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可的巨星。
沒有人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喜歡。
所以如果觀點與你並不相符,無須著惱。
沒有全知全對的人與事。
#
當下對香港電影的觀點其實也很多元。
有的人嗤之以鼻。
有的人認為港片已死。
也有的人認為港片比過去更加精彩。
如果單從各種資料面與巔峰期做對比分析,今天香港電影確實已經衰落到谷底。
巔峰期的香港,一年拍竣的影片可以超過300部。
而2019年僅有47部。
雖然票房紀錄一直在往上走,但票房前十的數字愈加不堪。
如果說疫情下2020年華語票房冠軍《乜代宗師》僅2945萬,《麥路人》以828萬名列第四,《聖荷西謀殺案》僅242萬即進入年度十大排行榜最後一名。
那麼回溯自2015年至2019年的電影票房就會發現,票房排行榜第十名已連續五年低於千萬票房。
亦即入榜門檻越來越低。
直接跌回1984年之前的水準。
但香港電影仍然有希望。
內地市場則是華語片的根基和未來。
但合拍只是一種初級的磨合與嘗試。
觀影市場本身也會不斷髮展和變化,需要經過長期的培育與試錯之後才會成熟。
而並非如一些悲觀論者所言,純港片是沒有市場的。
內地影片在香港市場的舉步維艱,亦是同理。
因為若從藝術角度而論,電影語言總會相通。
譬如好萊塢在全球的攻城略地,又譬如香港電影以前在內地的偶現崢嶸,又譬如印度電影在內地市場的時有爆發,這些都是明證。
又正因為每況愈下,連本土市場都在抗拒著港片,讓很多香港電影人都比從前更加用心和努力。
譬如2016年的《寒戰2》,不但登頂華語電影歷史票房冠軍,年度總排名亦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隊長》與《釜山行》,這就是希望仍存的證據。
區域觀影喜好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存在。
電影人應該如何以藝術的語言去征服不同區域的觀眾,是一個大課題。
華語三地,都在各自努力。
巨星這個話題,總是能夠撩動影迷的心絃。
因為這個詞,象徵著巨大的成就,影迷會感覺與有榮焉。
而在香港超過百年的影史上,略過李小龍的片刻燦爛、許氏兄弟的過早退出,就唯有雙週一成形成了真正的統治力。
其他演員,可稱紅星,而非巨星。
因為巨星是一種全方位、綜合性的能力與地位,不能隨意而定。
更不是以粉絲視角而論,我喜歡的就是巨星,不喜歡的就是跛腳大仙。
這個概念裡,包括有過硬的票房資料、領銜眾星的演技能力以及作品口碑。
那麼這就將是一場混戰,涉及現下還在活躍並表現較佳的演員。
壹| 票房指標
單純對演員職業而言,票房其實並非最重要的指標。
但對巨星而言,這一指標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換句話說,沒有良好的票房資料,你甚至連紅星都算不上。
所以巨星的首要條件,是過硬的數字。
電影票房是一個集合天時、地利以及人和的概念,與題材型別、編導演以及宣發、同期對手有關,甚至還包括階段性的觀眾喜好因素,但仍然與領銜主演的演員有很大幹系。
現下票房指標最強的香港影星有三個,分別按順序為劉德華、郭富城和古天樂。
#
劉德華可以算首屈一指。
有入榜香港電影票房前十最多次數的紀錄,有三次香港年冠紀錄。
截止目前,有一番排名的內地警匪電影票房冠軍在手(《掃毒2》),正在上映中的《拆彈專家2》也極大可能靠近十億或者超過,在一眾港星中這是極其亮眼的票房成績。
另外一個所謂香港本土累積票房最高的概念不贊同,參與和主創是兩個概念,不能全部加諸一人身上。
以上而論,就眼下而言,劉德華領銜最強票房號召力三人組。
郭富城次之。
手握香港影史票房總冠軍兼最高票房紀錄,以及三次一番香港年冠票房紀錄。
截止目前,一番、二番、三番排名內地破十億電影各一部。
如果單獨計算最高票房表現,郭富城其實還略勝劉德華。
但因其接片標準及路線,導致影片票房表現起伏會比較大,有相當一部分低票房作品,也就是說平均票房情況弱於劉德華,所以排在第二位。
古天樂第三。
這個也或有人會質疑,因為如果按照目前貓眼統計,古天樂應該是最接近百億票房的香港演員。
但就歷史表現而言,古天樂在香港本土尚未有一番排名的年冠紀錄,在內地亦無一番排名的破十億紀錄,僅有的一次是與劉德華一起合作的《掃毒2》。
所以次於劉郭,居第三。
貳| 演技能力
如果說票房是巨星的首要指標,亦即入場券。
那麼演技能力,就是關鍵加分項。
很多人都認為,演技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甚至無標準可言。
那當然不是。
雖然關於演技標準這個概念,可能並沒有什麼統一和刻板的量化模式,但即便作為普通的觀影愛好者,也能總結出一些適用的評判標準,去幫助我們判斷。
比如簡單列幾個概念,諸如自然、流暢、精準、爆發力、深度以及角色塑造力。
一般而言,評判演技表現不會脫離這些概念。
而這些演技能力或者說標準,如果延展開來會佔用很多篇幅,所以不做深入解讀。
關於演技還有一個問題,不能唯獎項論。
很多人以為,專業評審評定的就一定是最強演技證明,這個觀點不能苟同。
華語三金影帝獎,只能說明是達到了影帝演技要求的最低水準,而不是指演技已經出神入化。
所以不能單以數量分高下,需要結合作品口碑及成長情況。
就目前而論,演技最強一檔的影星有四人,分別無序排列為梁家輝、梁朝偉、郭富城和劉青雲。
梁家輝與郭富城,兩人近年來合作的《寒戰》系列當得起十年最佳的港片之譽。
而就以《寒戰》兩部而言,是歷年來梁家輝表演的集大成與巔峰表現。
郭富城在片中的隱忍表演,並不及梁家輝侵略性十足的鷹派作風搶戲,但也好在郭富城的隱忍與氣場,讓《寒戰》沒有淪為司空慣見的爆米花式商業警匪製作。
兩個沒有表演定式的演員,支撐起了《寒戰》的獨具格局。
相對其他幾人,郭富城是有一個明顯的演技成長期的演員。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不太樂於承認他已經步入香港影壇演技巔峰行列的原因。
郭富城一向缺乏名導資源,但對待表演非常認真。
這一點只要看過他作品不難得出結論,比如第一次提名金像最佳男配的《九一神鵰俠侶》,他飾演反派銀狐,雖然這是一部天馬行空兼諸多惡搞劇情的電影,但你可以看到郭富城在裡面,幾乎可以稱作是唯一一個在認真表演的人。
也就是說別人都在插科打諢,輕輕鬆鬆導演都會收貨的時候,郭富城一個人在那裡沉浸在劇情裡去努力和認真。這個特點也是一柄雙刃劍,會給表演帶來弊端,那就是不夠放鬆,易讓觀眾感覺到用力過猛。
但殊為可惜的是,直到《寒戰Ⅱ》的時候,他仍然緊繃,所以在與梁家輝同場較技的時候,會一再敗北,因為高手交鋒,其實只需要一點差池就會分出高下。
所以早期和中期的郭富城,一向是驚豔有餘、圓熟不足。哪怕是在如《殺人犯》一樣得到諸多觀眾與影評人讚譽的作品中,仍然如是,細節當然是驚豔的,爆發力與角色塑造能力很驚人,但就欠缺一絲圓熟的韻味,致使演技略有滯礙。
所以看罷《寒戰Ⅱ》,幾乎以為他將止步於這個程度,亦即是一個合格的影帝,但潛力已盡。
卻沒想到後有《破局》、《無雙》以及《麥路人》。
以《破局》破除滯礙,以《無雙》登臨演技巔峰,以《麥路人》再證演技的穩定。
《無雙》之後,所有的質疑聲音都該消失得乾乾淨淨。
如果各列一部演技巔峰之作。
梁家輝攜《寒戰》登場,梁朝偉持《色戒》而來、劉青雲首選《奪命金》,郭富城則是《無雙》,這四部影片中的演技表現,即可視作現下香港影壇關於演技的巔峰之戰。
如果按表演風格區分,梁家輝與郭富城一路,表演全無定式,梁朝偉與劉青雲一列,讓角色緊貼自己。
如果再延展開去,張學友可以加入梁郭陣容,張家輝、吳鎮宇可以站隊梁劉。
叄| 作品口碑
作品是無聲的獎項。
在喧囂過後,誰的作品被記得與認可,誰才是真正的巨星。
而這個問題,不能過度考古,也就是時間上不可太過久遠,也不可以不顧現狀與將來。
以十年為期,兼預期待映。
#
劉德華十年內最出色的作品是《桃姐》,內斂自我,很劉德華,卻也很自然。
另外可以把2017年的《拆彈專家》與當前正在上映的《拆彈專家2》拉到一起觀察。
今年將六十歲的劉德華,仍然鬥心爆棚,但五年為期,或將轉幕後,而他接下來的拍片路線風格,《拆彈》系列可做參考,應該會是“邱禮濤導演+劉德華監製”模式,也算是保留傳統港片風格的方式探索,難成經典,但可保證觀賞愉悅。
待拍作品有《七聖》、《香港地》,待映作品有《人潮洶湧》、《戰疫天使》,前一部搭檔近年內地最熱的喜劇型別演員肖央,或為其近年來最重要的作品,堪稱一個關口。
郭富城十年內最出色的作品是《最愛》、《寒戰》、《浮城》、《踏血尋梅》與《無雙》,《麥路人》雖提名金像但劇本有欠缺不列入。
五部作品中有三部橫掃金像(2012/2015/2018)並奪得一次影帝獎。
堪稱十年來作品最有厚度與影響力的演員。
疫情期間拍竣兩部電影,分別為《斷網》和《我的爸爸不一樣》,另有梟雄史詩《風再起時》、懸疑大作《秘密訪客》以及《六月的秘密》待映,前兩部口碑票房兼收的可能性極大,就港片而言,《風再起時》在金像對標的對手是《風林火山》。
《風再起時》,翁子光寫給香港電影的情書,亦是郭富城與梁朝偉的巔峰之決。
一路看過來,梁朝偉在正劇表演中,皆以眼神壓制對手,甚至就連氣場強大如周潤發也會落在下風(《辣手神探》),所以這部影片也是對郭富城演技的一個考驗。
而《秘密訪客》或將成為郭富城不斷拓寬的戲路上的一個標記點。
古天樂比較好的作品大致有《毒戰》和《殺破狼·貪狼》這兩部。
綜合觀察近些年的作品,古天樂雖然一直有“濫拍”的表現,但看得出在演技方面的追求,即便是《追龍2》這種純粹的爛片裡,也去認真表演力圖提高自己,這種態度很值得讚賞,但他不論是作品口碑還是演技能力,都還需要一個比較大的提升幅度,方可步入頂級行列。
未來有一部重頭製作,科幻型別的《明日戰記》待映。
梁朝偉最近十年大幅減產,僅有六部作品上映。
若選最佳,毫無疑問只有一個選擇,2013年的《一代宗師》,最近期的連續三部作品甚至都被打上了爛片的標籤,分別是《擺渡人》、《歐洲攻略》和《捉妖記2》。
待映作品包括《獵狐行動》與《風再起時》,其中若從《獵狐行動》的前期預告觀察,似有些微水土不服,與影片融合程度存疑。而在《風再起時》這樣的純正港片中,或有更佳表現,當然一切以上映之後的正片為準。
後記:
電影始終是團隊作用。
巨星這個概念,某種程度而言,也只是個娛樂話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譬如之前有個很執著的影迷,說郭富城的選片路線不對,應該參考劉德華的接片型別,也就是商業片為主力的模式。
但其實這個問題,第一我們影迷說了肯定不算,其次票房也好、口碑也罷,這真的是各人的選擇,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就做什麼樣的選擇,並沒有什麼不好。
#
從最近十年表現以及未來趨勢預判。
看好郭富城成為香港電影最後的巨星。
但亦如開篇所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可的巨星。
並不衝突。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