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在稿子裡,我表達了《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超英電影的天花板這個觀點。

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覺得不對。

超級英雄電影的天花板,不應該是《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其中,又分成了兩派:

一派從根本上否認了《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超級英雄電影,這部電影只是披著超級英雄電影外衣的犯罪題材電影,或者是警匪片。

真正的超英電影,應該是漫威電影宇宙這樣的極具觀賞性和感官刺激的爽片。

一派認為,《蝙蝠俠:黑暗騎士》不夠格,它只是很識趣地迎合了觀眾,論深度,根本不足。

真正的天花板是《守望者》。

而且,站《守望者》的朋友並不少。

誠然,電影作為一種表達藝術,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100個讀者就有100個哈姆雷特,100個影迷可能就有100個天花板。

但我重新看了幾遍《蝙蝠俠:黑暗騎士》,也看了幾遍《守望者》。

依然認為,超級英雄電影的天花板,是《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裡並不是說,《守望者》不如《蝙蝠俠:黑暗騎士》,也並不是否認《守望者》的優秀。

《守望者》也是難得一見的十分優秀的超級英雄電影,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只不過,從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綜合考量來說,《蝙蝠俠:黑暗騎士》做的更好。

我之所以堅定認為《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超級英雄電影天花板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原因。

01《蝙蝠俠:黑暗騎士》在資料上全面佔優

電影《守望者》,在國內豆瓣上得到了8.5的高分,參與評分的影迷朋友有14萬多人。

給出5星好評的,有46.1%,給出2星和1星的,有3.4%。

在國外的電影評分平臺IMDb上,《守望者》拿下了7.6分,有近50萬人參與了評分。

如果單單隻看《守望者》的這些資料,無疑它是一部特別優秀的影片,而且喜歡的人還很多。

但倘若和《蝙蝠俠:黑暗騎士》比起來,《守望者》這些資料沒有任何一項超過了它。

《蝙蝠俠:黑暗騎士》在豆瓣上得到了9.2分,位列TOP250中的第27位(《守望者》沒能入選TOP250),評分人數高達81萬人。

有66.9%的人給出了5星好評,給2星和1星的,僅有0.7%。

在外網IMDb上,《蝙蝠俠:黑暗騎士》拿下了9.0分,評分人數更是達到了228萬人。

無論是評價,還是參與評價的人數,亦或是好評集中度,《蝙蝠俠:黑暗騎士》都穩壓《守望者》。

所以,對於《蝙蝠俠:黑暗騎士》的認可,並不只是小範圍內的自嗨。

相反的,它在國內國外,都有著堅實且廣泛的群眾基礎。

02《蝙蝠俠:黑暗騎士》完美兼顧了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

這幾乎是一個共識。

從豆瓣評分的差評率就可以看出,即便有人不承認它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天花板,也少有人會否認這部電影在兼顧藝術和商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全球累計票房超過了十億美元,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

在全球範圍了,引起了觀影狂潮。

影片中,諾蘭"運用了更多角度、更廣闊的視角拍攝方式,近乎完美的畫面讓觀眾震撼"。

緊湊的動作情節設計,恰到好處的音效,經典的實體拍攝,都給了觀眾十分具有觀賞性的電影體驗。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無疑是成功的。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它在全球範圍內收割口碑。

如果一部超英電影只是畫面好看,那麼它絕對不會贏得這麼好的口碑,至少它是無法打動那些十分注重電影藝術含量的影評家們的。

《蝙蝠俠:黑暗騎士》偏偏就做到了這一點。

《守望者》在這一點上就不如它做得好。

導演施奈德也承認,諾蘭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成功,給了他莫大的信心,讓他更加堅定地保持《守望者》能夠給到影迷們的複雜思考和啟發。

可不得不承認,《守望者》並沒有《蝙蝠俠:黑暗騎士》來得那麼老少皆宜。

施耐德花了很長的時間,來對《守望者》的劇本故事進行改編和再創作,以期能夠同時讓漫畫原著粉和走進電影的新觀眾滿意。

但顯然施耐德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他在影片中對故事的改編、尤其是結尾的改變,讓一部分原著粉有了不同的看法。

同時,由於漫畫中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都需要太多的細節鋪墊。

故事中所承載的主題,也需要很大的篇幅,去呈現。

所以在很多非原著粉的觀眾看來。

過多的細節鋪墊和大篇幅的背景解析,讓電影看上去顯得有些冗長。

劇情拖沓,細節堆砌,對於這些非原著粉的影迷來說,這種觀影體驗並不好。

這也集中體現在當時的票房上——美國票房從第一週之後就驟跌七成。

這就導致了《守望者》的小眾。

儘管《守望者》的原著漫畫進行影視化改編是眾所周知的困難。

因為這部片子不像《蜘蛛俠》、《鋼鐵俠》,不是選擇某一部漫畫改編,而是隻選擇某個人物來進行開發。

這就使得《蜘蛛俠》、《鋼鐵俠》這種漫改電影不會有太多的原著漫畫中有的滿滿的細節鋪墊。

同時又有著原著漫畫的基本故事邏輯和人物形象。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非原著粉看這種電影,也能很愉悅的接受電影中的各類設定。

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需要兼顧它的藝術性和商業性。

並不是所有的觀眾都只需要這一類的電影。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可以是優秀的藝術創作。

只是當《守望者》和《蝙蝠俠:黑暗騎士》放在一起比較時,是否在保持藝術性的同時兼顧商業性,就成了他們之間誰才是超英天花板的決定性因素。

兼顧商業性,歷來都是諾蘭所擅長的。

除了諾蘭敏銳的商業嗅覺以外,諾蘭也十分擅長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將多維的東西進行降維解析。

在《盜夢空間》裡,諾蘭為了向觀眾交代影片關於夢境的設定,安排了一個菜鳥——年輕的夢境設計師艾裡阿德妮進行針對性教學。

這個安排在劇情發展上合乎邏輯,而且對菜鳥的教學更像是對觀眾的講解。

一次又一次的夢境體驗,也讓觀眾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了影片中各種新奇複雜的設定。

雖然這個安排被諾蘭的影迷們吐槽為像商業屈服、像市場屈服,降低了影片的刺激感。

但這種吐槽是無傷大雅的,因為這並沒有從根本上否定《盜夢空間》這部電影的優秀,沒有丟失掉這部電影最核心的價值傳達。

這是諾蘭兼顧商業性最大的價值——讓更多的觀眾接受他的表達,向更多的觀眾傳達他的價值導向。

而不是僅僅只在小眾範圍內得到認可。

這也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比《守望者》更成功的地方。

《守望者》沒能夠將它所承載的深層次的表達,傳導至更多的觀眾,不得不說,這是《守望者》的損失。

03《蝙蝠俠:黑暗騎士》和《守望者》是不是超英電影

很多人覺得《蝙蝠俠:黑暗騎士》與《守望者》並不是超級英雄電影,只是披著超級英雄電影外衣的劇情片。

因為在這兩部電影裡,除了曼哈頓博士以外,所謂的超級英雄都是凡身肉體,看不到任何的超能力。

相反的,影片也並不側重於去講超級英雄是如何拯救人類的,而是更加註重透過一系列的故事衝突和劇情安排來傳達電影所承載的社會意義。

那何為超級英雄電影?

近些年來,超級英雄電影這個詞,總是伴隨著那些漫改電影出現。

在這些漫畫中,裡面的角色總是有著某種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並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做出一些諸如保護人民、拯救人類的英雄之舉。

比如超人、蜘蛛俠、綠巨人、雷神等等。

因而人們把這些角色稱之為超級英雄,把這類的漫改電影稱之為超級英雄電影。

這些超級英雄也具備兩個特別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超能力,二是具有責任感。

但是,超能力並不僅僅意味著各種超越常人的、酷炫的能力。

有一類比較另類的超級英雄,如鋼鐵俠、蝙蝠俠以及《守望者》裡面的超級英雄,他們都是凡身肉體,只不過是憑藉著一些特殊的裝備,來實現常人所不能做到的飛簷走壁,來完成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比如蝙蝠俠,他可以憑藉自己的獨特能力,將大反派劉先生,從保鏢和警察的層層保衛之中,將其從香港帶回美國。

這是連警察都難以做到的事情。

這也可以被稱為超能力,蝙蝠俠也能夠被歸類到超級英雄當中。

而且,超級英雄身上更為重要的是,利用這些能力去行俠仗義的品格。

只不過,由於近些年漫威超英電影宇宙的大獲成功,讓人們誤以為,只有擁有那些酷炫的超能力、能夠憑藉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的超級英雄才是真正的超級英雄。

也讓人們忽略了,超級英雄的本質,並不是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神奇的超能力。

超級英雄電影,也絕對不僅僅只是一部視覺效果滿滿的爽片。

這是對超級英雄最大的誤解。

僅僅是因為鋼鐵俠那套酷炫的戰甲嗎?

更多的是因為鋼鐵俠總是以凡人之軀,擋在最前面,喜歡一個人攬下所有。明明是最沒有超能力的那個,卻表現得最像一個超級英雄。

因為鋼鐵俠離我們最近,擁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更因為那一句感性的I Am Iron Man。

最後,用《蝙超》導演扎克·施耐德說的一句話來結尾:

"《黑暗騎士》幾乎成了超級英雄電影無法觸碰的天花板。"

15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郭麒麟離開《跑男》後,突然迎來一件大喜事,舅舅張雲雷帶頭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