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上陽賦》原名《帝王業》,當聽說章子怡準備演這個網文影視化專案的時候我心中就升騰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你想,什麼樣白日做夢代入視角,才能寫出《帝王業》這樣的標題,聽起來就很“一人飲酒醉”啊。

但是呢,如果班底靠譜,也是會化腐朽為神奇。網文改編巔峰《甄嬛傳》經由鄭曉龍之手的確好了不少,到現在還是微博上最出梗的劇。核心稱不上高階趣味,一般宮鬥也就這樣了。

章子怡決定拍攝《帝王業》之時曾經引發老粉強烈反彈甚至脫粉,反對聲音還非常難聽,但倔強真乃國際章人生不變之底色,決定了就要做。

2018年3月,《帝王業》改名《帝凰業》開機,5月改名《江山古人》11月全劇組殺青。——一種貴行業玄學:改名多的專案等待長,等待長的專案容易黃。

擱置兩年多,改名為《上陽賦》的“章子怡首部電視劇”,今日終於得見真容。跟《有翡》一樣,本劇沒有上星,地面頻道播出後白天網播上線。

老說電影咖大花是“下凡”拍的電視劇,國際章這“下凡”還真是渡劫來了,“章子怡不適合扮少女”的吐槽之聲不絕於耳,把本尊炸出來發了一條迴應。

最飽受爭議的還是當時38歲的章子怡演“及笄之年”,也就是15歲。

這種事情我見過,《如懿傳》一播也是周迅初亮相讓觀眾大跌眼鏡問天問地為什麼不能找個小演員來。

以我的個人趣味加上對宮二的濾鏡,章子怡還是美的,這種骨相就是上了40歲面龐削瘦也別具一格的美,放到合適的電影合適的角色裡,依然是天賦異稟。

問題是,她演了一個瑪麗蘇劇裡的15歲少女。

整個觀影過程我就在“怡還是美的”和“不行這太尬了”之間來回遊走。

演孤獨的皇后、演身不由己的貴妃、演失去丈夫的太平公主都行;

為什麼是喜歡吐舌頭的15歲跳脫的少女啊啊啊啊?

章子怡明明是一張倔強臉,自帶狠勁,人設卻是弱不禁風嬌滴滴,一出事就往別人懷裡鑽。

哭起來也是抽抽噎噎,傻白甜與倔強臉實在無法相容......

經常感覺到演員搭配的錯亂,章子怡和於和偉演兩口子也行吧?

結果一開口是喊爹爹,她自稱女兒。

章子怡和皇帝的互動,不是膝下承歡,明明是盛年寵妃在吹耳旁風啊!

整個劇組都相當之大齡,四十多的在演十幾歲,六十多的在演中年人,全組人馬如果二十年前接這個戲可能是黃金陣容,劇組裡唯一年齡和角色一致是演女主爹的於和偉和演皇帝的蔣愷。

(△ 《上陽賦》前六集出現主要角色的演員年齡)

尤其是女主全家,於和偉(1971)的孩子是賈一平(1977)和章子怡(1979),演他夫人的甚至是趙雅芝(1954),這一家只有於和偉老老實實在演中年男人。

年齡真是無法掩藏的,這不是說演員老了沒有價值的意思,而是年紀帶來的,是閱歷是權力是氣勢。

左小青出場也是待嫁少女,就很不適應,她臉上寫滿了道理懂得所有人情世故,她難道不應該演個看穿世事的夫人妃子什麼的?

趙雅芝真是很好看的,就算演什麼都帶白娘子味道,但也是獨一無二的趙雅芝,可是她在於和偉面前,溫溫柔柔也可以演個壓他一頭的老太君。

趙雅芝和惠英紅在一起,就是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來了,看皇帝叫她們妹妹、愛妃,總覺得不對勁。

由於章子怡咖位大,承載了最多的火力。但全員高齡的劇組裡,明明那兩個男演員槽點更大好嗎。

章子怡如果除開少女戲份,還是有美的時刻,週一圍和楊祐寧,怎麼可以出現在瑪麗蘇劇裡,對著他們我沒法幻想我只想換臺!!

演鐵林的週一圍去哪裡了,當初我為什麼會喜歡週一圍來著?

他現在整個人就是腦袋大脖子粗,不但油膩而且虛。

楊祐寧我也忘了他為什麼被稱作帥哥了,他在這部戲裡就是沒有靈魂的木頭人,加上張叔平式“梳平”髮型,整個人更顯呆板。

真是神奇,何潤東也是高齡演的吳聘,甚至還帶了臺灣口音,可是就能讓人覺得是心頭白月光,自帶蘇點,吳聘死了我都不想看了。

而這倆,我想直接把他們送走,配上突如其來腎虛廣告倒是挺合適的。

這麼高齡的劇組配上低幼情節設定真是沒法看。

女主高興了就跳舞,這種情節本來就很容易尬了,旁邊還要站一個38歲的劉芸星星眼看著?

看到他們裝作小孩子一樣轉圈打鬧,我就想到,這一幕演員平均年齡40歲了。

戳臉蛋、捏鼻子這種談戀愛小兒女動作不要再做了好嗎,你們不適合啊。

楊祐寧抱著章子怡,像冰雕抱著冰雕,看一眼,我覺得今天又降溫了。

至於“女主從高空中美麗墜落被男主接住”這種爛梗真是夠夠的。

一個男人接不夠,還要兩個男人接?主創請升級你們的瑪麗蘇戀愛素材庫好嗎,這個梗真的好舊!

這種降智戲,中年就不要演了,小年輕演演,至少還有個熱鬧喜慶。

鋪天蓋地的吐槽,章子怡本人的迴應態度是,喊話平方和平臺讓不要消費自己,不要營銷少女感,並稱自己很清醒,接戲時就知道要跟角色一起成長和變化。

而且,原小說,女主角30歲多就死了……

很多網文都有這個毛病,女主從十二三開始,到三十歲之前,一輩子的故事都講完了,這不就是活生生的“女人過了三十別活了”。當然這種進度條放在古代設定下似乎也合理,婚嫁年齡早古人壽命短。可是現代人醉心於這種少女瑪麗蘇權傾天下還引得國際大花來拍,實在是小格局也堆不出大氣魄了。

肉眼可見的年齡不匹配之外,《上陽賦》的劇情真是讓人提不起興致,看前面就知道後面。看到上元燈節,就知道《大明宮詞》套路,女主逃出宮要偶遇男主了。沒想到連面具梗也來了,面具後的人,和薛紹真是不能比。

更沒想到偶遇了男主後,女主還要吐槽素未謀面的男主,並自誇傾國傾城。

看到皇后幫太子耍陰謀,屋裡還燒著一炷奇怪的香,就知道催情藥強上弓這種老套路來了。

又已知本劇為純情瑪麗蘇,女主角絕對不能“失貞”,可知這個太子陰謀不會得逞,看的時候毫無緊張之感,全都是浮皮潦草的劇情一走一過。

更受不了的是這個竟然還是老套路“先婚後愛”,讓女主不情不願嫁給男主政治聯姻相愛相殺再出感情。

我就不明白現在的瑪麗蘇劇是怎麼了,不是先婚後愛就是緣定前世。愛情在你們眼裡是什麼,難道愛情就是等權力配對好了直接順從就行嗎?怎麼不拍人民公園相親角也有真愛啊。

至於所謂的權謀戲,真是貽笑大方。

首先本劇有網文改電視劇最常見的毛病:羅列設定,不會講故事。第一句開始哐哐往外口述人物關係圖譜,腦袋嗡一聲,這是讓觀眾挑戰速記啊?

很多人到了女主及笄指婚橋段,都沒分清到底誰是誰的孩子、誰是誰的相好。以後觀劇,影片網站給配合個智慧互動算了,點哪個角色就告訴你人物關係,反正拍個影視劇也不會講故事,只會口述設定和關係。

影視劇靠旁白推進是最沒本事的表現,這劇旁白一個接一個,還成天主動提煉中心思想。

一直說王謝兩個大家族相互制衡,等一下,皇帝姓啥?交代清楚了嗎?在不查百科資料的情況下我看了整整四集才知道皇家姓馬。

家族聯姻本就是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電視劇裡幾大家族明明沾親帶故、全員近親結婚,卻鬥得你死我活,一家直接要把另一家滅門,到底圖什麼?

家族鬥爭的故事當然常見,問題他們各自代表那種利益、為什麼會有根本矛盾呢?講不清楚起因,後面的陰謀也立不住。

順便這個服化道也是奇奇怪怪,及笄之禮像維密走秀。

其他女主扮相又是章子怡經典角色混剪,古裝霸氣是《夜宴》,古裝跳舞是《十面埋伏》,古裝野外打鬥是《臥虎藏龍》,有貂兒是《一代宗師》。

看完六集,真是不樂觀,甚至不如一個單純的宮鬥劇樂觀。因為宮鬥至少型別單一,周迅《如懿傳》還有青梅竹馬幻滅的悲劇戲份可供她發揮。

目前播出的《上陽賦》是瑪麗蘇加上低階權謀二合一,只能希望後面還能有精彩劇情給章子怡和於和偉(週一圍我就不指望了)讓觀眾多少真香一下,不要似《大明風華》從頭災難到尾吧。

《上陽賦》(《帝王業》)想來也是大花下凡演大女主的最後一波了。這個專案背後的故事也折射出行業變化。

《帝王業》改編幾經波折,男主最開始傳言是胡歌,那時《琅琊榜》為他帶來的事業第二春餘波綿長。但這個傳言很快沒了下文,不知道是瞎傳遛粉還是怎麼樣。我們現在知道了,演電視劇翻紅後胡歌,瞄的就是章子怡早已擁有的東西——成為一個真正的,電、影、咖。人啊,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

後來男主又傳到了張震,如果成立那就是「臥虎藏龍CP」,看起來就很有噱頭,但又不了了之。一開始我們以為這是謠言或者遛粉,而且還堅定認為以張震的個性是絕對不會下凡拍電視劇的,後來他也拍了《宸汐緣》,一開始群嘲,後來也有觀眾看進去了。

從2015年到2016年之間,是大花頻頻下凡拍電視劇的一段時間。

背景之一是《甄嬛傳》影響力撐足孫儷長紅數年,大家都看在眼裡,可見電視劇也可能抬咖,《羋月傳》開機前傳言有大花也試圖加入。

背景之二更重要,當時網文開發和平臺競爭投入進入白熱化狀態,預算和專案陣仗都充分,電視劇畢竟按集數算錢,流量小花們一集集賺得盆滿缽滿,PPT做得足夠漂亮,電影咖們想著錢再看看專案書,告訴自己,這是要去演下一個《甄嬛傳》而不是下一個爛IP,更何況還實惠。

背景之三則是那兩年大女主型別依然火熱,最適合大花下凡。除了拓展事業增加收入,試問哪個愛美的女人不想搞一搞大女主呢?頂級大花演頂級美人,也是開心的。

於是乎,2016年《如懿傳》開機,2017年《大明皇妃》(後改名為《大明風華》)開機,2018年《帝王業》(現在的《上陽賦》)開機。

還記得當時章子怡粉絲集體反對她接演《帝王業》脫粉諫言,那理論一套套的。

印象最深的是這句,說嚴格限古令之後還接大女主古裝,屬於49年入國軍的不智之舉。

但是那些粉絲反對,我感覺,章子怡看完絕對逆反了,一句句你老了,你當媽了,你不是少女了,頂級大花看完了誰不生氣,老孃怎麼了,老孃就是要美美地演!

其實中年女演員接少女戲,也未必等於絕對不成立。劉曉慶四十能演少女武則天,周迅四十能演九兒,都挺好的。

除去個人狀態不同、骨相不同等等差異之外,高畫質攝影技術發展也增加了中年女演員挑戰角色的難度。高畫質j鏡頭記錄了歲月留下的微妙痕跡,再為了掩飾這樣的清晰蒙上一層柔光濾鏡,反倒是掩耳盜鈴了。

大花選大女主戲,網文愛寫少女導致她們有了少女戲份容易引發群嘲,而這類網文的整體的劇情走向和什麼也都很成問題,故事基底還是太差了。

此次《上陽賦》劇情人設都過於簡單流俗,跟《非常完美》比,我寧可選《非常完美》。

不過這波風潮似乎也要過去了,大花的瑪麗蘇劇,《上陽賦》應該是最後一部了。

對於章子怡來說,她的演藝事業就是雅俗交替上演的迴圈往復。她是合作過張藝謀李安王家衛的女演員,也主導過小妞電影爛片還監製過超可怕的《從天兒降》。上一個爭議期,她一咬牙演了個《一代宗師》出來,現在演電視劇收穫了些許嘲諷和打擊,我想的竟然是,不錯,是不是又到這個迴圈了?姐,快給大導打電話搞大事吧!

張藝謀說的還是有道理:不要演電視劇。

11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荒誕時代——《一秒鐘 》三個人話就一個時代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