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我不是藥神》TB模式後續——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甯浩、徐崢共同監製,徐崢、章宇、王傳君、譚卓以及楊新鳴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斬獲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第15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提名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可謂是收穫磊磊、佳績頻頻。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如此真實而殘酷,它不像一部部按導演意圖走向的電影,可以讓人知道故事的發展以及結局,生活往往比電影所遭遇的事情要難太多,還要我們承受太多,但反過來說,一部有深度的電影可以反映生活,理解生活以及感悟生活,讓我們對生活有新的啟示和希望,就像航海中的一盞盞明燈塔,為我們照亮了未來的旅途,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而我們都在路上!
關於電影《我不是藥神》裡面所講述的基本內容和故事情節,大家有興趣可以翻看我前幾期講的影片,那裡有你需要找到的答案。
可以說,電影裡面最諷刺的故事情節是反映當時最心酸的社會背景,而最荒誕的故事內容同時也體現了最現實的人生百態。影片《我不是藥神》的故事不是憑空捏造,而是來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當年的陸勇案也是“風靡一時”,一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和重點,這部電影以此事為基礎做了一些戲劇化和豐富化的改編,電影所呈現給我們的畫面直擊社會的痛點和民生焦點,通過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普通白血病人買仿製藥求生的故事,知微知著,以小見大,看完影片給我們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思考和感觸。
整體來說,電影“紅白”兩道通吃,前半部電影氣氛相對輕快,甚至還存在些許幽默搞笑的故事情節,導演有意將徐崢身上自帶的喜劇天賦表現出來,那個幽默搞笑片段就是當徐崢準備將第一批印度格列寧透過海運送往國內時與船上的胖子廚師之間關於運費價格的有趣“談判”,具體我們先看下這個片段,......大家看完是不是被徐崢和胖子廚師間的幽默對話所逗笑,有時候就是這樣,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常常會產生激烈的“火花”效應。
其次,影片在前期帶給我們些許輕鬆歡快之餘,緊接著更多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個的心靈觸動。電影給我的第一個觸動,是徐崢揮金如土,要讓夜店男經理上臺跳舞給思慧“報仇”的場景。作為一個單親媽媽,不幸的是女兒也患了白血病,而一瓶正版格列寧藥需要三萬多塊,有藥才能續命,沒藥就只能等死!這一個非常客觀而殘酷的事實真相,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如今這個物質極大富足、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對於一個長期在夜店裡穿著暴露服飾跳鋼管舞的女郎,人們心裡也往往邁不過心裡的那個道德坎,對這種女性總會看的低人一等或直接瞧不起。徐崢看到此情此景為她當面懟回夜店男經理,他知道劉思慧坎坷的心路歷程,即便忍受著屈辱,但只要能賺點錢籌齊醫藥費,被人看輕、被人不屑自己也無所謂,只要保證自己的女兒能活著,在她眼裡,一切都敵不過一個來自天然“母愛"的東西。
影片中,當劉思慧看著在臺上一陣尬舞的經理,此刻內心壓抑了多年的苦悶,憋屈,憤恨都在這一刻爆發,她那炙熱的眼神告訴所有人,在這一刻,她做回了她自己。就像被枷鎖長期鎖住的一隻嚮往陽光和雨露的飛鳥,在那一刻,她被徐崢和他的印度仿製藥打開了桎梏的枷鎖,一飛沖天,自由翱翔!這一刻,她守住了自己“母愛"的職責,也讓她拿回了做人的尊嚴,讓她自由自在,讓她真正快樂的活著!
第二個觸動,是來自電影后半段那個互助協會的老婆婆,當週一圍飾演的警官隊長曹斌抓住了購買印度仿製藥的一群患者時,把他們都聚集在一個地方想說服他們說出藥販子,但此時所有都低著頭,沒有人願意回答,最後,這位老婆婆站了出來,她說的一番話刺激了隊長曹斌的內心,具體是說什麼,我們看下這段白髮老婆婆潸然淚下的獨白......哀求道:“領導同志,我病了三年,四萬一瓶的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還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它是假藥,這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藥才賣五百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賺錢,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聽完老婆婆的獨白,是不是也觸動了我們每一位?隊長曹斌此時也處於內心的極度煎熬中,於法,購買“走私假藥",就當抓進監牢,於情,這些人因為高昂的正版格列寧弄得傾家蕩產,他們只不過是想活著,這又有什麼罪過呢?一開始我還覺得曹斌鐵面無私、一貫暴脾氣,是個反面人物,最終還好,導演還是在這裡塑造了一個有擔當,有血肉,有情感且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民警察!
最後,也是全片最催淚的一幕,同時也讓每個觀眾最容易動容的情節,就是當徐崢去監獄的車上時,大街上那些曾經被他幫助過的白血病患者都前來為他送行,平常都戴口罩的患者們,在那一刻,為表達對男主的崇敬之情都紛紛摘下了口罩,劉思慧甚至都給女兒摘了口罩。這一幕與前面的一個故事情節相呼應,剛開始幾個病友群群主第一次和徐崢見面時,因為害怕有菌環境而都戴著口罩,當時徐崢就對他們一個個戴著口罩進行交流所不屑,認為是對自己的不尊重,那些其實都是他當時耍橫的話以及對病友強行的要求,而在影片最後對此完成了昇華,白血病患者們自發組織在一起,自願摘下口罩為他送行,這是大家對他的認可,他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電影裡面沒有流量小鮮肉,也沒有複雜多變的魔幻特效。《我不是藥神》的成功,或許便在於用最質樸的現實生活給了我們以最純粹而熱烈的感動。
正如王硯輝飾演的反派張長林說的那句:“我發現這世上唯一無藥可救的病,是窮病。”的確,在當時那個中國醫療體系和醫療制度還未完善的年代,生病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就像劇中眼鏡哥呂受益那樣,病痛對他以及整個家庭的折磨最終使他只能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當時毫無希望的人生,他因病活得太累,他只是想好好休息一下。而其實呂受益只是當時社會現象的一個縮影而已,透過他,我們更多瞭解了底層人民的掙扎和呼聲。
在這些年“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國產電影中,本部電影可謂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我們也曾經歷過時代的歷史鉅變,而這些小人物在滄桑的歷史鉅變中艱難生存著,他們在茫茫人生黑夜中向前探索著,努力等待鮮花盛開時期的到來。電影最後也做了很好的詮釋,因著先人前赴後繼的努力,我們生活的時代正變得越來越好。
影片中導演雖然濃墨重彩地表達了現實社會殘酷的一面,但同時在黑暗中一直留有道光,留有像“程勇”這樣的時代“藥神”,這樣時代的先鋒人物,在那裡指引著,也不失給人們留下無盡的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