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最近的熱搜,除了疫情和跨年外,就是章子怡了。
由《我是演員3》這個綜藝節目衍生出來的話題,可謂是比比皆是,而金莎和章子怡的互懟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的開始是最近一期的《我是演員3》中,金莎和金子涵兩個人在臺上表演了《三十而已》這部熱門劇的一個片段,就是顧佳手撕林有有那段。
金莎飾演的是顧佳,金子涵飾演的是林有有,雖然說這個故事情節比較狗血,傳遞出來的價值觀也一言難盡,但勝在話題性很強,戲劇衝突很明顯,不論是顧佳還是林有有,兩個角色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以開心爸爸一個外行人僅有的眼光,不談創新,就算是按照原作的方式表演出來,舞臺效果也挺不錯的。
不過她們剛表演沒一會,就被臺上的導師章子怡給叫停了,而且之後章子怡的話可以說是非常不留情面,非常嚴苛了:
“如果沒有信念感,就不要走上這個舞臺,為什麼要當演員呢?
演員這個職業是最低階的職業嗎?所有人都要到這來這分一杯羹。”
這段話可以說是對金莎以及金子涵說的,畢竟她們兩個人演的確實是不怎麼太好,不說超越原作了,就連及格線都不容易達到。這其中當然有妝容的鍋,但更多的確實是章子怡說的“沒有信念感”,通俗一些的來說,就是演得連自己都不相信,觀眾更就不會入戲不會讚揚了。
這段話也可以說是對所有試圖在演員這個行業分一杯羹的某些偶像明星說的,在章子怡這種榮譽無數的老戲骨看來,演員是一個有著很高門檻的職業,不是說誰想進來就進來,想插一腳就插一腳。
這其實算是這個行業現階段的一個“大問題”了,背後涉及到了很多東西,也有很多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可以說是見仁見智吧!
誰曾想作為被批評者金莎卻剛了起來,直接發微博回懟:
“演員對我來說就是個承載夢想的平凡工作,人人都想做的工作也不等於低階。”
瞬間兩個人的故事,從點評被點評轉到了網上互懟,成功地把話題從演技方面帶到了明星矛盾上,一時間網友們議論紛紛。大家的觀點各異,得出來的結論自然是天差地別的,各種角度都有。
請站在孩子的角度其實作為第三者來看章子怡批評的言語,很多時候她都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從自己的眼光來看來說來判斷,這樣倒不是說她說的不對,大道理是沒問題的,但很多時候被批評者根本沒有章子怡的高度,也不可能做出章子怡的選擇啊!
前段時間章子怡和郝蕾的另外一個熱搜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盛一倫出演了自己不喜歡的角色,並且表演後說了出來。臺上的章子怡直接就回答“誰逼迫你去演戲呢?你是為了餬口嗎?還是為了過癮?不適合你的角色,為什麼要去接呢?”
話語背後的道理其實很真實也很誠懇,作為演員嘛,肯定是要耐下性子好好打磨自己的演技,到時候機會來臨的時候才能一飛沖天。這個道理放在各種場合上都適用,但問題是,就現在的娛樂圈,當你真的沉寂下去了,就真的是沉下去了,每天數以百計的新人早就頂掉了你的位置,很難遇上自己的機會。
所以郝蕾才會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像章子怡那麼幸運。”
這樣的情景也經常發生在爸爸媽媽批評孩子的時候。
比如會覺得本來幾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孩子非要在那裡磨蹭到幾個小時才能勉強做完;比如會覺得太簡單的知識,自己都說了好多遍了,但孩子還是“不專心”所以才聽不懂學不會;比如會覺得現在的孩子太不聽話了,讓幹什麼非不幹,總是需要爸爸媽媽發火才勉強去做;比如會覺得現在的孩子承受能力太差勁了,稍微有點挫折就選擇放棄,有的時候甚至會放棄生命等等。
而這種批評的內容,又何嘗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說的?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的以自己為標準,或者是以別人家孩子的表現為標準,以此衡量孩子的表現,這種提高標準的評判方法當然會得出“孩子就是不行”的結論了。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花期,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認字多,有的孩子會表達有的孩子能表演,這都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拿別的孩子的表現來要求自己的孩子,本身就是爸爸媽媽教育焦慮的體現,對孩子變得更好這個目標來說真的是幫助寥寥。
所以,下次您真的要批評孩子了,請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和之前的孩子比,而不是說用一個很高的標準來衡量他們,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請說一些實際的建議我們如果細看的話,章子怡的這段批評其實根本就沒說到點子上,或者說根本就不能夠讓金莎以及金子涵信服。
比如既然是在這裡點評演技的,那就直接針對演技說好了,說說金莎妝容有點過於成熟,表現有點太高傲了,一點發現自己老公出軌後的心理活動都沒有;說說金子涵,一點林有有那種小心思得逞,以及想要和顧佳正面交鋒的心理都沒表現出來。
就算是想說沒有信念感,也可以直接落實到演員實際的表演細節中,既能顯示出自己的水準,又能給臺下的表演者更接地氣的指導,而不是直接一句沒有信念感,然後再把話題擴大到“演員不是一個低門檻職業”。從而激起了對方的脾氣,自然也就達不到批評指導的目的了。
類似的,爸爸媽媽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也會犯這個毛病。
本來孩子只是沒好好寫作業,直接批評他們這麼長時間都沒做完作業太磨蹭了就好了,而很多爸爸媽媽就開始了自己的延伸,什麼我們節衣縮食地給你補課,結果你那這樣的態度來應付我?現在不好好寫作業,以後就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未來?甚至是直接上升到人身攻擊,你就是這樣的,你就是這麼的不聽話,你就不是個好孩子!
是不是這樣呢?本來就是一點小事,但就是能被爸爸媽媽們放大到一個很高的程度,然後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來批判。對孩子來說,自然是毫無收穫,下次還是這樣永遠得不到改正了。
所以,如果您要批評孩子,請就事論事,並且說一些實際的建議。
比如針對孩子沒好好寫作業,是因為不會做,還是因為沒規劃好做作業的時間,還是外界有干擾的存在。如果是不會做,爸爸媽媽們可以幫助孩子梳理一下白天所學的知識,然後用幾個例題來鞏固,讓孩子達到掌握的目的;如果是沒規劃好,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做計劃,最簡單的放在最前面來調整狀態,難一些的就可以放在後面。可以是語文數學英語交替進行,就不會覺得累了;如果是外界有干擾,就儘量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把注意力放在作業上。
這樣的批評孩子才能真的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以後該怎麼辦,才能真的改進他們的行為以及思想,才能真正起到我們想看到的效果。
請講究一下說話的方式最後就是批評的方式了,也就是說話的方式了。
總結起來就是三個要點:
批評要精煉,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怎麼改就可以了。翻來覆去的同一句話反覆說,孩子最終只能記著自己被批評了,而且被批評了一晚上幾個小時,至於為什麼被批評,以後還能不能避免就完全記不得了。
批評要多用正面的語言,而不是直接給孩子貼上“不好”“不對”的標籤。心理學上的標籤效應,說的就是如果我們一直給孩子灌輸你就是個壞孩子的話,時間長了他們真的就會以為自己是個壞孩子,自然也就會按照這個標準去做事情了。
所以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說,就算是批評,也請多用正面的語言。比如“你這個小騙子”可以用“爸爸媽媽希望你是一個誠實的懂事的孩子”來替代,比如“你太笨了”可以用“這樣去做真的不是很聰明哦”來代替等等。
另外批評孩子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下場合,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批評他們,當著外人的時候給他們留面子不要批評他們,孩子睡覺的時候也不要批評他們等等。這些場合並不是開展家庭教育的時機,反而會影響孩子的身體或者心靈的健康。
這樣的才算是正確的,而且有效的批評教育。
開心爸爸有話說其實章子怡也是一個二胎媽媽,有時候她表現出來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上的不足,更是我們普通爸爸媽媽的共性,這時候我們更應該看到,應該學習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