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其實觀眾對喜劇演員的要求很簡單,只要搞笑就行了。如果非要一個標準的話,就希望演員們能認真搞笑,多一些幽默感,少一些尷尬和敷衍。

1月10日晚,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第七季第一期播出。

扒姐看後,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我以為自己的觀感有失偏頗,結果去豆瓣一看,網友們和扒姐所見略同,很多觀眾犯了“尷尬癌”。

平復完心情後,我反問自己,也想問問節目組:作為一檔辦了七季的綜藝節目,理應是有成熟的經驗和模式,為什麼卻越辦越差呢?

第一季,豆瓣8.3;第二季,豆瓣7.9;第三季,豆瓣5.6,第四季,豆瓣5.4;第五季,豆瓣5.2;第六季,豆瓣4.9,第七季,豆瓣僅有119人點了“想看”,其中還包括我。

那麼,《歡樂喜劇人》口碑直線下滑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該檔節目的植入廣告讓人引起了強烈的不適感。

節目需要廣告贊助,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最起碼植入的廣告不能影響到節目的觀感,更不能盲目地植入一些與節目“調性”不符合的廣告,更不能多多益善。

《歡樂喜劇人》是怎麼做的呢?

郭德綱出場後唸了一段廣告詞:資金週轉,就用X小滿。喜劇類節目植入金融廣告還有待商榷,但將廣告的標誌放的無處不在,就有些令人反感了。觀眾們到底是看節目的,還是看廣告的。

你以為這就完了?

範湉湉登場,桌子上又放一個賣鍋的廣告。

網紅純情阿偉登場,桌子邊放的是食用油廣告。

張大大出場的時候,植入的是洗護用品的廣告。

李藝彤出場的時候,植入的是某培訓課程的廣告。

對於大部分用影片平臺觀看的觀眾來說,影片平臺的圖示、電視臺臺標、刺眼的主贊助商圖示從節目logo上方,到嘉賓的話筒,再到影片的右下角從頭到尾一直輪番滾動,

哪怕是有再好的節目,如此層出不窮、五花八門的植入廣告,不讓觀眾“齣戲”嗎?更何況,這些廣告跟節目的“調性“符合嗎?

我們並不是反對喜劇類綜藝節目中的廣告植入,但你最起碼要符合節目“調性”,有個度吧,而不是看一期節目,讓我們就像看了超市的派發的廣告單。

其次,節目背離了初衷。

《歡樂喜劇人》的初衷是什麼?透過節目的名字你就能直觀地瞭解:發掘能夠帶來歡樂的喜劇演員。可是,這一季的喜劇人都是喜劇演員嗎?

自詡為演員、歌手、主持人的多棲藝人張大大,什麼時候也成為了喜劇人了?

自稱齊秦的徒弟,唱一首跑調的《大約在冬季》,這是多少年前的老梗了?

自稱羅大佑的徒弟,唱一首《童年》,還需要在演唱過程中帶“小抄”?

主持能力,褒貶不一;演戲能力,爾冬升一語道破;唱歌能力,唱羅大佑的《童年》竟然記不住歌詞?

那麼,請問張大大的喜劇能力在哪?

網紅純情阿偉,他和二人轉演員在臺上表演什麼了?你記起嗎?你笑了嗎?

SHN48女團成員李藝彤搭檔宋曉鋒,宋曉鋒“吟詩一首”的俗梗從《鄉村愛情》電視劇系列,延續到各個綜藝節目中,且不說觀眾會不會審美疲勞。兩人演的《上海灘》中許文強和馮程程生離死別的段子,之前也演過很多回了吧。之前的老段子都不好笑,現在又拿出來炒冷飯,好笑嗎?

還有德雲社演員秦霄賢,穿著大褂上臺沒說一句相聲,跟著二人轉演員爬桌子,表演“絕活”,真的是“暴斂天物”;熊梓淇的表演,讓人云裡霧裡、不明所以——哪怕是換成普通的二人轉演員表演不香嗎?

反倒是脫口秀演員李雪琴來了一箇中規中矩的開場,後面一個個嘉賓登場堪稱車禍現場。

有歌手記不住歌詞的,有說著說著話筒沒聲的,有演著演著想不起臺詞的......《歡樂喜劇人》用得很多都不是“喜劇人”,你的初心何在?

更奇葩的是,這群演員在參加節目時還來一個“宣誓”:我滿懷熱誠加入“喜劇人聯盟”,時間向前初心不變,喜劇常新,未來可期。搞笑,我們是認真的!

不是喜劇演員的明星藝人也敢自稱“喜劇人”,加入“喜劇聯盟”;喜劇常新卻不斷翻炒老梗、俗梗;未來可期?喜劇的未來至少從這檔喜劇節目中,沒看到。

毫不客氣地說:搞笑,你們是敷衍的!

其次,選手的搞笑能力持續下降。

從第一季開始,這檔節目的選手個個都是喜劇屆的大咖

前幾季有劉儀偉、吳君如、小瀋陽、宋小寶、沈騰、賈玲、賈冰、李菁、喬杉、修睿、高曉攀、大鵬、沈凌、馮小剛、張達明、魏翔等多位專業喜劇演員。

就陣容來看,這其中既有喜劇片的導演,也有“德雲社”、“劉老根大舞臺”、”開心麻花“、”相聲新勢力“等多個喜劇團體的加盟;

就表演的內容來看,既有小品、相聲,也有脫口秀和即興表演;

就節目的主題來看,負責搞笑是該節目的第一要務。

這一季的選手門檻明顯降低:演戲的,來了;說脫口秀的,來了;拍小影片的網紅,來了;當主持人的,來了;女團成員,來了......

來了不打緊,麻煩讓觀眾笑起來行嗎?

同時,導師的功能被極大地削弱。

從第一季開始,儘管有沈騰、賈玲、吳君如、宋小寶等這樣的喜劇大咖,但是他們表演結束後,導師都會進行點評,並提出建設性意見。

其中郭德綱從第二季開始就雷打不動地兼任節目導師和主持人,結果郭德綱的戲份越來越少。到了這一季,郭德綱竟然“淪為”了一個“喜劇發起人”,開完場、唸完廣告詞,然後就“隱遁”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觀眾是衝著郭德綱看這檔節目的,對扒姐而言,失望了。

導師的功能被削弱之後,誰來肩負起導師的職責呢?

答案是前幾季的選手,比如這一期中楊樹林、宋小寶、宋曉鋒等人就成為了導師。他們不僅要作為助演嘉賓,更是要執導這一季的選手們排練節目。

不得不說,中國的喜劇人真的是厲害:昨天當選手,今天當導師,明天是不是要成“喜劇之王”了?

雖然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但這些“導師”們自己表演的節目大都譭譽參半,再來指導新選手繼續自己風格的表演,觀眾能接受嗎?

最後,《歡樂喜劇人》從“喜頭悲尾”已經變成“大爛燉”了。

喜劇有很多類別,相聲小品,曲苑雜壇。想去創新、去融合,是正確的。但你總要看選手們適不適合吧?

德雲社相聲演員秦霄賢,適合在劉老根舞臺上表演二人轉嗎?

女團成員李藝彤適合走喜劇發展之路嗎?

小影片崛起的網紅純情阿偉,適合大熒幕嗎?

張大大的跨界,能成功嗎?

可能節目的想法是好的,讓各類別的喜劇融合起來,讓其他型別的藝人“破圈”。

但節目組更應該考慮的是,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去表演二人轉,女團藝人表演小品,自媒體網紅搞跨界......他們有沒有“水土不服”的現象。

更重要的是,即便你去創新、融合,但你最起碼呈現在觀眾面前時,是能夠讓觀眾開心的。

結果這些選手們排練一天,敢登上劉老根大舞臺,所謂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鐵律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現在中國的喜劇門檻,變得這麼低嗎?

就這一期來看,儘管沒有出現“喜頭悲尾”的情況,但喜劇表演已經成為“大爛燉”了:炒俗不可耐的影視梗,把老掉牙的網路段子加進去,唱一些懷舊老歌,一驚一乍地糊弄觀眾......節目想把什麼都加進去,卻沒有考慮到觀眾的承受能力。

好在觀眾們的“抗擊打能力”有些強,儘管看了一個尷尬的節目,但並沒有睡著。

歡樂喜劇人,喜劇人是主角,歡樂是主題。

鐵打的郭德綱,流水的喜劇人。不管導師是否有變化,嘉賓是否有流動,表演用任何形式,但能給觀眾帶來歡樂的節目,才是好節目。

這檔節目第七季第一期口碑的撲街,也給我們喜劇類綜藝節目提個醒來。

第一,節目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社會效益。廣告主的選擇,廣告的多寡,都應該慎之又慎。如果觀眾們觀眾其它方面,超過了節目本身,那麼說明這個節目是有問題的。

第二,喜劇的創新要結合實際,更要根據演員們的特點來進行。二人轉有門檻,相聲有門檻,脫口秀同樣有門檻。這一期的節目真的很大膽,演員們頭天晚上到瀋陽,第二天就登上了劉老根大舞臺。選手和助演嘉賓在大都不熟悉的情況下,更有甚者之前根本就沒接觸過二人轉,但他們竟然在只排練一天的情況下就登臺了。

喜劇能這樣創新嗎?這些歡樂人適合二人轉表演嗎?相信看過節目的你我,心知肚明。

第三,節目要尊重舞臺,演員要尊重觀眾。德雲社有沒有這檔節目,場場爆滿;劉老根大舞臺有沒有這檔節目,場場爆滿。觀眾們去買票支援,不管是去看二人轉,還是去聽相聲,他們都是花了錢的。節目去發掘喜劇新人也好,去創新喜劇也罷,呈現在臺上的節目必須是成熟的、合格的;而對於喜劇演員來說,觀眾們花錢來捧場,更是要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只有這樣,一檔節目才能長盛不衰,一個演員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分。

當然了,這一季的節目也就剛剛播出了一期,後面還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希望《歡樂喜劇人》能夠讓大家歡樂起來,也希望中國的喜劇越來越好。

19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趙麗穎也太抗收視了!兩年前的劇竟然都還能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