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恩師張藝謀曾叮囑章子怡一句話:
“別演電視劇。”
如今想來,確實很有道理。
前天,“國際章”人生第一部電視劇《上陽賦》上線。
可沒想到一開局,口碑就崩了,吐槽聲鋪天蓋地。
評分雖不盡人意,熱度卻到了頂點。
接連的熱搜下,無數人議論著,章子怡“跌落神壇”了。
01
片中章子怡一出場,演的就是女主剛滿及笄之年(指女子15週歲)。
1979年出生的章子怡,美則美,但彼時已有近40歲。
即便她再美豔凍齡,也很難演出真正的少女那般靈動。
她刻畫的少女,處處透露一股彆扭勁兒。
調皮地和母親分享“小秘密”時,她卻是優雅精緻的。
害羞地向朋友打聽心上人訊息的時候,她卻是精明冷靜的。
歡快地和兄長打鬧,她卻好像憋著一股倔強勁兒。
還有一些很讓人齣戲的鏡頭。
明明是15歲的小姑娘撒嬌地纏著皇帝舅舅,但畫面裡,很難讓人不誤以為這是一個寵妃。
明明長相偏清冷堅強,卻要像傻白甜一樣抽抽嗒嗒哭鼻子、吐舌頭。
還有那些戳臉蛋、捏鼻子、委屈了就撲向別人懷裡的畫面,叫人直呼尷尬。
更惹起爭議的,是章子怡本人在面對吐槽後,做出的迴應。
#章子怡少女感#議論登上熱搜後,她馬上發了條微博,喊話片方和平臺:
“別再消費我的少女感了!”
並強調,自己很清醒,要和角色一起成長。
末了,還配上一個很憤怒的表情包。
這番迴應,聽上去有理有據不卑不亢,但細一品,實則是偷換概念。
觀眾反感的是演員硬拗少女形象的尷尬,她卻解釋成是片方強加於自己的人設。
觀眾不滿的是角色效果不好,她卻甩鍋成他人的營銷。
“那為什麼又要演少女呢?”
“演得違和,難道還不讓人說?”
說實話,章子怡確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早在2018年初,《上陽賦》開機訊息傳出時,就有忠實粉絲反對她接這樣的角色。
但章子怡明確表示:
“我特別想在一個角色的世界裡,翱翔的時間長一點。”
她不僅是該劇的女主角,更是出品方的股東。
公開資訊顯示,《上陽賦》出品公司為喀什飛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其母公司為上海飛寶文化傳媒。
而章子怡,正是上海飛寶的股東。
《上陽賦》的成敗,直接關係的是她的利益。
更何況,《上陽賦》一開始就是以章子怡為最大吸睛點的。
海報上她的名字,被放大成唯一的存在。
預告片也全是由她的鏡頭構成。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明明從一開始,章子怡就決定將自己當作這部劇話題性、觀賞性的保證,並在角色中強調、消費自己“少女感”。
但遇到觀眾不買賬的時候,卻又急著撇清關係。
“不是不滿劇方和平臺,而是不滿觀眾的反應吧。”
章子怡的內心,想必是失落的。
1998年出道即是“謀女郎”身份,有天分,有運氣,一路順風順水,走入國際市場。
靠著高階的“電影臉”和紮實的演技,她一直是口碑和票房的保障。
《我的父親母親》《臥虎藏龍》《藝伎回憶錄》《一代宗師》......一部又一部經典作品,名利雙收,也在國內外獲獎無數。
在電影界春風得意了這麼多年,深思熟慮、籌備良久,決定邁足電視劇。
沒想到才剛剛冒了個頭,就被噴得不留情面。
大家吐槽的點,恰恰還是她最引以為傲的演技。
尷尬、難堪,於是選擇了逃避,不敢直視問題。
章子怡的“玻璃心”,其實暴露的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一條潛規則:
站著賺錢,其實根本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在人生的天平上,你想得到的越多,也必須比別人付出得更多;你想享受更好的,就必須比別人承受更差的。
就像郭德綱說過的一句實在話:
“觀眾聽完有的樂有的罵街,票錢裡有一半賺的是捱罵的錢。”
既然乾的是這行,賺的是這份錢,就得有豁得出去的打算,有扛住爭議的魄力。
又想盆滿缽滿,又想眾星捧月,人生哪有那麼好的事呢?
人吶,能賺錢的時候,千萬別矯情。
02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統計:“楊超越被全網黑的時候到底有多誇張?”
之前對楊超越不甚瞭解的我,看完後驚訝地發現,一個20多歲的小姑娘,竟曾受過如此多常人難以想象的詆譭。
答主記錄了楊超越被人們熟知以來,上過的幾十條負面熱搜。
有因為哭被罵,有因為比賽排名被罵,有因為唱功被罵。
乃至戴美瞳、社交賬號曝光、不會穿高跟鞋,都要被罵。
大大小小,很多原因現在看來匪夷所思。
最誇張的那段時間,一天被罵了7個熱搜,爆了2個。
就連正式出道之後,網友也從來沒有饒過她。
按政策落戶上海,卻有人跑出來舉報;
獲得“影響中國”2018年度演藝人物稱號,更是被全網群嘲。
這一切罵名,任何人揹負在身上,都可能輕而易舉被壓垮。
可楊超越受住了。
有人問她怎麼看待成名的代價,她卻淡淡地說:
“什麼代價不代價的,我都沒計較過這事,這不是你應該承受的嗎?”
還直言:“再多的壓力還是要堅持,我不想談戀愛,只想掙錢。”
楊超越想得很明白。
她出身農村,18歲就自己去外地打工,遭遇過很多事:
網上找工作,被騙錢;應聘餐廳服務員,被騙錢;聽說辦模特卡可以拍照賺錢,被騙錢;在咖啡館打工,被陌生男人摸臉;窮得身上連50塊錢都沒有,只能在網上發帖求助。
現在上天送給她一個機會,她抓住了,並牢牢抓緊。
為什麼楊超越能越來越紅,越走越順?
因為她深切地體會過並且清楚,錢太難賺了,要吃這碗飯,就要捨棄一些東西,經受一些東西。
反觀我們自己,很多人也許活得還沒有楊超越通透。
想有份人人羨慕的工作,可又一點委屈都不能受;
想多賺點錢,可又一點面子都放不下;
想嘗試一些新事物,可又在失敗和冷眼的擔憂面前畏手畏腳。
但這世界是能量守恆的。
你極度渴望成功,就勢必付出非凡代價;你要享人上人的福,就必然要吃人下人的苦。
當你趟過逃不開的激流,穿過躲不掉的荊棘,才會發現:
在野心和目標面前,一切外界的干擾,一切情緒和焦慮,都是虛的。
唯一實在的,就是努力掙錢,養活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
其他的,愛誰誰。
03
這個道理,絕不止於娛樂圈。
耳朵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往事。
90年代,在深圳那片創業沃土上,史玉柱開始寫下了自己的商業傳奇:
1991年,創立的“巨人”公司發展成資本金超過1億元的高科技集團;
1994年,史玉柱當選“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
1995年,33歲的史玉柱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位列大陸富豪第8位。
那時的他,站在時代之巔,名利雙收。
沒想到僅僅2年之後,他竟因為投資巨人大廈導致資金鍊斷裂。
幾近破產,欠債2.5億。
那可是90年代末,2.5億,任誰都會被打趴下。
從億萬富翁一夜之間變成“全國首負”的史玉柱,更在一時間,成為了眾矢之的。
曾經總誇“巨人千般好”的媒體,開始集中火力落井下石。有學弟給他寫信:“你的倒下,傷害了我們這代人的感情。”一起打拼的夥伴,譴責他“大事不精,小事不細,豈能成功”。甚至有人請他上節目,任由現場觀眾指責他的失敗。
史玉柱只想逃避這一切。
他昏天黑地玩遊戲,躲在房間不出來。
也想過一了百了,跑去爬珠峰,沒想過回來。
珠峰之上,史玉柱先是在海拔6000多米的風雪之中迷了路,體力嚴重透支;後又在回程路上遇到山體滑坡,差點長埋在青藏高原。
兩次瀕臨死亡的經歷,讓他的心態終於平和下來。
史玉柱決定放下焦慮,也放下驕傲,重新出發。
他找朋友借錢,哪怕吃了不少閉門羹,還要挨家跑;
找銀行支援,哪怕銀行行長見他都躲著走,也要“死皮賴臉”;
找投資人,明知道對方很可能是個騙子,還要奔波去美國見一面。
在一片嘲諷中,史玉柱繼續前行。
靠著敏銳的嗅覺,用腦白金開啟市場,逐漸恢復元氣,幾年就還完了鉅額欠債。
2016年,胡潤百富榜釋出,史玉柱家族以540億元財富,位列第19名。
史玉柱重新成為了“巨人”。
他還開通了微博,取名為“史玉柱大閒人”。
在簡介裡,主動給自己貼上3個標籤:好色、黑心、大嘴巴。
理由是:我知道很多人會罵史玉柱,我比你們還先罵,罵得更狠,行了吧?
人這一輩子,誰都免不了要吃屎。
但關鍵是,別細嚼。
錢總是難賺的,成功總是難以抵達的。
這一路上,你會遭受旁人的鄙夷和指責,你會生出許多委屈和心酸。
可你該放眼的是收穫,該專注的是前進,而不是糾結於痛苦和自尊心。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
“你知道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麼嗎?是豁出去的決心。”
在你的人生天平上,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事業、夢想、賺錢,永遠都要比面子、懶惰、虛榮來的重要,因為你也明白後者不會讓人生更美好。
所以,多關注目標,少在意條件。
04
這個世界,誰不是扛著失落負重前行。
每一個日子,細細推敲起來,都滿含著委屈。
也許你剛被上司莫名其妙數落了一頓,正在鬱悶;
也許你現在投資失敗了,正向朋友訴苦,喝酒澆愁;
也許你做著辛苦的工作,被人左右,心酸往肚子裡吞。
但耳朵想說,當你為了目標能扛住一切,覺得一切代價都值得的時候,你就贏了。
願你永遠能勇敢地追逐想要的生活、事業,永遠不需要因為自己的面子、怯懦,或者別人的詆譭,退而求其次。
因為,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共勉。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