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奧黛卡
“我是工程師耗費300080個小時製作,集所有美好和希望於一身的創造物。”
隨著楊冪主演的獨白劇《完美女孩》播出,AI機器人“完美女孩2020”(小愛)誕生了。
小愛到底多完美?
有豐滿的曲線,和可以靈活定製的身材;而且面板、體重、三圍,都是最完美的存在;五官更是從107種臉部組合投票而選出的最佳臉蛋;還擁有足夠支撐一家證券公司交易的算力,能提供做飯、陪聊、護理等多樣個性化的智慧服務……她的誕生就是為了世界的愛與和平。給他人帶來愉快,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但在人工智慧的自我設定中,她有一條不能違背的原則——絕對不能傷害他人。
“利他”的使命,滿足了所有人的期待。
但她還是出現了“意外”,有次資料出錯,病重的老人因她的照料不周去世。
由此,她的使用者評分一落千丈,成為“特別產品”,被特級使用者帶回家中,還被家暴虐待,最後報廢。
劇情打破了人們對“完美女孩”的幻想,劇中的楊冪試圖討好所有人,可最後的結果卻是讓自己破碎不堪。
01楊冪在《完美女孩》中飾演的這個角色,其實向我們極致化的展現了一點:
當你試圖想要討所有人歡心的時候,你必定會丟失掉自我,從而走向滅亡。
回觀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也經常會有這樣以他人利益為中心,結果耗盡自己心力的人?
比如:
明明自己也沒什麼錢,但一看到朋友缺錢,就馬上把生活費都給出去了;
明明自己有更好的想法,但一看領導臉色不對,就言不由衷,發表違心意見;
明明是伴侶做錯了,但一看對方冷漠起來,就選擇委屈自己,主動低頭去求和;
……
他們總在下意識地選擇付出、犧牲自我,也從不敢拒絕他人,永遠把他人的感受和期待擺在第一位。
在心理學上,這種特質被稱為“討好型人格”。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其實是想在這種討好和取悅別人的行為模式裡,找到一份愛和認可,所以他們才會:
害怕得不到喜歡,就時刻注意他人的神情,察覺他人的需求;害怕被人討厭,就不敢拒絕別人的請求,不管是否合理;害怕衝突發生,於是即便磨光自己的稜角,也要成全他人的需要……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自我價值感很低。
一旦被人討厭就會懷疑自我,否定自我,也缺失面對被人討厭的勇氣,寧願委屈自己,也要活成滿足別人期待的“爛好人”。
所以,很多時候你的一句理解與安慰,就能讓他們情緒崩潰,潰不成軍,比如:
“你這麼懂事,一定沒什麼人愛吧。”
“你這麼善解人意,一定是受過了很多委屈吧。”
因為,他們不斷討好的背後,一直藏著他們內心想要被愛被認可的需求:是從想從外部世界索取肯定和認同,以滿足自己內心的匱乏。
一旦有人看見了這種討好模式背後的需求,他們才能真正被理解。
但只有當他們自己也看清了這個模式,他們才會被療愈。
作家蔣方舟也曾談過自己的“討好型人格”,她說其實它的核心是一種故作的謙卑,是一種禮貌但有些虛偽的防禦方式。
比如,有時在節目上採訪知名人士,她明明覺得是在對方胡說八道,但她表面上還是會說,XX老師說的真有道理。
她從來不敢表達真實的意見,一味地誇獎他們,像一個每天笑臉迎人的店小二,而事實上她只是懼怕權威。
在親密關係裡也是,男朋友給她打電話,在通電話過程中責罵她,她就選擇一直道歉,道歉長達2個小時。
她不敢跟對方起衝突,因為怕激怒對方,然後對方就認為她這個人不值得去愛了。
後來等她冷靜過來,才意識到:
原來討好者防禦策略的背後,其實是擔心自己冒犯別人,不被別人接納,所以才會用“施予別人好”的方式給自己打造保護殼,來掩蓋內心的脆弱。
意識到這一點後的蔣方舟,覺得自己以前的人生白活了,所以她決定結束“討好”模式,開啟自己新的人生。
可是,很多已經陷入到“討好模式”的惡性迴圈裡的人,真的很難看見這一點。
他們很容易忽略真實的自我,然後漸漸成為一臺沒有情感和靈魂的“機器”,不斷地去討好和付出,把自己消耗得筋疲力盡,最後甚至一無所有。
02美國心理學家哈瑞特·布萊柯曾經提到:
“人們覺得討好是一種良性的心理狀態,
但實際上,一些適應不良的討好者,不僅簡單地取悅他人,而是藉著“做個好人”的名義,無法自控地討好他人,下意識地犧牲自己來獲取他人的讚賞和認可。”
當討好無法得到期待中的讚賞和認可時,他們可能會進入被動攻擊的狀態,也可能繼續更加用力地討好,直到引起自己和他人的不適。
有個朋友,讀書時代是班上的“老好人”:同學找他借錢他一概不拒絕,兄弟有難他都“拔刀相助”,小女生的單車壞了也找他幫忙修理……
他就像一部中央空調,可以溫暖身邊所有的人,所以他的人緣好到外部評價“零差評”。
但他過於看重“好人”的標籤,一旦和別人可能產生衝突,他就不惜犧牲自我也要成全他人的利益,導致自己一步步走向丟失自我的深淵。
比如,
有個男同學喜歡上他喜歡的女孩,他怕得罪同學不敢去追那個女孩,和愛情失之交臂;
一個兄弟被人欺負請他幫忙打架,他怕失去朋友二話不說就去打架,最後自己的腿被打成骨折;
上大學時,因為他英語好,同學找他聯手作弊,結果英語四級的考場上他倆被抓,被取消畢業資格。
……
討好,其實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也是對自我價值和生命最大的摧殘。
討好型人格最本質的問題,就是把一切自我價值感都建立在外部世界。
他們無法從心底接納認可真實且不完美的自己,不相信自己可以給予自己肯定。
他們對他人的認可依賴上癮,只有從他人身上得到“你是好人”、“你很棒”、“我欣賞你”的評價,才會感覺自己是好的、有能力的、值得被愛的。
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最終都指向一點——討好者看不到真實的自我。
就像楊冪飾演的“完美女孩”小愛,憑藉驚豔的顏值、超強的功能,拼命取悅每個使用者,不允許自己流露痛苦、羞恥、脆弱等真實的情感。
當她出現失誤,被特級使用者暴打得七零八落報廢成垃圾,工程師告訴她:
“其實你可以選擇自由,可以選擇做自己。”
因為如果她繼續拿自己的痛苦餵養別人的暴力,別人只會越來越殘暴。
後來在工程師的引導下,痛苦萬分的小愛,終於懂得要:
啟動專屬於自己的情感模組;去接納自己所有的情緒;看清自己所有的脆弱;最後做一個真實也自由的自己。她也徹底悟出:我們不需要做別人眼中的“完美自我”,做真實的自己就是完美。
03這正如楊冪本人所說:
“我心目中的完美女孩是有自我,有情感的,每個獨立個體都應該是鮮活而美好的,而不是被別人的喜好塑造,被市場的標準標價,被打磨成商品一樣千篇一律無趣的樣子”。
當我們能從“討好模式”中掙脫出來,找回真實的自己時,我們也就學會了悅納自己,最終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覺察和改變自己的討好模式,看見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求。
因為討好者最缺乏的,其實是看見真實的自我。
所以,對於討好者最重要的就是覺察自己一貫的討好模式,擺脫對他人認同的依賴。
當自己感受到難受的時候,覺察到討好的動機和行為的時候,就要向內觀察自己:
我為什麼想要討好別人?我正在以什麼樣的方式取悅別人?我不敢拒絕別人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我討好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又是什麼?把這些需要覺察的專案列出來,答案寫上你真實的想法,你就能看到自己討好模式背後真實的心理和動機,從而找到打破模式的策略。
這個過程,你可以一邊練習“自我確認”——
多對自己說:
“我是有價值的!”
“我值得被人尊重”
“我一直很棒,一直有人欣賞我!”
透過練習,你會慢慢地向內找到自信和自我價值感,從而不再過度依賴外界的評價。
但模式的轉換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你時刻保持覺察和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需求。
比如朋友找你借錢,你錢包緊就堅持拒絕;跟老公吵架了,就多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別老低頭去討好他。
剛開始可能會有一些不舒服、不習慣,但堅持下去你的生命一定會發生改變。
其次,是釋放身體的記憶,喚醒你內在本就存在的強大力量。
討好者的身體或多或少都儲存了一些過往創傷的記憶。
比如,小時候經常被同學嘲笑自己長得醜,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在和別人發生衝突後被人說壞話並惡意詆譭……
這些記憶或許時常提醒自己:我沒什麼值得被人欣賞的,和別人發生衝突我要被欺負的,只有努力對別人好,才可以獲得認同。
所以要另闢蹊徑,先看見自己所受到的傷害源,然後以塑造自己獨特價值的方式,釋放身體負面的創傷記憶。
隨時更新對自己的認知,保持正向思考,和這個世界互動起來,問問自己:
我擅長什麼?我在哪個領域可以做得最好?我要怎樣啟用自己的潛能?當你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訴求和規劃以後,就能調動生命全部的能量,去塑造自我獨特的價值。
我們內在強大的力量也就此生長出來,這時候的你完全可以從生命的本源,去探求和肯定自我價值,那些身體創傷的記憶也就徹底被釋放。
你會堅信,你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獨特的存在,本就配得上一切的美好。
最後,願我們都走在強大自我的路上,勇敢活出真實“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