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最近,2013年上映的一部日本電影《小好、小麻、佐和子》又重回大家的視野。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三個女孩子,在而立之年到來時,面對工作、年齡、養老、婚姻、育兒等問題,尋求突破和改變的故事。

為什麼這部老電影又重新被提起?那是因為,三十歲啊,就像站在岔路口的中央,讓人們有太多的措手不及。

是繼續奮戰職場,還是迴歸家庭?是尋求穩定,還是追逐夢想?是選擇一個人往前走,還是走入圍城兩個人奔忙?

30歲,似乎成了一個分水嶺,這條分水嶺在公眾人物,尤其是需要形象光環的明星面前,似乎顯得更加涇渭分明。2019年最熱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和2020年最新的男團選拔節目《追光吧!哥哥》,就把年齡標準底線設為30週歲。

那麼,他們的30歲,是什麼狀態呢?

01明星們的三十而立

肖戰最近終於又重回大眾面前。肖戰出生於1991年,今年剛滿30歲。

2016年,肖戰作為X玖少年團的成員正式出道。那個時候的肖戰已經25歲,而組裡最小的成員才十六七歲。當時的他,並不被很多人看好。

出道四年,肖戰在影視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陳情令》這部劇開播之後,直接把肖戰送上了頂流。但隨之而來的打擊幾乎令他墜入深淵。好在,他挺過來了。

肖戰的三十歲,是穿過風浪,重回雲端的昂揚。

同樣出生於1991年的李現,在2011年,因為參演了電影《萬箭穿心》而進入演藝圈。從那時開始,李現穩紮穩打,憑藉正面、健康的形象接連出演了《法醫秦明》、《河神》和《微微一笑很傾城》等影視劇。

直到8年後,和楊紫一起主演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李現才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爆紅。這時候,他也是30歲。

李現的三十歲,是經歷磨礪後,如期而至的獎賞。

1998年,24歲的林志玲在張國榮歌曲《Everybody》的MV中,混在一大堆女模特中微笑、扭腰,第一次碰到了影視圈的大門。

2000年,林志玲從多倫多大學畢業,回到臺灣求職,卻屢屢遭到拒絕。無奈的她接受安排去日本留學,機緣巧合下,接拍了幾支平面廣告,並在星探的推薦下,成為專職模特。

直到三四年後,林志玲被媒體冠以“臺灣第一名模”的稱號,才逐漸走紅,再也不被資歷較老的女星嘲笑。這時的她,已經30歲出頭。

林志玲的三十歲,是在被拒絕和嘲笑無數次後,傲立T臺的倔強。

憑著獨特的嗓音,以一首《無所謂》唱紅大江南北的楊坤,早年只是個喜歡唱歌的普通工人,在包頭鋼鐵公司先後做了3年的電工、鉚工和焊工。

1990年,楊坤聽說文工團招文藝兵,便特地請了假,趕去呼和浩特報了名,終於考上了內蒙古武警文工團。

退伍後,楊坤為了唱歌的夢想,跑到北京當了北漂。他性格耿直,又不會討好客人,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光搬家就搬了50幾次。就連傾盡全力做的《無所謂》這張專輯,也被唱片公司反覆退回。直到被陳琳發現,才得以發行。

這張專輯在2002年第20期中國歌曲排行榜上,一舉奪得冠軍。楊坤這才在北京站穩了腳跟。這一年,他也是30歲。

楊坤的三十歲,是決不放棄,終於夢圓的榮光。

02普通人的三十現狀

在看到這些明星的30歲故事時,我想起我看到的,兩個年齡段的人,他們的強烈對比。

一個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似乎分化成了兩個極端。

一類年輕人工作、健身、學習、閱讀,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無論是買房還是租房,他們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無論是已經成家還是單身,他們的生活規律,甚至還有餘力養貓狗、學茶藝、學插花,在自媒體平臺分享自己的文章和生活片段。一切新鮮、活潑,生機勃勃。

另一類年輕人,他們早上靠鬧鐘催命,晚上熬夜刷手機遲遲不睡。上班時間千方百計摸魚,追劇、打遊戲。回到家,外賣、奶茶點起,和床相依為命。

健身?太冷了,太累了,太貴了。學習?十年寒窗總算熬到頭,為什麼不能輕鬆活在手機裡?讀書?捧起書就犯困,一看愛豆來了精神。

再說說老年人。

一種逢人便東家長西家短,一把年紀唯一的愛好還是追劇,時常無聊時常去醫院。他們是第二類年輕人老了的樣子。

另一種老年人,風度翩翩,喜歡和年輕人做朋友,經常鍛鍊,溫和謙虛,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他們,就是第一類年輕人老了的樣子。不,他們並沒有老,因為他們的心還是30歲。

那麼,你,要做哪一種人呢?

03如果迷茫,讀一讀這本書

有人會說,我當然不想變成第一種老年人。如果你關注社交平臺,一定會知道,年輕人的迷茫和佛系不是個例,而是一種社會現象。我也想努力,想丟掉手機,想像你說的第一類年輕人那樣健康、陽光地生活,可是,我要怎麼做呢?

最近讀到暢銷書作家李尚龍的一本新書:《三十歲,一切剛剛開始》,剛好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巧了,李尚龍1990年出生,今年也是30歲。

他的頭銜很多:百萬暢銷書作家、青年導演、某培訓公司聯合創始人。他的《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曾經紅極一時,喚醒無數“假裝努力”的年輕人。

李尚龍在《三十歲,一切剛剛開始》中說,很多人30歲了依然一無所有,那他們最大的問題,只有三個字:不學習。

所有的貧窮,包括物質的貧窮和思想的貧窮,歸根結底,都是思維的匱乏、知識的稀缺。而彌補這一切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

如果不透過持續的學習,跳出自己身邊這個小圈子,那麼,你只能用已有的習慣和認知,去評價身邊的人和事。

當然,你得到的反饋也無法脫離這個小圈子,永遠不會有新的,正確、全面的自我認知。

李尚龍還用自己認識的很多人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相:

只有兩種方式可以讓人減緩衰老,甚至獲得新的思維和生命力:

一是,尋找一個需要用一生去完成的,偉大的,別人看起來甚至覺得好笑的目標。

二是,選擇長久地做一件,可以讓自己持續升值的事情,不斷提高自己的“巔峰狀態”。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說:

真正讓我們不自由的,並不是監獄的圍牆,而是我們自己的本能和習慣。

若想找到讓自己保持向上的狀態,若想獲得心靈上的自由體驗,不妨在迷茫時讀一讀李尚龍的這本《三十歲,一切剛剛開始》。

清醒的人,和它恰似知己相逢。

迷茫的人,也許能找到新方向。

如果你現在十多歲,希望你的十多歲精彩一些。

如果你現在二十多歲,希望你的二十多歲精彩一些。

如果你現在三十多歲,希望你的三十多歲精彩一些。

……

就這樣。

25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雲圖》:6個貫穿人類文明的故事和6個與命運抗爭的時代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