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明星愛跨界,不論強不強。
不見自身優劣,方向是何處。
誰可樣樣精通,唯恐落於人後。
高處不勝寒。
——《水調歌頭•明星愛跨界》
我還真沒想到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僅僅隔了1天)又寫一次金莎。其實我對她沒什麼特別認識,大約聽過一兩首熱門歌曲,至於演過什麼角色,這是真沒印象。
如果從我作為一個聽眾和觀眾的角度來看,金莎無論是歌還是演都不屬於辨識度很高的那一掛,確切來說就是:記不住。說實話,這是明星的致命硬傷。
回到正題。
金莎在綜藝《我就是演員》裡出演2020年的大熱劇《三十而立》中的“顧佳”,被評價為“原配演出小三感”。
我在前文寫過關於她迷戀的“少女感”,在此不重複。
在這期節目中另一個爭議點,來自於演技指導郝蕾關於她跨界做演員的點評。郝蕾直言她就當歌手挺好的,並且表達了對跨界的看法:有能力者為之。
我個人認為郝蕾說的是大實話,沒毛病。跨界不是你想跨,想跨就能跨。我們經常聽到影視歌N棲明星的稱呼,但真正能在多個領域同時做到頂尖級別、出類拔萃,可以說鳳毛麟角。
但金莎顯然不太“買賬”。事後她回懟了郝蕾的“跨界說”。
她以自己的偶像張國榮為例:“我的偶像張國榮就是演戲和唱歌兼具的天皇巨星,個人的演藝事業都是看運氣和機遇,不能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而這個例子恰恰反證了郝蕾的觀點。“哥哥”顯然是跨界成功的典型代表。唱歌,他留下眾多傳唱至今的經典金曲《風再起時》、《共同渡過》、《Monica》等,橫掃歌壇各項重量級大獎;演戲,他詮釋了各樣驚豔角色如《霸王別姬》的程蝶衣、《阿飛正傳》的旭仔阿飛、《胭脂扣》的十三少等,攬獲影帝稱號。同時,他還擅長詞曲創作,擔任過MV導演、唱片監製、演唱會藝術總監等等。
這恰恰說明跨界是有能力而為之,而非為了跨界而跨界。
如果說“哥哥”是天賦派跨界的代表,那麼劉德華“劉天王”則是努力派跨界的代表。其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劉天王屬於樣樣平均卻不突出的那一類。論唱歌,同為“四大天王”之一的張學友有“歌神”之美譽;論舞藝,郭天王是正經伴舞演員出身,技藝驚人;論演技,在TVB共同獲封“無線五虎”的梁朝偉則是公認“天生的演員”。劉天王勝在夠努力夠用心,以日復一日勞模般的兢兢業業,終於“磨礪始得玉成”。現在來看劉天王的演技已入佳境。
回看金莎的演藝生涯,唱過幾首耳熟能詳的歌,也演過某些叫得出名字的角色,但細細想來哪一項也都沒有給人帶來“哇,就是她!”這種驚喜的光芒。
“浪姐”後再度翻紅,證明了她具有一定的實力,而實力更多的表現在她相對優勢的領域:歌唱。
換到《演員》的舞臺上,她的表現明顯力不從心。另外,實在沒看出來她在這方面有多大的決心和投入。
沒有實力卻非要強行跨界,總難免給人不自量力的感覺,更平添了“實力不夠,數量來湊”之嫌。
多跨一界多收割一波流量,我想這才是明星們動不動就想玩“跨界”的真實原因吧。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