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語樂壇每一年神仙打架般的年末,恐怕會有很多未在關注焦點中心的歌手推出新歌、甚至是更完整規格的專輯,都像是一種“自殺”行為,獲取關注度不夠多,但這不代表音樂內容不優。
換另一種“不以流量論英雄”的價值觀來判斷,無論得到曝光量的多或者少,我們都不該對好的內容視而不見。
所以在錯峰了 2020 年末“神仙打架”過後,在 2021 年元旦小長假之後,三石想推薦慶慶的第四張個人專輯《緣愛》。
洪濤老師推薦的歌手,我不許你還沒聽過
慶慶——這一定是個無法與流量市場相抗衡的名字,卻一定是很多奉音樂內容為第一位的歌迷所熟悉的名字,這其中定然包括「歌手」總導演洪濤,畢竟慶慶曾在微博上被洪濤導演推薦過,當時大家紛紛猜測她會不會是下一個登上「歌手」舞臺的黑馬,一如最初在這個舞臺上綻放光芒的黃綺珊、鄧紫棋,亦或是後來的蘇詩丁。
比洪濤導演的推薦更早知道慶慶這個名字的時機,是在社交網路上,我會在每一年臺灣金曲獎公佈之前一段時間,在社交媒體搜搜看各處大家的口風,那時候發現了慶慶。
慶慶在 2016 年曾發行《慶慶首張同名創作專輯》在次年被關注臺灣金曲獎的歌迷猜測過,也許夠實力能得到“最佳新人獎”的提名,畢竟一個新人的第一張專輯能集齊林夕、姚若龍等詞壇大師的加持,再加上哥特、Brit-Pop、Swing、流行、古典等風格,是相當豐富的一張作品。
而後,慶慶傳統地堅持著以作品說話,分別在 2018 和 2019 年又再發行了第二張和第三張個人專輯,分別叫做《糾結》與《註定》,仍是延續第一張豐富、多元的創作與選曲思路,鞏固了“慶慶”在音樂裡的可能性與個人辨識度。
到 2020 年底的《緣愛》,慶慶發行到第四張作品,令我有聽到了明顯不同於之前三張專輯的姿態,規格上依舊是完整的十首歌分量,專輯名稱都仍是二字命名,如此這般的細節控,在單曲時代顯得格外珍貴,別人幾分鐘便完成的音樂形態,慶慶完成了總長几十分鐘的作品,以期能令聽者對她有更深入的瞭解。
之所以說《緣愛》不同於之前三張作品,是因為慶慶的創作與歌曲排列,使得這十首歌完成了更好的整體性,不再刻意追求多元的形態,而使得“專輯”發揮了“專輯”該有的作用,完全區分出當前“單曲”時代的其他作品共性了。
《緣愛》之於我的聽感而言,前四首《一生所愛 2020》、《緣》、《一個人流浪》以及《舊病復發》連線成了一個很好的整體,中板的鼓點與節奏,構成了一個瀟灑女生轉身離開愛而去流浪的音樂畫面,灑脫,也決絕;專輯開頭曲《一生所愛 2020》當中,作為南京人的慶慶唱出咬字發音很標準的幾句粵語唱詞,看得出生於 00 世代之前的慶慶和我們這代人的相似之處,深受過廣東歌文化的影響——這,也是她音樂版圖的一 part。
《虧欠》和《我不想他》接連出現,以舒服又療愈的 Ballad 歌形態接在第一 Part 中板節奏曲目之後,慢板的情緒,與之前的內容,形成了很好的聽感張弛度,如果未來能遇上不錯的打歌平臺,《我不想他》甚至應該能有不錯的傳唱度,很顯然,這首歌有潛力成為《緣愛》專輯的 K 歌擔當。
最後四首歌《乘風破浪》、《下雨天》、《月下戀人》還有《守護我的人》差不多以快歌、慢歌形態交替呈現,仍舊看得出慶慶與製作人想要給聽者鋪墊舒服聽感的用心,畢竟以當下市場的耐心,別說一首歌,可能一分鐘若抓不到人的話,歌迷都會切歌。
倒是慶慶這十首歌,有別於她前三張專輯的衝擊力,此次更偏向了陪伴向的質感,所以十首歌順次聽下來,完整度很好,舒適度很好,結尾《守護我的人》的創作初衷,還有一點演唱會 Ending 曲的意味在,除了陪伴向的功能性,未來這首歌的演唱場景設定,都因此有了合理的排布與預判。
我想推薦慶慶這張名為《緣愛》的新專輯給還沒聽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專輯控,喜歡幾十分鐘的音樂內容更勝過一首首單曲所能帶來的安慰,那麼《緣愛》是一張不錯的作品,真摯,簡單,灑脫,還有著悉心體恤聽者心緒的內容排布,慶慶著實是個認真且有想法的創作歌手。
說了這麼多,忘了講慶慶包辦了專輯大多數的創作這件事,但若你覺得專輯好聽,才是更重要的事,無論你更喜歡慶慶的創作,亦或是她的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