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電影將詩與遠方的想象,

帶到我們的身邊,

那些美好的、奇幻的、奇妙的想象,

經過電影的洗禮與傳遞,

片刻間有了生動的意義。

世界著名編劇讓·阿努伊曾經說 :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藝術的目標正是給生活某種形式。

「磨坊與十字架」

The Mill and the Cross (2011)

《磨坊與十字架》是一堂偽裝成電影的的藝術史課,是一部以文藝復興時代為背景的驚悚片,圍繞尼德蘭著名畫家博魯蓋爾的名作《受難之路》而展開。

影片的對白很少,導演更多的是運用遠近透視處理,給觀者一種深遠的空間感,動靜結合,人在畫中活。整部影片故事性較弱,導演並沒有依託敘事來呈現,而是更多的採用史詩般的鏡頭,描繪出畫意的風景,把歷史和藝術結合, 還原了《受難之路》的創作過程。

「至愛梵高·星空之謎」

Loving Vincent (2017)

《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主要講述了梵高去世後,郵差的兒子阿爾芒為把梵高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尋找畫家生活軌跡的旅程,最終揭開梵高死亡之謎的故事。

1秒12幀,1幀1幅畫,6萬多幅油畫,形式上驚豔無比,美輪美矣。導演藉此致敬這位天才畫家梵高:“她和100多位畫家帶著全世界對他的愛戴,畫出了他的一生。”

「夜巡」

Nightwatching (2007)

《夜巡》主要講述了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的浪漫情事和職業生涯,並著重講述了他的代表作《夜巡》的創作過程。

《夜巡》中舞臺感濃烈的畫面,“視覺狂人”格林納威再次強調了“畫面”對電影的重要意義,“對我來說,畫面就是電影的生命。

「卡拉瓦喬」

Caravaggio (1986)

《卡拉瓦喬》主要講述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16世紀末,卡拉瓦喬為了作畫,找賭徒拉努奇奧當模特,他們兩個人曾為同一個女孩而爭鬥的故事。

影片可以說是古典巴洛克油畫的光影再現,導演德里克·賈曼成功地將影像和繪畫這兩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融入其中,豐富地描繪出義大利傳奇畫家的一生。

「透納先生」

Mr.Turner (2014)

《透納先生》講述了英國畫家約翰·透納充滿創作激情的人生經歷,他曾經因創作手法過於先鋒而備受詆譭,然而透納視繪畫創作為生命,一生佳作累累,即使臨死前都掙扎著爬起床臨摹一具女屍。

電影對光線和格調的把握堪稱精準,生動再現了透納作品的魅力。導演用數碼營造出油畫般的質感,全片恰如從透納畫筆下傾瀉而出;每一束光源都細緻落座,每一處場景都精緻安排,每一抹色彩都認真打磨,光與色均通透分明,堪稱經典。

「丹麥女孩」

The Danish Girl (2015)

《丹麥女孩》講述了埃納爾·韋格在妻子格爾達·韋格納的鼓勵下勇敢的接受了變性手術,成為了真正的女人的故事。

影片復古、燈光昏黃陰暗的腔調,丹麥和倫敦的風景如畫,也包含著那個時代獨有的藝術魅力與氣質。攝影流露出「王爾德的唯美主義傾向」,無論是古典的構圖還是偏白色的打光,亦或人物服飾的配色,都是顯露出極高的審美,貼合了主人公藝術家的氣質。

「雪莉:現實的願景」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13 個雪莉:現實的幻象》是用美國畫家愛德華·霍普的 13 幅絕世名畫構成了美國社會歷史的現實風景,歷史正是由無數的個人故事所書寫的——雪莉,一個美國女性的縮影,她走進霍普的畫作,走過美國 20 世紀的重大歷史時刻,見證政治、社會和文化等各層面的鉅變。

導演古斯塔夫·德池敏銳地捕捉到霍普的繪畫與電影藝術之間的關聯,精選霍普的 13 幅生活風景畫作,以繪畫與電影的對話為主軸,加以現實的敘述,用繪畫、現實和影像組合出新的電影語言,利用燈光、顏色和音樂建構出劇場化的體驗。

「合法副本」

The Certified Copy (2010)

《合法副本》講述了在義大利北部的斯托卡納地區,講述了一名英國作家和一個經營美術館的法國女子在義大利小村莊邂逅的故事。

影片的鏡頭像是一副攝影作品,就連影片結尾鏡頭都停在了一個屬於15年前的視窗,窗外是托斯卡納某個小鎮子的傍晚,鐘樓、老房子、飛過的鴿子……而此時的故事已經留白。

18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她扒拉我”表情包男孩長大,17歲謝飛機成謝火箭,眯眯眼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