的,而且妻子身份顯赫,所以不可能將她帶回家,只能把她藏在畫齋裡,偶來相會。

女子絲毫不介意,並且讓王安旭快點回家,以免讓妻子楚慧起疑心。

這個部分,和《畫皮》原著裡的情節也是吻合的。

女曰:“此所良佳。如憐妾而活之,須秘密勿洩。”

生諾之,乃與寢合。使匿密室,過數日而人不知也。

原著裡,王生的金屋藏嬌,也是後來一切故事發生的肇因。

04

回到家後,可能是因為做了虧心事,王安旭對妻子楚慧很是殷勤親切。

楚慧責備他,看戲怎麼看得這麼晚,懷疑他是去跟煙花女子廝混。

這時,王安旭馬上用責備的語氣“訓斥”老婆。

我堂堂翰林學士,怎麼可能和煙花女子鬼混!

你是不相信我的人品,還是不相信自己的魅力!

接著,又送上蜜糖:“我家裡有你這麼好的娘子,我難道,還會在外面鬼混嗎?”

嗯,所以諸君看看這個男人,剛剛才從一個女人身上回來,身上還帶著歡愛的餘溫,一轉身馬上就可以對自己的妻子濃情蜜意表忠心,很多出軌的男人就是這個鬼樣子。

所以,王安旭是個什麼玩樣兒,想必大夥兒心裡有數了。

他起碼是個渣男。

現實裡很多渣男對自己的妻子很好,其實並不是出於愛、責任或者說忠貞,而是出於一份愧疚。

這一點上,楚慧倒是拎得很清楚。

從那天之後,王安旭就想盡辦法到暗香閣和女子廝混。

幽會的日子,兩人纏綿斯鬢,賞梅作畫,交杯而飲。

清風梅林,美人在側,春日微涼。

這樣的日子,夫復何求?

然而不久後,出事兒了。

一天,陳楚慧來給王安旭送點心,到暗香閣門口,恰好跟女子撞個正著。

陳楚慧也見過那幅美人圖,很快就把女子和畫中人對應了起來。

她正在納悶,想追過去一探究竟。

結果竟迷迷糊糊地走到懸崖邊,差一點就要墜落。

就在這時,王安旭突然出現在她身後,一把拉住她。

這時,陳楚慧才猛然清醒過來。

看著在山崖上的兩人,隱身的女子表情複雜,若有所思。

之後,王安旭跟陳楚慧說,自己還需要留在暗香閣一段時間。

待到畫作完成,方能出來。

05

一天,王安旭在上香的時候,偶遇了一個道士(嶽悅利扮)。

道士也作畫,並且與王安旭相談甚歡。

聊天結束的時候,這位道長突然說王安旭“印堂發黑,一定是有妖物纏身”。

並一語道破王安旭“有豔遇”。

當年初看這一段的時候,我就納悶了,道長你看出王安旭有豔遇,怎麼就看不出他是個渣男呢。

之後王安旭有些尷尬,沒有理會道長就徑自走了。

這一段跟原著也是契合的,原文裡是這麼寫的:

偶適市,遇一道士,顧生而愕。

問:“何所遇?”

答言:“無之。”

道士曰:“君身邪氣縈繞,何言無?”

生又力白。

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將臨而不悟者。”

雖然沒有多談,但這道長的一席話,王安旭卻沒有忘。

一個女子,和自己歡愛了這麼久,身份卻依舊撲朔迷離。

他心裡也困惑,於是,作死地打算一探真相。

晚上,王安旭偷偷來到了暗香閣,然後,他就看到了……

燭光之下,女子面目全非,像蚯蚓一樣的紅色疤痕爬滿了臉頰。

不僅僅是臉,連她手上,也有。

之後,女子將一張畫好的白紙,貼在了自己的臉上。

頃刻恢復了原貌。

這是所有《畫皮》影視劇的經典橋段。

看到這一幕,王安旭嚇得魂飛天外,狼狽地爬逃了。

直到這一刻,王安旭才終於確認了這女子是誰。

這個女子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前妻——梅三娘。

一段塵封的往事,緩緩地流淌了出來。

當年的梅三娘,是杭州藝妓,豔壓群芳。

彼時潦倒落魄的書生王安旭,被三娘相中,予以溫柔旖旎。

在梅三娘這裡,窮酸的王安旭比那些貴族公子享受著更高的待遇。

王安旭不僅得到了三孃的人,更得到了她的心。(當然,也因為梅三娘不睦權貴,王安旭才有機會)

後來,王安旭離開杭州進京趕考。

臨行前,他說了一句幾乎所有渣男都會講的話:“我一定會很快回來的。”

然後,他在京城就邂逅了翰林千金陳楚慧。

接下來的劇情,就跟古今所有負心漢行徑沒有差別了。

他義無反顧地奔向了翰林千金,拋棄了梅三娘。

後來,梅三娘生下了他的兒子,親自帶著兒子到京城來找王安旭。

結果,王安旭不僅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送人”(後來才披露,孩子是被他殺掉了),還勸三娘回去當藝妓。

說以她的才貌,那些公子一定會像螞蟻看見蜜糖一樣撲上來,然後她就可以隨便挑選一個。

這波操作,簡直不是人。

三娘聽到這樣的話,怒不可遏,她向王安旭討要自己的孩子。

想帶著孩子離開京城回杭州。

當時的王安旭好不容易攀上翰林千金,考取了功名,自然不想被梅三娘毀了前程。

兩人吵吵鬧鬧,情勢愈演愈烈。

激動中,王安旭一個推搡,失手讓三娘碰傷額頭摔倒在地,幾乎暈厥。

而她摔倒時恰好也把屋子裡的一根蠟燭打翻在地。

房間裡的簾子很快就起火了。

這時,看著倒在地上的三娘,滿懷雄心壯志的王安旭,突然生出了另一種邪惡的想法。

這個女人,她要是不存在,就好了,自己就可以在身中功名的同時,與翰林千金雙宿雙飛,美人功業兩不誤。

於是,狠下心的王安旭,拿起桌上的酒,拔出塞子,把酒全部潑在了三孃的身上。

一不做二不休!

很快,火越燒越大。

終於,把梅三娘活活燒死!

所以,其實王安旭不僅僅是個渣男,他還是個負心漢,還是個殺人犯。

是一個為了名利,可以不顧一切,不擇手段的人。

06

弄清了女子真面目的王安旭,馬上就明白,梅三娘這是報復他來了。

萬般無奈之下,他又找上了道士,請求他的庇護。

在這個片段裡,道士說了兩句話,我覺得非常精彩:

“愚哉世人,明明妖也,何以為美?”

這句話化用了蒲松齡的原話。

在《畫皮》的結尾,蒲松齡是這樣評述的:

異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為妄。”

所以編劇在這裡,把蒲松齡的話揉進臺詞裡,甚是妙也。

道士給了王安旭兩張符,讓王安旭一張貼在門上,一張帶在身上。

之後,王安旭果然照做了。

這樣的舉動,讓梅三娘極其傷心。

其實三娘固然恨王安旭,此時卻早沒有了害他之心。

更何況早前他在湖邊和床榻,她已經兩度放過王安旭。

相處的日子,她也有無數機會可以結束掉這個負心人的生命,可她並沒有這麼做。

倒是王安旭,一發現梅三娘是鬼魅,馬上就請了符咒回來對付三娘,真是一點情分也不顧念。(當然了,這種男人良心都沒有,怎麼可能講情分)

所以,看到這裡,三娘和王安旭的人品德行高下立判,令人慨嘆,三娘這樣的女子,怎會偏偏迷上了王安旭。

到此刻,三娘算是看清了王安旭的真面目。

很快,她附在了陳楚慧的身上,這次她鐵了心準備幹掉王安旭。

然而,只能說,王安旭真的太牛了。

他又開始騙鬼了!

面對著前來殺自己的梅三娘,王安旭先使苦肉計劃傷自己的手臂,然後對三娘說,這麼多年,你一點都不瞭解我!

你不瞭解我,我王安旭生存在這個世間還有什麼意義!

我只希望你殺了我之後,會更加了解我!

把三娘說得一愣一愣的。(合著是她錯了?)

三娘質問當日為什麼痛下殺手?

王安旭竟然回答:“要怪就怪你自己!”

誰讓當初我叫你離開京城的時候你不聽!

你被我殺!都是你“咎由自取”!

我王安旭要的是建功立業,是金榜題名,不是兒女情長!

三娘質問王安旭為什麼娶翰林千金,負了自己?

面對這個問題,王安旭居然直言:“翰林千金,只不過是!一塊踏腳石!”

對,他說,家裡的妻子陳楚慧,只是一塊踏腳石!

就是踩在腳上,讓自己爬高的那種踏腳石!

一個男人,貪生怕死,無恥到這種程度,已經無法用言語形容了。

這都不能說是畜生,簡直連畜生都不如。

但是,梅三娘,她叒信了他的鬼話!第三次放過了王安旭。

哎,哀其多情,怒其糊塗。

無論陽世陰間,竟被同一個男子矇騙。

各位女士好好看一看這一段,這就是渣男的嘴。

我真的懷疑pua的後堂祖師爺供的就是王安旭。

07

在求得三娘手下留情後,王安旭一面在暗香閣假意和三娘繼續歡好,另一面向妻子楚慧求救。

楚慧在暗香閣得到暗示後,火速前去尋找道長來救王安旭。

道長給了她符咒和符水,讓她交給王安旭封住三娘。

慧娘想了個法子,把符咒藏在了糕點裡。

然後她來到暗香閣,對著三娘下跪,求三娘讓她把糕點帶給安旭,當作“最後訣別”。

這一幕令人動容,梅三娘最後同意了。

或許因為同是女人,她也瞭解楚慧。

這兩個女人,一個被王安旭負了心,害了命卻三番五次原諒他;

另一個幫助他登天子之堂、享榮華富貴,又冒著生命危險來救他。

只想說,王安旭,你憑什麼。

拿到符水和符咒後,當晚,極度殘忍的一幕來了。

王安旭趁著三娘睡著,將符水灑在了三孃的身上。

讓三娘無法動彈後,他故技重施,縱火準備第二次燒死三娘!

到這一刻,三娘才明白自己究竟有多蠢,竟然信了這麼一個人。

她對王安旭破口大罵。

王安旭竟答,要怪就怪你愛聽我的甜言蜜語!

然後破門而出,遁逃而去。

可陰差陽錯,梅三娘被王安旭的友人所救。

掙脫了束縛的梅三娘立刻追上王安旭。

這一次,她不想給這渣男任何機會。

她當著王安旭的親孃和妻子的面,把王安旭的心給挖了出來。

這(女鬼挖心)也是《畫皮》原著的高潮。

但在這時,道長及時趕到,他把三娘給收了。

王安旭又撿回了一條小命。

三娘報仇未遂,令人無法釋懷。

這部劇的主線(王安旭和梅三娘部分),到這裡就結束了。

但故事還沒完結。

劇裡梅三娘要殺王安旭時,楚慧捨身而出,願意為安旭而死。

看著一個跟自己一樣的女人,三娘悲慼地說,等你沒有了利用價值,他也會把你一腳踢開。

這句話,在後續的劇情裡,一語成讖。

08

故事的最後,王安旭勾搭上了公主。

而楚慧即將臨盆。

當天夜裡,黑暗中的王安旭,神色極其陰冷,他用沉靜、緩慢、堅決的語調,對接生婆說:

他說,楚慧第一胎,一定會難產。

不久後,楚慧死了。

王安旭正式迎娶公主。

新婚當晚,只聽見新房裡傳出兩聲慘叫。

門口,飄然而出一黑一白兩個神情淒冷的女子。

她們,已經復仇成功了。

故事到這裡就全部結束了。

這部劇,人物造型俊美,情節跌宕合理,選角選得非常成功。(梅三娘幾乎可以說是曾黎演藝生涯最成功的角色)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劇在審美和主題上,也與《畫皮》/《聊齋》的原著保持了一致。

在原著裡,“太原王生”的妻子陳氏就是一個為王生甘願付出一切的女人。

王生金屋藏嬌,她容忍了;

王生被鬼怪挖去心臟,她四處奔走求救;

最後為了花心的老公,她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吞下了一個汙糟乞丐的唾沫。

(原文:乞人咯痰唾盈把,舉向陳吻曰:“食之!”陳紅漲於面,有難色;既思道士之囑,遂強啖焉。覺入喉中,硬如團絮,格格而下,停結胸間。)

完全是一個為夫君傾其所有的賢妻,這是蒲松齡的審美。

原著妻子的形象,在劇作裡被掰成了兩部分分給了梅三娘和陳楚慧。

兩人都是為王安旭這個浪蕩人付出了一切。(即使知道他是個渣男)

而在這個故事的最後,你會看到,所有為惡的人,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單看我講,有朋友可能會覺得楚慧很冤,平白無故喪了性命。

但造成這種印象,大概是因為我對故事的支線作了裁剪,略去了王安旭的親孃和陳楚慧兩條支線。

其實陳楚慧的死,不冤,在這個故事裡,她是一個善妒的女人。

別的男人多看一眼自己的老公,她就渾身不舒服。

曾經因為猜忌,她設計嫁禍給服侍了自己十幾年的貼身丫鬟,直接逼得丫鬟跳井自殺。

她的死,也是一種贖罪。

這個故事裡的三個主要人物,恰好對應了佛教裡的“貪、嗔、痴”。

“貪”是王安旭,貪圖美色,貪圖榮華富貴,以至不擇手段,滅絕人性;

“嗔”是陳楚慧,善妒多疑,本心不壞,卻釀成大錯;

“痴”是梅三娘,對愛情過於渴求痴迷,以至於為渣男所騙,生為人時被燒死,變為鬼後險些灰飛煙滅。

在最後,有冤報冤,有仇報仇,淋漓酣暢。

這其實就是蒲松齡在《聊齋》開篇的《考城隍》裡說的那句: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這正是合了佛家的“因果報應說”。

天道昭昭,報應不爽,一切都是公平公正,疏而不漏。

所以,我特別喜歡這部劇裡,扮演王安旭親孃的羅蘭姐的一句臺詞:

“請多行善積德,勿再作孽。”

好了,鬼狐千古事,秉燭細細談,我們,下期見。

21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劇中“沙雕”對白小盤點,致敬小時候單純快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