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粵語歌壇輝煌三十載:第005篇、譚詠麟被媒體誤了?

  他這樣說:“我們那個時候,也是大部分人喜歡聽譚詠麟的歌,但張國榮在節目現場又唱又跳,比較搶眼,而梅豔芳也同樣屬於這種視覺歌手。從年輕人的角度看,更喜歡新奇的人和事物,所以張國榮受歡迎程度上升也是正常的!這種受歡迎,不是從全部聽眾作基數統計的,而是喜歡參與的聽眾,這就是年輕人的範圍。按我周圍所認識的人來說,過八成的中老年人喜歡譚詠麟,譚佔據絕對的優勢;據說在年輕人之間,這個比例是四比三,譚略佔優勢,當然也有人說張略點優勢!”

  我說:“從廣東聽眾的接受範圍來說,以及電臺點歌的比率,譚詠麟一直排第一,而第二名跟他差得比較遠。當時,這第二名是陳百強比張國榮之爭,而陳百強歌曲被點播還多一些。而在錄影廳,張國榮帶動感的歌曲視覺感比較好,播放比較多。而女歌手,陳慧嫻比梅豔芳的得分高多了,在中學生群體裡,只聽說喜歡陳慧嫻,沒聽說喜歡梅豔芳。有一年香港歌壇評獎,同樣改編自同一首日本歌曲,陳慧嫻的《千千闕歌》和梅豔芳的《夕陽之歌》同時獲獎,比較讓人吃驚。可是在廣東,陳慧嫻的《千千闕歌》幾乎人人喜歡,而梅豔芳的《夕陽之歌》幾乎沒人聽。所以,那年出頒獎結果時,我們很好奇,難道香港的評委和媒體不是用耳朵和腦子評選嗎?”

  香港經理說:“從聽覺來說,張國榮和梅豔芳的嗓子得分比較低,樂感沒那麼強,喜歡的人不多。譚詠麟的聲音範圍比較廣,快慢歌都拿手,但他霸佔歌壇幾年,太單調了,人們看多了膩了。而香港媒體喜歡炒作,一向惟恐天下不亂,沒話題也要編出來,小話題要炒成大節目。而張國榮和梅豔芳專注於視覺效果,這一點很成功,我們都承認。如果張國榮、梅豔芳得獎,並非他們的歌曲更受市民歡迎,而是他們更適合炒作,有熱度!這種熱度,需要年輕歌迷的參與,他們是一種風向”

  我問:“那麼,究竟是歌迷影響了媒體,還是影響了歌迷呢?”

  “有必須尋根問底嗎?”香港經理反問,“你不是學過物理嗎,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我搖頭。“那時候只是單純喜歡聽歌,沒想過這些,現在才懂一些!以後,視覺效果佔的比例更大,更轟動,所以,偶像派也會超過實力派!在大陸,純粹是聽眾自由選擇,沒有形成歌迷派別,所以也就沒有反作用力了!”

  香港經理說:“是的,按你心裡標準劃分就行,不要強行要求別人同意你的標準,這樣才會是海納百川。你列一列清單,喜歡譚詠麟的歌曲,會不會超過五十首;再列一列張國榮的歌曲,會不會多於二十首!畢竟,一個人能成為經典,靠的是經典歌曲,還足夠的實力。”

  我說:“所以,從歌曲來說,廣東聽眾的排行榜更符合實際。而香港的評選,一方面是熱度,一方面是風向,而非一人一票。畢竟,參與投票的多數是熱情的歌迷和媒體,他們大聲呼喊,自然反響就大了!”

  香港經理說:“如果有一個現象,讓媒體有足夠的話題,持續的熱度,有什麼不好呢?其實純粹的歌迷,既喜歡譚詠麟的歌,也喜歡張國榮的歌,最多是對比歌曲數量多少,有所偏重而已。”

  我點頭同意。“如果變成了極端的歌迷,便會只喜歡本方的,對另一方極端反對,惡語相向,言語中傷,超出了歌迷的範疇!這樣說來,香港媒體的可信度,需要打個七折八折了?”

  香港經理大笑,“何止是打折,有時當它是胡說八道就行了!我喜歡譚詠麟,也喜歡張國榮,只是有輕重而已,是的,我的天平偏向於譚詠麟。可是這些媒體,他們先毀掉了譚詠麟,再毀掉了張國榮!”

  後話:與香港經理的聊天,發生於九十年代初,當時張國榮還在世。後來聽到張的訊息,唏噓不已,人生真是難料。

25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江山如此多嬌》首更2集,眾多熟臉參演,生動俏皮預定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