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北方寒風凜冽,受不了這股嚴寒,麻辣魚選擇第一時間飛往中國的南端,去參加一場聚會——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和首屆相比,今年除了引進競賽機制和優秀展映片單外,電影節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師班活動依舊給力。
本屆大師班請來的嘉賓含金量非常高:有在奧斯卡斬獲過最佳導演的伊朗著名導演阿斯哈·法哈蒂(《一次別離》);有“戛納雙金棕櫚俱樂部”的成員比利·奧古斯特(全球僅7位);有在國際享有盛譽的日本恐怖大師黑澤清(《東京奏鳴曲》);當然,還有讓全場氣氛沸騰的美國演員——伊桑·霍克。
▲伊桑·霍克
組委會給霍克所在的活動起了一個非常浪漫的標題,“吟誦一首名叫電影的詩”。對他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恰如其分的形容。
13歲開始就進入影視行業的伊桑·霍克,是一位非常有才氣的演員。憑藉獨特的氣質和對角色的精準拿捏,伊桑·霍克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愛在”系列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獨立日》和《少年時代》等,在世界範圍內虜獲了大批文藝片粉絲。
除了表演外,精通法語和德語的他,還對音樂特別痴迷。鋼琴、小提琴、小號,他都可以駕馭。這次前來電影節參加大師班的活動,他也主動和現場觀眾分享了他對即將公映的新片、表演、製片、導演、片場環境等多個維度的看法。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官方供圖
聊經典
愛在三部曲是心有靈犀的產物
作為文藝圈的名作,“愛在三部曲”目前仍在豆瓣霸佔top250。尤其是首部曲,這部類似於《與安德烈晚餐》的作品,在影史座標上也佔據重要位置。提起與該系列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一位以“話癆”見長的鬼才——之間的合作,伊桑在現場慷慨分享了諸多幕後故事。
他談到,第一次和林克萊特見面時,對方非常年輕,而且當時還不算特別出名。而那個時候的伊桑,在經歷《死亡詩社》的一炮而紅後,已經憑藉《吾愛吾父》《黃金雪地犬》《天劫餘生》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在業界打開了知名度。兩人把會面地點約在了伊桑·霍克的戲劇公司,隨後開啟了這段長達多年的友誼。
▲《死亡詩社》
談起後來令二人聲名遠揚的《愛在黎明破曉前》,伊桑表示,在電影拍攝期間,導演並沒有對演員進行明確的職業區分,相反,“他希望我們能一起參與到編劇工作當中”。眾所周知,“愛在三部曲”最有趣的部分來自其高密度而極富生活化的文字,相應的,這對主創們的劇本創作提出了挑戰。
說到這個部分時,伊桑認為,當時電影在創造過程中,“隨機性”幫了大忙:“實際上我們之前並沒有任何的計劃,只是說開始製作,然後就著手這樣一部電影。演員和導演之間建立了神奇的聯絡與默契,開始表演之後,感覺一切都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愛在黎明破曉前》
這種“照搬”生活的獨特創作模式,賦予了“愛在三部曲”獨特的氣質。很多戲,大家心有靈犀,無需刻意的準備,一邊演就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說。類似的創作手法還被帶到了《少年時代》中,實際上,這部跨度12年的電影,差不多是和“愛在三部曲”同一時期醞釀的作品。兩個系列均採用“時間換空間”的做法,把演員現實中的狀態,如實記錄在電影中,讓作品的沉澱意味更濃,並使電影產生非常強烈的真實感。
談創作
海納百川但不可以迎合
無論是表演還是身居幕後,提起創作,伊桑表示自己並不會根據一部電影的預算去調整自己的創作風格。在他看來,別人也許會根據題材進行相應改變,自己卻不會這麼做。在解釋這種“一成不變”時,他舉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
“比如說我如果要給100萬人做晚餐的話,因為食客數量非常龐大,所以我會將這頓晚餐做得儘量照顧大部分人的口味。但如果我的食客只有兩三人,我就必須要儘可能讓我的食譜變得特別,以滿足他們。”
換句話說,他不會為了去照顧少部分觀眾的口味而去刻意迎合。相反,他非常懂得電影作為福斯藝術的本質——在不違背福斯審美的前提下,適當的個性加入是可以被接受的。當然,伊桑認為,個性並不意味著你要對別人頤指氣使。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官方供圖
在談及令他難堪的創作環境時,伊桑指出,有時候一些合作過的導演會向周圍的人過度展示自信,以顯示自己胸有成竹。然而這樣的自信並不能幫助他們更好判斷眼前的形勢,因為電影是一門複雜的綜合性藝術,需要靠不同門類互相配合才能打造一部經典。
“如果作為一個導演沒有一個開放的心態,看到別人的閃光點,而是聽不得不同的、甚至是比你更好的觀點,那你將很可能矇蔽掉自己的雙眼。”此外,他還特別強調了大師級導演對待不同意見的處理方式:“他們在面臨分歧時總會聆聽周圍人的意見,而不是立馬拍板做決定。”
▲《訓練日》
面對在場從事電影創作的晚輩,伊桑表示,和阿方索·卡隆以及理查德·林克萊特這樣的大導演合作過後,讓他越發意識到個性的重要性。他認為,電影藝術創作最有趣的部分在於它的非統一性原則,這個原則意味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既然如此,找到自己最需要的聲音才是最有利於創作的。
說新片
是枝裕和與我心靈相通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自去年憑藉《小偷家族》斬獲戛納金棕櫚後,國際聲望再度提高。今年其執導的新片《真相》更是彙集了來自英、美、法三國演員,成為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影片,同時入圍主競賽單元。此次大師班,伊桑·霍克自然也順道聊起了這部新片。
回憶《真相》的拍攝過程,伊桑坦言中途一度比較艱難。他重點提到了法國著名女星德納芙,稱對方因為年紀關係,在拍片過程中正從一場疾病之中康復(上月因輕度中風再度入院)。聊起影片中的視聽元素,伊桑表示,片中音樂元素的運用非常重要。對於擅長音樂的伊桑而言,他將音樂比作一種語言,並稱和法國演員的合作儘管偶爾會因為語言的原因,導致雙方沒辦法進行更深入的溝通,但對電影的共同熱愛幫助他們克服了這一難題。
▲《真相》
幫助不同國籍的演員融入劇組的除了主演,還包括導演是枝裕和。據伊桑介紹,在片場的休息環節時,導演經常會圍繞《少年時代》和“愛在三部曲”提出一些非常有趣的問題,這些問題讓他意識到,自己和導演心意相通。
而對於此次前來中國參加電影節,伊桑·霍克更是在大師班現場“放大招”,表示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將來也許會來華拍一部功夫片!他向前來參加活動的觀眾透露,自己一直夢想著拍一部中國的功夫片,如果可以,未來他也許還會親自扮演一個被刺殺的美國CIA特工,而故事的舞臺,將定在中國。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官方供圖
後記
儘管當天的大師班活動只有短短一個小時,但伊桑·霍克還是儘可能跟觀眾分享了他有關臺前幕後的諸多故事。
他坦承,自己在中年危機時曾一度迷失過方向。後來,他決定做兩部音樂題材的電影(《留在心醉一首歌》、《西摩簡介》),來緩衝這種迷失過程中帶來的沮喪感。
一部傳記片,一部紀錄片,兩部電影記錄的主角都有著非凡的音樂天賦,但無法在商業上獲得成功。比起功成名就的那一批人,小人物的平凡,總是讓人聯想起伊桑早年演過的那類不火的角色。
當人人都在為傳奇喝彩,總有一個角落需要留給被遺忘的人。從默默無聞到享譽世界的才子,對小人物的不離不棄,也許是伊桑·霍克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留給觀眾最後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