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莎迴應郝蕾點評:當時很憤怒#
看完金莎女士的表演,我也很憤怒。何有此怒?看到她表演的《三十而已》片段,我為自己和萬千同我一樣對演員有基本演技要求的觀眾,感到無比憤怒。
她拙劣的演技讓我原本就近視的眼睛受到了更深一度汙染,她呆滯僵硬的面部表情讓原本就不太靈光的大腦受到更猛烈的捶擊,她麻木的臺詞幾乎讓我哭泣,她做作機械的肢體讓我幾乎再也難以直視《我就是演員》這個節目。作為一個時間寶貴的社畜,邊乾飯邊期待看到一出可餐的視覺小點心的時候,她毫不留情披頭給你扔來一坨屎,你說憤怒不憤怒?
如果要評我最喜歡的國內女演員,郝蕾老師一定榜上有名並靠前;章老師雖然大部分時候演誰都像她自己,但耐不住運氣好,遇到好的導演能把她的靈氣一股腦激發出來,玉嬌龍和宮二雖然仍有她自己的影子,但不得不說角色本身塑造的夠好了。金莎女士,最近是透過《姐姐》對她有些新的認識,基本是路人般無感,只知道這是一個看起來人畜無害也無趣、唱歌演戲半吊子的過氣明星。聽說最近什麼節目都參加,想翻紅的焦慮感躍然螢幕上。這些都暫且按下不細表,因為無關今天的討論。
今天想討論的點是,在藝術和影視圈越來越普遍的一個現象——不專業的人爭做專業的事,因為在他們看來那似乎沒有很高的門檻,而能為他們帶來很漂亮的光環。比如在藝術行業,那些連Picasso和Pissarro、 Monet和Manet都分不清的人,卻在四處招搖地搞起藝術沙龍,做起展覽策展人,或為附庸風雅,或為沽名釣譽,甚至結交權貴,也可能只是心血來潮玩得起興的產物。
這些各行各業的“金莎女士”,想先把水攪渾再趁機摸上個把條魚。那些埋頭鑽研不善於販賣夢想卻真正有實力的人,會對專業本身存一份敬意,而當這份敬意被亂七八糟的門外漢踩踏後,都難免發出像章老師一樣的疾呼。
回到金女士,我們看到的主要是金錢的誘惑,想在涼透之前盡情蹦躂攢足養老金的渴望,因為在她這裡絲毫聞不到夢想、追求和以此為畢生事業的勵志味道。若果真如她所說,演戲是人生夢想,那這種面癱體癱的表演,絲毫看不出為夢想付出過努力,夢想似乎只是張口喊喊的口號和打的嘴炮?懷揣這麼廉價的夢想,是想噁心抱著手機和電腦看節目的誰哪?
這樣的人,最終傷害的是廣大觀眾的對演技的審美認知,這樣的人做了演員,毀滅的是觀眾對一個正常演員的正常水準的表演的期待,只會讓國內影視市場演員門檻的進一步降低,更多牛鬼神蛇趨之若鶩,掀起更洶湧的“淘金熱”,對此行為鼓勵讚賞的朋友,幾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