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們搞事,永遠值得期待。
開年大戲出現了,AB親自下場自證十年前與黃曉明戀愛時的小三說。
黃曉明則是以手指戳字字的速度在16分鐘內完成小作文力證其清白,順便還不忘宣傳一波節目。
不過比起這場三人行愛情舊事,AB和黃曉明是怎麼從霸總與小嬌妻變成大女主與黃先生更令人好奇。
犯不著嘲AB翻臉不認人,這本來就是個什麼都想要的姑娘。
畢竟市場決定流量價值,越來越多的女藝人,開始終於走起了姐姐風。於是乎,萬眾期待下業內又玩出了新的CP"為妮寫詩"。
電影咖倪妮轉投電視圈,產後復出的劉詩詩則歷來是有著羨慕不來的路人緣,兩個人湊在一起,女孩子的美好展現到那叫一個淋漓盡致。
下一部年度爆款?隨著電視劇的熱播,基本維持著每日上熱搜的流量,更何況與32年前那部封神之作相比,豆瓣評分差不多一樣。
這樣的成績,不錯了。
先不說演技,光衝著兩位女主臉,就有點讓人越看越上頭的走向。網友的心情也是隨著劇情推動起伏,概括起來就是:
姐姐那麼美,給我衝啊!
頂著鐘楚紅和張曼玉的珠玉在前,兩位85後花敢接演,無疑也是一個事業心作祟。
特別倪妮,脫離謀女郎身份後一直後繼乏力,這些年集中的話題也就是衣品和紅毯表現。
這次改編,播放初期主打的是兩個女孩細水長流的動人友情,去掉了老版兩女爭一男的狗血,顯然野心勃勃等著結果。
那麼有望出現類似《三十而已》的現象級大爆嗎?
在女性消費力為主導的市場上,肯定需要這樣溫柔有張力的女性故事治癒。
從製作方來看,是想把這部當作《我的前半生》姐妹篇來完成的,還記得那部戲曾掀起的全網群嘲吧?最後不也變成了引火自焚式三角戀!
是不是能貼合實際恰當表現兩位女主人生際遇的反差或逆轉,還得打個問號。
尤其是請來了陳道明坐陣,慢慢開啟了老少戀走向……說好的情和義,值千金呢?
女演員們轉型有望?
與其說影視寒冬,倒不如直接承認,真實的情況是當前急缺能打的85後女演員。
她們再怎麼美,也沒能再現四旦雙冰時期輝煌。
縱觀這批女演員表現不難發現一個共性,都開始急了。
古偶大女主不買賬,傻白甜看夠了,90甚至00後女演員不斷夾擊……陸續結婚生子的85後一代,從狀態到實力度都飽受詬病,就連一度以演技出圈的趙麗穎,擱到《知否》這樣的競技場立馬就能發現問題。
都缺一個演技傍身作,近期章子怡都回歸了電視劇市場,還沒成大花卻有事業野心的人,自然馬不停蹄開始了事業轉型。
先出手的,是倪妮。眼見電影水花不大,《宸汐緣》聯袂張震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猶記得某年電影節她匆匆逃走,留下一句"我沒有作品"的倉皇感。想來這些年高開低走的名號,算是忍夠了。
劉詩詩則是低調佛系選手,從前滿臉寫著不愛爭、沒野心這幾個字。可從《親愛的自己》開始,劉詩詩似乎有了脫離古偶陣營的跡象,遂順應行業風向勇敢轉型。
姐姐們這是想明白了?
可惜誠意十足,實力有限。
這些年不管兩位怎麼努力,演技始終是無法顛覆口碑的一道關口。
不管娛樂圈的爆撲是怎樣的玄學,能不能冒頭,得看作品質量,更依賴演員自身對作品的解讀能力。"為妮寫詩"組合,顯然能力不夠。
就拿《流金歲月》,播出至今圍繞兩位姐姐除了美,氣質,饞身子,打扮……還有什麼?
以演技打動觀眾的,是這位不知名的奶奶。
閨蜜情,眾生相當然,目前電視劇播出過半,並不能靠揣測劇情和演員標籤斷定結果。女性題材正處於爆發的最好時代,不管從哪種層面來說,能抓住觀眾的心,已經成功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電視劇中兩個女孩溫柔且堅定的情感,那些關於人性的細膩筆觸,遠比狗血電影版來得有格局。
高階的品質,不是堆砌話題就能喚起共鳴。
何必非得咬牙切齒搞出颯姐姐頭髮一甩,誰都不愛的氣勢?雲淡風輕的反殺,更痛快。
終於有一部電視劇,能傳匯出女性獨一無二的身份,不用再成為誰的妻子,誰的兒媳,誰的媽媽,不需要忍辱負重,理所應當地被索取,被需要……
電視劇中的許多金句,放在內卷社會來解讀都是對疲憊打工人的治癒良藥。
經歷過風浪,才會乘風破浪。
不得不說,電視劇選擇劉詩詩和倪妮來組CP,實在高招。
一個看似傻白甜卻內心堅韌,一個看似世故精明卻柔軟善良,金光閃閃地互相陪伴,沒有"發爛發臭"的塑膠互撕人生,只是真摯默契塑造出了兩個成功的女性榜樣。
所謂大女主,能夠引導當下女性渴望成長的模式,終於有了個清晰輪廓。
誰說平淡不帶勁呢?不妨繼續看下去吧,無論劇中脫胎換骨的姑娘們也好,戲外突破自我的女星們也罷,都在努力實現著另一種可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