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2005年後更新為8844.43米)。
這個知識點很多人在小學語文課本上都學過。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中國珠峰登山隊測量出這個世界第一高峰高度的背後,都經歷了什麼。
此去經年,當年的登山者已近暮年。
但他們的故事不應該被遺忘。
現在,我們終於有機會在大銀幕上一睹當年國人登頂珠峰的壯舉——
《攀登者》
The Climbers
漫威有“復仇者聯盟”,我們《攀登者》有“最強攀登聯盟”。
吳京、章子怡、王景春、成龍“三帝一後”,“戰狼”吳京和“蛟龍”隊長張譯(紅海行動)首度跨宇宙相遇。
堪稱國家免檢陣容。
離正式上映還有三天的時候《攀登者》預售票房已突破1億,成為2019年國慶檔第二部預售超過1億的影片。
歷史上,中國並不是第一個派人登上珠峰的國家。
早在1921年,英國派出了第一支登山隊從中國西藏一側來到珠峰腳下,正式拉開了人類攀登珠峰的序幕。
當英國隊在1924年對珠峰發起第三次攀登的時候,隊裡的馬洛裡給整個人類登山史留下了一句名言。
馬洛裡直接甩下一句:“Because it's there”(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話成了後世許多中國業餘登山愛好者回答“為什麼登山”的“標準答案”。
看了這部電影,你或許會更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01、為什麼要攀登
於國家,這是事關領土劃分的問題。
中國就珠峰歸屬問題和尼泊爾政府舉辦談判,尼泊爾宣稱珠峰是屬於他們的,並多次對中國實施語言挑釁。
大意就是你們連珠峰都沒登上去過,憑什麼說珠峰是你們的?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科學技術人才遠遠落後於別國。
原本說好會給中國提供登山裝置的蘇聯臨時背信棄義,這無疑又是雪上加霜。
為了不讓全世界看中國笑話,中國決定迎難而上,自行組織登山隊伍,計劃從珠穆朗瑪峰的北面登頂。
想要登頂成功,並不是一隊人馬帶著氧氣筒浩浩蕩蕩地爬上去,而是確立了“金字塔攀登方式”,即由幾十、上百人組成的登山隊,長時間連續在高海拔運輸作業,最終保障幾個人登頂。
《攀登者》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說起。
電影開場為我們呈現了中國登山隊攀登到海拔8600米的地方,也就是傳說中的“第二臺階”。再往上走兩百米,就是珠峰峰頂。
隊伍裡的方五洲(吳京 飾)、曲松林(張譯 飾)剛躲過一場雪崩,卻不慎弄掉了攝像機。
但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頭,這最後兩百米並沒有任何可以攀爬的點。
唯一的辦法是搭人梯,曲松林鞋上有冰太滑,迫不得已他選擇赤腳登上去。
這一登,代價是損失一對腳(雙腳凍壞,必須截肢)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
但質疑的聲音並沒有消除,由於沒有錄影,國際輿論不承認中國登頂珠峰成功。
這場“失敗”的登頂在方五洲和曲松林心中留下遺憾。
但這口氣,必須要出。
這一等,就是15年,國家再次組織登山隊,向珠峰進發。
這一次不僅要登頂成功,還要測量出珠峰的高度。
方五洲臨危受命擔任隊長,曲松林擔任副總指揮,在徐纓(章子怡 飾)領導的氣象小組的幫助下,帶領著李國樑(井柏然 飾)、楊光(胡歌 飾)等年輕隊員向珠峰發起衝擊。
等待著他們的,是更加殘酷的環境,是一場生與死的挑戰……
02、要攀登的不止是山
《攀登者》是一部不怕劇透的電影。因為現實中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好,沒有懸念。但電影必須要有高潮,要有起轉承合。
那麼,就必須在呈現效果和人物塑造上下功夫。
登山過程中的幾次危機片段,巨集大激烈,扣人心絃。在導演李仁港和監製徐克的加持下,鏡頭排程和剪輯達到目前中國產片最佳水準。
不過,相對於視覺特效部分,我更喜歡《攀登者》的群像塑造。
其中又以張譯的角色最為出彩。
他在戲中沒有感情線,也沒有參與實際登頂行動,但他總有辦法讓你看完電影之後無法忽略他。
曲松林這個角色是偏執的。
他本來可以成為英雄,卻因為沒有影像資料,他的光榮得不到承認。為此還付出了一對腳的代價,這讓他再無攀登珠峰的可能。
十五年來,他只能遠遠望著珠峰,但觸不可及。
他說“我沒有下一次了”的時候,沒有聲嘶力竭,而是一種發自心底的坍塌,你無法不與他共情。
他對方五洲放棄攝像機救了他的行為耿耿於懷。
15年後,老友重逢,曲松林一句“我敬你,我恨你”意味深長,讓人五味雜陳。
方五洲問曲松林:“如果是你,讓我死,才能保住攝影機,你會殺了我嗎?”
曲松林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死都要保住攝影機,完成任務,然後我到地底下,我找你我陪著你。”
這場戲張譯將對吳京的又愛又恨,和自己不能再登山的無奈演繹得淋漓盡致。
但兩人畢竟是出生入死過的兄弟。當方五洲在訓練場上給新兵蛋子展現什麼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曲松林的眼神一下就亮了。
他知道這麼多年方五洲從未放棄過再登珠峰的念頭,他時刻保持著自己的狀態。
兩人邊鼓掌邊看對方的眼神,掠過一絲識英雄重英雄的味道。
最後曲松林因為自己的錯誤判斷,導致出現隊員犧牲,他抱著方五洲痛哭流涕,喊著“兄弟,我錯了”。
張譯將這個偏執且帶有悲劇色彩的角色不動聲色地呈現在了觀眾眼前。
曲松林想實施抱負卻力所不能及,因曾經的錯誤導致畏首畏尾,在錯誤中越走越遠。
但人的一生誰能保證不出錯?
吳京飾演的方五洲,是兩次登山隊伍中的“元老”。
本來登頂成功,應該受萬民敬仰,可惜因為沒有影像資料證明,被課堂上的學生質疑他的登頂事蹟。
他啞口無言。
登山隊解散後,他被下放鍋爐廠,小混混拿石頭砸他玻璃,調侃他只會吹牛皮。
他一聲不吭。
因為他知道解釋沒有用。
以往吳京飾演的角色,總是英雄光環附身,眼神銳利,戰無不勝。
這一次的吳京終於卸下光環,“普通”了起來,臉部飽經風霜,眼神充滿疲態。
這個階段吳京在表演上處理得十分克制,從登山英雄到泯然眾人的過渡把握得很好。
在第二次攀登過程中,關鍵時刻不再逞英雄,而是注重團隊合作,充分信任隊員。
但當愛情來臨時,卻開不了口讓她知道。
章子怡飾演的徐纓,是方五洲心心念唸的那個她。
徐纓這個角色延續了《無問西東》裡的純與貞。
這種角色對章子怡而言沒有難度,圖書館裡那微微一笑,誰看到也會覺得她此時身上是發著光的。
但科學家的身份又必須讓她保持冷靜和剋制。想要表達情感全靠眉宇間的憂慮和糾結。
她和方五洲的愛情線讓這場冰冷徹骨的登山行動多了一絲溫情。
胡歌飾演的楊光,戲份雖少卻把角色塑造得立體有層次,笑點萌點淚點兼具。
三言兩語帶出他經受沉重打擊的人生。
父親後悔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他攀登珠峰是希望成為父親的驕傲。
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樑和黑牡丹無疾而終的戀情讓人感慨唏噓。
很多人認為這些愛情戲份沖淡了主題,其實不然,正因為有了這些感情戲,才更加突顯他們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家國責任面前,個人情感雖然渺小,卻也珍貴。
《攀登者》裡面的眾人,各自帶著遺憾或者糾結,最後完成了屬於各自的“攀登”。
03、人人都是攀登者
生活中的你我都是攀登者,都有各自的“珠峰”要攀登,在攀登的過程,也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敗和不期而遇的崩潰。
能夠支撐我們繼續攀爬是責任、使命、愛、勇氣。
《攀登者》對當下的我們來說,絕不僅僅是要告訴我們一段不應該被遺忘的過去,而是要讓我們在這些英雄身上收穫繼續前進的動力。
沒有前人的銳意進取,死守每一存領土,就沒有現在我們安穩祥和的生活空間。
年輕人不會總躲在前人的羽翼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
電影裡多次出現的梯子象徵著傳承。
“攀登精神”傳承不息,深深影響著每一代中國人。
在這個屬於奮鬥者的新時代裡,你做好準備了嗎?
-
1 #
-
2 #
好好的電影,畫蛇添足的增加章子怡的感情戲,太讓人跳戲了!氣象組的無名英雄們為了祖國為了民族大義做好保障工作,把大愛狹隘化了!說實話,看電影的時候,看著他倆用好不容易聯絡上的無線電談情說愛,真的是太尷尬了……排除這條感情線,別的都很精彩,情節跌宕起伏,大讚張譯,演技太好了,曲松林那種心有不甘、遺憾從他每個表情都感受得到!
-
3 #
我最不喜歡黑牡丹,總拖後腿
-
4 #
張譯不是影帝觀眾都不答應… 這傢伙的演技能扛起未來中國影視,感覺他才是唯一那個可以走梁家輝的路的演員。
-
5 #
張譯開始關注是親愛的。感覺那是他的巔峰。水平確實高
-
6 #
今天看了我的祖國和攀登者,還是認為攀登者好看。當然今天一個日子適合看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後面抽時間看
-
7 #
張譯的影帝真不是蓋的,厲害!
-
8 #
張譯演得好啊,吳京、章子怡都比不過他。
-
9 #
好愛張譯,好心疼他!看的時候哭的不行……
-
10 #
的確看完電影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曲松林
-
11 #
這個片子應該突出兄弟間的友情,而不是男女愛情,最後竟然是章子怡幫助吳京登頂的;完全就是為了凸出章子怡而亂寫劇情;可以說是章子怡毀了這個原本可以更好的電影
-
12 #
最大的敗筆就是感情戲,看的時候真希望女主快點死,不要拖後腿了。那麼緊張的時刻,每秒都能死人的地方,還在煽情,真受不了。不過是好片子,尤其是張譯的表演。去掉女主,這是男人的站場!一老太太留言
-
13 #
胡歌沒啥存在感,沒看明白
-
14 #
李國斌死的那段!張譯的表演特有代入感!印象深刻!
-
15 #
張譯怎麼總演腿壞的
-
16 #
看到張譯就點進來
胡歌的楊光登珠峰沒有高大上的理由,有的是平凡人的心願,卻因為善良的幫助而成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