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評點下《奇葩說第七季》第六期。
看到陳銘最後結辯,大概就能猜到輸贏了。誰後發言誰佔優勢,這是奇葩說有趣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奇葩說老觀眾們應該警惕的地方,就是到底什麼決定了我們判斷一個論題的對錯,怎樣才能不被辯手們巧舌如簧帶節奏?我覺得最關鍵的就是要深入問題的本質,因為關注個別觀點、個別論據當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容易被個例帶偏、被情緒操控,但是問題的本質是相對穩定的,是可以讓我們堅守立場的。
所以對我個人而言,冉高鳴和shary的表演固然有趣好笑,但是奇葩說最有魅力的部分還是剖析問題本質的那部分,也就是陳銘vs劉擎教授那部分。
陳銘的切入點很賊,他透過提出「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讓自己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他說APP的第一性就是有人需要、有人開啟,所以如果有人會開啟這個APP,那麼就應該支援這個APP的存在。於是接下來他所要做的,不過是證明和強化這個APP確實會有使用者需求,哪怕只有一個——就像他結辯說的那樣,只要有一個面臨家暴的女生能夠藉助這個APP嚇阻施暴者,那麼這個APP就有存在意義。陳銘實際上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即害怕失去多於欣喜獲得——支援這個APP未必是因為我能夠獲得了什麼,而是我害怕失去了用這個APP的權利。
與之針鋒相對,劉擎教授的發言是最精彩的也是最觸及問題本質的。他說陳銘的觀點沒有區分「可以的」和「應該的」,事實上可行在道德上就過得去嗎?比如隱私權的問題。他引用哈貝馬斯的觀點,表示這個世界分為「系統」和「生活世界」。有些東西如餐廳、外賣、購物是取用關係、是系統的一部分,但人與人之間不是取用關係,友誼、愛情、倫理生活屬於生活世界;而用APP介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當於系統殖民了生活世界,需要引起警惕。而且雖然用這個APP或許會讓談戀愛變得更有效率,但卻令人錯失了人和人之間複雜性的互動,失去了愛情的文學性的、藝術性的和哲學性,只剩下冷冰冰的數學性。
馬東其實有在給他倆的pk降溫,因為劉擎教授的論點太深刻有力了,但他畢竟是導師,再辯下去對辯手就有點不公平了,也就陳銘才能抵擋著各方來襲的火力依然鎮定自若。
這一期如果說有一個人最讓人失望,那無疑是李誕。我其實並不討厭他,但是我實在覺得他還是比較適合脫口秀。他上次來奇葩說我就覺得他整一季沒說出幾個像樣的觀點,其中可能有態度的原因,但不怕得罪人我覺得他其實就是「偽深刻」的膚淺,而且經常用玩世不恭、犬儒主義來掩飾這種膚淺,好比這一期他說反正這個社會都這麼爛了就讓它爛下去一樣。他或許看破了這個社會的現實遊戲規則,在這些規則裡頭如魚得水很成功,但是他並沒有能力去解釋分析規則背後的本質,更不會審視和批判這些規則。這就是為什麼他跟劉擎教授交流幾句都顯得那麼心虛無力、難以自圓其說的原因。
當然「膚淺」不一定是壞事,我也愛看膚淺的東西,比如脫口秀大會啥的,只是在奇葩說這個舞臺確實有露餡尷尬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