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選擇去看某一部電影,一定是有特定的機緣在。
或許是因為電影中有你崇拜的明星,又或許是因為宣傳海報吸引了你,也有可能只是因為你無聊剛好想去看電影,而我選擇看《拆彈專家2》只是純屬陪同,但卻沒想到讓我有了一次徹悟。
影片開始的畫面就是各種爆炸,如果是真實發生,我非常難過,看到那麼多的建築的倒塌,無數的生命被毀滅,幸運的是影片說,有人阻止了事情的發生。
潘乘風(劉德華飾演)原本是一名拆彈專家,在一次拆彈過程中失去了一條腿腿,但他在高強度的訓練下,堅持鍛鍊,努力讓自己恢復到“正常人”的體能,結果卻被告知要轉文職。
他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他開始怨恨單位“用完就拋棄”,變的仇恨這個世界,因此他跟以往的搭檔反目成仇,與女朋友分手,開始加入“復生會”,開始了復仇之旅。
但在影片最後,潘乘風卻用自己的生命作為復仇的代價,再次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和阻止了悲劇的發生。
這部電影帶給我很深的2個觸動:
一、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實現,可以是一個人的命,不要輕易剝奪他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作為外人甚至單位裡面的人,支援“殘疾人”復工是很難的一個決定,讓他做文職看起來是一個最穩妥的決定,但卻忽略了作為受傷者本身的需求。
這樣的一個畫面,讓我聯想到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與子女的互動。
父母老的時候,子女覺得自己可以用錢來照顧父母,希望父母可以停下來,不要再忙碌了。
但有些老人卻因為無所事事反而生病了,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讓一個人做事,允許他實現自我價值,這也是一種愛對方的方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對這個世界是有意義,有貢獻的,不是嗎?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如果在未來遇到相同的問題,可以嘗試去理解他人想要做事的那一份心,給到對方想要的那一份愛,而不是用自己的愛的方式去愛對方。
換個角度,在子女年輕的時候,父母總是希望保護孩子,讓孩子少走彎路,這一份愛是感人的,但很多時候也讓孩子失去了體驗生活的權利。
越早經歷挫敗,越早可以覺醒。
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去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允許孩子去經歷一些挫折。
挫折未必不是一種學習,我們可以從成功中學習智慧,同樣也可以從失敗中學習經驗。
二、憤怒最終是可以被愛化解。每個人的內心都藏著兩個小人。潘乘風,原來多有正義感,後來性格大變,他就有多憤慨。
就像初中物理課堂上老師提到過能量是守恆的,換句話說正義和憤慨只是同一種能量的兩面性,但我們到底要發揮哪一面的能量,這是需要被正確激發的。
影片中這樣的一幕:潘乘風在在一次爆炸中失憶,前女友用“記憶植入”的方式欺騙他是警察的臥底,希望激發他內心最初的正義感。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你信我,你就是警察;不信我,你就是恐怖分子”。
前女友的這份愛、溫暖、信任,把他點醒了,讓他回憶起曾經自己做的救人的工作,而如今自己卻被憤怒操控,開始踏上傷人的旅程。
轉化真的只在一瞬間。
這讓我也回憶起,我的老師在兩性關係的課堂上講過這樣的一段話:“吵架的夫妻比冷戰的夫妻更容易和好。憤怒是因為在乎,彼此之間還有愛”。
是的,憤怒和愛是一體的。
三、寫在最後影片結束了,潘乘風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的這一幕一直縈繞在我們的腦海裡。
我想,我們是幸運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也會有一些憤怒想要發洩,我們還來得及挽救,還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來償還。
希望看到此文章的小夥伴,可以有一些觸動。如果平時有做過一些傷人的事情,在事情變得更糟糕之前,請及時用愛去和解它。
這一部電影給我帶來最深的觸動:愛和正義可以化解一切。
無論我們是在事業上還是在家庭中,我們都要相信每個人內心的那一份善,去傳遞那一份善意,用自己的善意去激發他人內心深處的柔軟。
#拆彈專家2# #電影# #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