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影史上,有這樣一部影片,它帶給觀眾的震撼是空前絕後的。
無論是三部六集近七百分鐘的時長,電影中的巨集大場面,還是片首的題字以後片尾的鳴謝單位,都證明這部電影是絕無僅有的,註定要深深在烙印在中國乃至世界的電影史上。
電影《大決戰》片名題字
“要完整記錄1949年,拍好三部電影就可以了”建廠之初,八一電影製片廠便承擔著軍事宣傳的任務,並受到上層領導的極大關注。1985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就曾對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袁穆強調,1949年是中國歷史上偉大轉折的一年,這一年本身就非常富有戲劇性,並再三囑咐,描寫好這一年的歷史,很有教育意義。用他的話說,“要完整記錄1949年,拍好三部電影就可以了”。
這三部電影,一部是八一廠剛完成的《風雨下鐘山》,一部要講述“轉戰陝北”,還有一部就是描寫“三大戰役”。胡耀邦認為,“三大戰役”應該一氣呵成,只有把“三大戰役”的內在聯絡寫出來,才能充分地表現出毛主席高超的軍事戰略思想和運籌帷幄的巨集大氣魄。
接到指示後,1986年1月,由中央軍委牽頭,八一廠很快成立了“三大戰役”劇本組,一心打磨劇本,並立下保證——“劇本不好不拍”。八一廠的三位資深編劇王軍、史超、李平分別負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部分,他們先後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採訪了戰役親歷者和黨史專家300餘人,並實地考察了很多戰役遺址。
劇本初步完成後,八一廠組織了多次審稿會,與會人員包括曾擔任過國民黨高階軍事將領的政協委員,曾在野戰軍工作並參加過“三大戰役”的指揮員或藝術家,以及原在西柏坡總部工作和在北平地下黨工作過的老共產黨員等。
1989年,《大決戰》正式投入拍攝。開拍前,總導演李俊帶領三個分導演前去拜訪了聶榮臻元帥。聶榮臻元帥曾是平津戰役的總前委之一,他詳細介紹了“三大戰役”的情況,並補充了爭取傅作義、保護古都等細節,進一步幫助完善了劇組的拍攝思路。
13萬戰士齊上陣,“真槍實彈”拍電影《大決戰》的劇組規模,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紀錄。八一廠職工共1000人左右,其中有800人蔘與了拍攝,影片中出場的歷史人物達238人,主要演員50多人。
不僅如此,這部電影動用了舉國之力。電影拍攝地區涉及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的50多個市縣、區,東至渤海之濱,西至黃河河套,南至浙江奉化,北起黑龍江哈爾濱,可謂是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不僅如此,當時解放軍的瀋陽、北京、濟南、南京、蘭州五個軍區都參與進來,為了協調拍攝統一進行指揮,甚至變更為海、陸、空全軍軍隊,共計有25個軍級單位,33個獨立師團單位,約13萬幹部和戰士參與拍攝,參拍群眾更是高達15萬人次,累計動員人力達330餘萬人次。
電影呼叫多達13萬解放軍戰士
在物資方面,中央對拍攝工作的支援也是十分震撼。據不完全統計,影片動用了炸彈3500個、TNT炸藥160噸、黑白煙幕70噸、解放軍棉衣5823套、國軍棉衣4331套、血漿100公斤、軍用裝甲車20輛、真坦克50輛、可炸汽車100輛,空包彈170多萬發、真炮彈1萬多發、假槍支6000支、刺刀6000把、藥品堆疊20間、藥品120噸。從天上到地下,從輕兵器到坦克、榴彈炮等重型配備,包括我軍寶貝“沒良心炮”統統在影片中有所展示。為了彌補老式武器裝備的不足,59坦克,初教-6型飛機、56衝以及少量的81步槍等等也都臨時派上了用場。
情節真實,裝備真實,場面也要逼真。電影全片沒有後期特效,該爆破時就爆破,該打仗時就用大量軍隊來拍攝,全部正面拍攝,不從側面迂迴。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黃維兵團的排隊行軍場面了。如何表現行軍隊伍的兵強馬壯和訓練有素呢?電影用了最笨也是最可怕的辦法——空中航拍長鏡頭正面拍攝。
長鏡頭一上來就是坦克和機械化步兵的畫面,接著可以看到至少六列步兵在行進,中間還夾雜著三個快速佇列,分別是騎兵和裝甲兵。行進隊伍隨著經過地點的不同而不停變換佇列數,井然有序,速度和間距非常勻稱。
而整個長鏡頭,沒有剪下重拍、整個畫面一氣呵成。後來的很多電影和電視劇,像《建國大業》、《亮劍》、《人間正道是滄桑》等,都因經費不足而選擇使用《大決戰》裡的鏡頭來做過渡場面。
影片橫掃各大獎項,領導人給予高度評價1991年,《大決戰》三部六集拍攝完畢,《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於1991年公映,《平津戰役》於1992年公映。
這部歷時5年,耗資1億的鴻篇鉅製,上映之後不負眾望,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好評,一舉奪得了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美術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煙火獎以及第15屆福斯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獎。
中央領導同志在觀看影片後,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規模巨集偉”,“既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又有比較成功的藝術感染力,特定歷史人物的分寸比較得當”,是非常成功的作品。鄧先群也曾向蕭穆轉述鄧小平對電影《大決戰》後的喜愛:“片子拍得很好,還想再看,以後每年再看一遍。”
電影攝製領導小組
現在大家都在感慨好萊塢大片的巨集大場景與酷炫特效,卻很少有人記得這部中國產史詩級無特效軍事大片。試問當今世界,還有哪部電影,能夠讓國家元首親題片名,動用國家軍隊十幾萬人,大半個國家聯動配合,不計成本進行拍攝呢?主題的特殊性、劇本的史詩性、場景的巨集大、顧問的級別,都決定了這是一部難以複製的、絕無僅有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