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從9月30日上映到今天,國慶檔電影“三駕馬車”的冠軍之位相爭似乎已經慢慢分出勝負了。

大牌雲集的《我和我的祖國》繼續領跑,真實故事改變的《中國機長》次之,而上映前就備受爭議的《攀登者》票房與豆瓣評分均列第三。

資料來源貓眼專業版,截止至10月2日中午11點57分

今天小編要聊的,就是吳京主演的《攀登者》。

豆瓣評分7.0,《攀登者》還能逆襲嗎?

先說說這部電影的亮點吧,演技保證、題材新穎、視覺效果震撼、核心“中國魂”。

首先,是演技的保證。

吳京的動作戲自不必多說,整部冒險類的片子導演給了他足夠多的的動作鏡頭,很爽。

章子怡、胡歌、井柏然演技都線上,人物角色拿捏得很到位,眼神、動作的細節代入感十足。

讓我最驚喜的演員是,張譯。

張譯的表演張力十足,從一開始的急功近利,指揮隊友死衝,到後來的謹小慎微,很好地詮釋了人物在經歷了幾次犯錯以後性情的轉變。

其次,是新穎的選材。

“《攀登者》是一個新的電影題材,其實只要是新的型別,我都想去嘗試,因為每開拓一個新的型別就可以讓中國的市場多一個型別片,讓觀眾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我們應該做這樣的事情。”吳京採訪時說。

而事實上,吳京確實帶給了我們很多驚喜,無論是《戰狼2》還是《流浪地球》,他都把中國的某個型別片推向了另一個頂峰。

進而,視覺衝擊也是一大亮點。

看過電影的人無一不讚嘆它震撼的視覺效果。皚皚白雪之下攀登珠峰,還有在此環境下的動作加持,這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享受。

最後,也是我認為該電影作為國慶檔最大的亮點——“中國魂”。

“為國登頂,寸土不讓”,這是在國家任人宰割的時代,為了捍衛祖國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更是為了捍衛祖國的尊嚴,登上隊員冒死登峰的意義。

上世紀50年代,中國與尼泊爾就珠峰主權問題發生糾紛,中國主張按國境線劃分,而尼泊爾方有人挑釁說:中國人都沒上去過,憑什麼說是你們的?

此話一出,中國沒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戰。

中國當時面臨的困境很多,國內登山技術的落後、英國登山專家預言人類無法從北坡登頂珠峰、蘇聯背信棄義,撤走了原本兌現的100名專業登山隊員。

1960年,中國登頂珠峰成功,倖存者只有方五洲、曲松林、傑布三人。

但因為攝像機丟失,沒有影像證據,得不到國際認可。

一時間,諸如“弄虛作假”這樣的流言蜚語四起。

本該成為國家英雄,卻被戴上了“騙子”的帽子,心中的委屈、痛苦、內疚不言而喻。

1975年,中國再次組織登頂珠峰。

這次,中國人再次登上珠峰,這一次他們不僅用更專業的裝置記錄了登頂過程,而且成功給珠峰量了新身高——海拔8848.13米。

珠峰“第二臺階”,掛上了一座6米長的金屬梯,被稱為“中國梯”。

這座“中國梯”不僅幫助中國登頂珠峰,宣誓主權,更是“中國魂”的體現——愛國、自強不息。

再來說說這部片子遺憾的地方吧,結合了豆瓣影評以及我的個人理解。

愛情線過於冗長。

以至於一部以愛國為主題的冒險片變得有點“不倫不類”。

章子怡為了愛情,還要帶三個隊友一起上山。

為了愛情,張譯可以不知道氣象局在哪裡。

“一部電影最好只有一個主要矛盾點!”

不是說不可以穿插愛情線,只是大費周章的愛情淡化了愛國的主題,著實讓人看著有點尷尬。

BGM有點強煽。

BGM本來就是為了煽情、為了烘托氣氛,但當觀眾的情緒沒被帶到該煽的點時,強行煽情是最為致命的。

說了這麼多,《攀登者》能逆襲嗎?

一個字,難!

先從資料上分析。

根據上映前兩天的票房分析,貓眼預測三部電影的票房分別是:《我和我的祖國》30.81億、《中國機長》23.54億、《攀登者》8.86億。

從肉眼可見的票房資料差距上看,即使後期的口碑發酵以及營銷手段的發力,也很難彎道超車。

更何況《我和我的祖國》的演員號召力不是一般的強,看點太多了。

其次是口碑。

豆瓣評分7.0的評分並不算高,並且以“吳京”作為IP的《攀登者》在上映前就遭到了網上一些不公的待遇。

樹大招風嘛,我們都懂的。

現在資訊這麼發達,誰看電影之前不喜歡刷一下影評?有更好看的電影誰不會優先看?

說實話,我是替《攀登者》打call的,但是客觀來說《攀登者》逆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圖為屈銀華、貢布、王富洲,劇中人物的真實原型

拋開電影票房不談,《攀登者》登峰的選材及其歷史背景讓人有足夠的期待,不失為國慶檔必看電影之一。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攀登者》:為什麼我們要攀登珠峰?電影給了我們3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