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我不完美,完美多蒼白。我很完美,完美的成了我自己。”

2021.1.7

本來我是想寫一篇近期書影分享的,但是看了幾集《聽見她說》,太香了!激動得我想為此劇專門寫一篇!

目前我看了3集,演員分別是楊冪、楊紫、齊溪。這3集聚焦的問題是女性被物化、原生家庭不幸福、女性容貌焦慮。看完每一個小短片,我都非常有共鳴,這種共鳴並不全部來自個人經歷,而是個人經歷+他人故事+社會營造的氛圍的集合。

新京報最近發了一篇名為《普通女性被看見的一年|追問2020》的文章,我很認同這個標題。

從火爆全網的浪姐,再到《三十而已》,再到近期的兩部雙女主劇《流金歲月》、《了不起的女孩》,當影視市場開始關注到女性題材、輸出爆款,無疑會讓更多群體開始思考女性力量,讓女性自身產生思考或覺醒,也讓男性改變對女性的一些刻板印象。

雖然我也經常說,這個時代給了女性更多的機會。但不可否認,女性面臨的壓力和從前相比只增不減。在大眾眼裡,優秀的女性應當是獨立的,應當能夠完美平衡家庭和生活,要求女性在職場上叱吒風雲,在家庭裡賢良淑德。

這很難,但偏偏女性又都很爭氣,對自己要求很高。(這種爭氣,當然和一直以來被歧視也有關係,以往是沒機會施展才華,好不容易現在的環境相對平等了,就算再累也要突破自我)

女性的爭氣,在浪姐這一檔綜藝種呈現得淋漓盡致。女明星們,不僅要拼身材,對自己的業務能力要求也很高。在上場前,總是各種擔心;比賽完,也為名次發愁,還會進行各種總結與覆盤。反觀對標節目《追光吧哥哥》,一群油得不行的男明星,唱跳和身材管理都不如女明星,還自信得不行。

我在想,是不是長期以來社會對男性的要求太低了,導致他們“明明那麼普通,卻還那麼自信”。

說回《聽見她說》。相比於其他影視作品,《聽見她說》是最聚焦女性的,也貼切地迴應了當下女性面臨的種種困惑,透過獨白劇引人思考、進行觀點的輸出。

在趙薇看來,中國的女性眾多,並且她們都擔負起了非常重大的責任,“她們需要更多的鼓勵,也需要正視自己的各種問題,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我非常佩服趙薇嘗試了這樣一件事,年輕時她有做演員的天分和條件,如今她有當導演的才華和擔當。

下面我將對3個小片段進行具體分析。

楊冪篇:關於女性被物化

“女性被物化”這個話題,在我的大學課堂上也經常被提及。稍微思考一下,便不難發現,我們的媒介環境、現實生活其實都在不斷將女性物化。

雖然沒啥毛病,但是我看完真的想翻白眼。

敢情炒股掙了錢,就得瑟?萬一明年股市不行了呢。據我觀察,炒股這種事就像賭博,收手是很難的。

好吧,愛得瑟就得瑟,我受不了的點是:女性在他們眼裡,就像商品?一個只需要透過照片來判斷是否達標的商品。再吐槽一句,身高175找170的妹子,不會有身高壓力嗎?

楊冪出演的這個小片段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個獨白劇了,楊冪的演技說實話有驚豔到我,我很久沒看她的表演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我覺得楊冪是很特別的女演員,特別的地方在於無論她演啥你都會想關注她,可能不是每一次都關注她的表演本身。但只要她出現在螢幕裡,就會不自覺想看她。

這對她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地方是她總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壞處是容易關注她這個人而忽略其表演。

但在這個片段中,楊冪演的AI女孩觸動了我,整個節奏也很緊湊、流暢,每一句臺詞都不囉嗦,都傳達了有效資訊,結尾處乾淨利落但又給人溫暖和感動。

這一幕獨白劇的成功也和趙薇的導演功力分不開。(這8個短劇中只有2個是趙薇親自導演的,楊紫那個雖然表演流暢,但我覺得導演的表現手法有點單調了)

目前8集中我首推的是楊冪這個片段~(雖然我也沒全部看完8集,但是我相信趙薇導演的水平哈哈哈)真的好看!

楊紫篇:關於原生家庭創傷

這個片段總體會偏無聊,但是楊紫演技線上,探討的話題很有意義。

有一句話說,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治癒。

其實不管男生女生,如果原生家庭都創傷,對其成長或多或少都是必然有影響的。但我感覺,女生的心思更加敏感細膩,可能受此影響會更大一些。

如果是原生家庭父母離異或者不幸福等等,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戀愛觀。

以孫儷為例,由於童年時父母離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她是不相信愛情也不相信婚姻的,當然後來鄧超讓她卸下了鎧甲。

包括我也經常和一些讀者交流和互動,我能感受到一些男生女生在愛情裡的自卑和懂事,其實我挺心疼這種“懂事”的,但也很理解。女生更多會覺得自己配不上被愛,男生更多會覺得沒有底氣給女孩幸福,這些或多或少都會和原生家庭有關。

我原生家庭總體是幸福的,但是我也必須承認,我性格里是有一部分缺陷的。因為我小學到初中的階段都不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而是跟外公外婆,給了我成長自由、培養了我的自主意識的同時,可能也會很難和人建立真正的掏心窩的信任。但成長方方面面的完美是不太現實的,只能說各有得失吧,接受獨特的自己就好啦。

原生家庭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每個人生來都自帶劇本。我們確實無法決定起點,但20歲以後的人生,主動權基本都在自己了。可能也是內卷嚴重的問題,其實很多年輕人都會和同齡人進行比較,不僅比較現階段的成績,也會比出身等等。

我看到一個姐姐分享過的特別棒的觀點:每個人的出廠設定不同,要走的路不一樣,要修的功課也是不同的,你不必覺得他為什麼這麼幸運,也不必為她的不幸而惋惜,更不需要因為比較而焦慮,因為別人的路,最真實的那個版本,你是看不見的,生命的旅途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好自己的路,認真對待每一課、每一刻。

這段話,挺安慰人的。

齊溪篇:關於容貌焦慮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兩個畢業生條件相當,但外貌有較大差異。大機率被聘用的是顏值更高的人,沒別的,人都是視覺動物。

挺扎心的,但也很真相。

曾有學者說媒介塑造了環境,放在從前這種說法略顯誇張,但在新媒體時代,我們的環境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媒體塑造的。媒體決定了我們關注什麼,操縱著某一事件的價值導向。我們自以為看到了事件全貌,但是未必。

媒體不會告訴我們,一篇文章釋出前經過了哪些稽核和修改。也不會告訴我們,文章的立場和導向是否受到某些個體、團體的指引。

當我們所接觸的各個平臺都在給我們推薦美女帥哥,我們的審美觀就不免被影響,可能也會傾向於認為美女就應當是瘦的、白的、腿長的、身材比例好的……但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麼多美女嗎?儘管抖音小紅書不斷告訴我們美女到處都是,但去商場逛一逛、出門吃個飯,不難發現,顏值普通、身材普通才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真實狀態。

實不相瞞,可能身在藝術院校,我周圍不缺美女。但是令我意外的一點是,長得很好看的女孩仍然會有容貌焦慮,仍然會覺得某一個部位不夠完美?之前看採訪,趙薇說她在年輕時也有容貌焦慮(難以想象吧……)。

所以呢,容貌焦慮是沒有盡頭的,因為永遠可以更好看。

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像重視容貌一樣重視涵養、學識的提升與修煉,我們的容貌焦慮大機率會大大降低。當內在足夠豐盈、平和,能夠更清晰哪些部分才是生命中的財富。

我們終會老去,但內在越豐盈,即便年紀增長,氣質中也會有一種沉澱了歲月的優雅。

最後,想用一句臺詞結尾:“我不完美,完美多蒼白。我很完美,完美的成了我自己。”

願每一個女孩都勇敢、自信、獨立。

27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奚夢瑤和賭王四太出席同一活動,婆媳關係融洽,何猷君也很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