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年度力量-格局

深耕影視行業多年,始終堅持以內容為王,成功探索出“主旋律+商業片”電影創作模式,助力中國故事的精彩講述,實現了口碑和票房雙贏。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博納創作團隊深入一線調研,籌備拍攝抗疫題材影片《中國醫生》,用特殊的藝術形式來關照時代和社會,致敬抗疫英雄。

在變化的環境中,堅持“大時代、大格局、大情懷”定位,不斷以高水準作品回報觀眾,引領中國電影產業向專業、優質方向發展,凸顯了格局的力量。

作者 | 何展

編輯 | 顧鴿

電影人的韌勁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當天,博納影業集團(以下簡稱博納)的創作團隊便抵達武漢,採訪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患者和普通市民。

博納董事長於冬渴望得到這些還冒著熱乎氣的真實故事、真摯情感。幾個月前,他主動向國家電影局請纓,計劃以《中國機長》原班人馬為主創,將抗疫故事改編成電影《中國醫生》,作為對這一特殊年份的記錄與回望。

“記錄時代,是電影人的責任。”於冬說。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攪亂了博納的不少計劃,但於冬腦中仍舊不斷冒出新專案點子。目睹20萬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的壯舉後,拍電影的衝動在他心頭燃起:“2021年的時候,當我們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再回望2020年,我們會覺得今後的人生什麼困難都能過去!”

“扛過難關,再上巔峰”,是電影經久不衰的主題,也是電影人的信念。

2020年,電影院線經歷了整整6個月的停擺,一些院線倒閉,部分從業者陷入困頓。博納的賀歲片《緊急救援》被迫撤檔,旗下79家電影院暫停營業,原定上半年開機的新電影也因此耽擱。

《緊急救援》劇照

在困境之中,於冬感受到了行業內外的溫暖。在他飛往各個城市,與商場業主洽談減租降租時,往往都會得到理解與支援。雖然疫情之下,各方都有壓力,但還是有很多人願意伸出援手——企業幫企業,企業家幫企業家。

“我心存感激,減一毛錢都是情誼。”於冬說,“越是困難的時候,大家越是聯起手來共克時艱。”在他看來,這不僅是電影行業的韌勁,更是中國經濟復甦的基礎。

而電影從業者的堅持,更令於冬感到振奮。當影院復工的通知下發後,他看到很多影院的同行都熱淚盈眶,“終於等到這一天”,立刻全力準備復工。為了節約成本,影院基本不外請保潔,總經理帶著員工一起擦拭座椅,消殺衛生間。

於冬

電影人有韌勁,壓得越重,彈得越高。艱難之中,更能洞見行業的厚土。

韌勁的源泉,在人。於冬對電影的復甦有底氣:“中國電影產業經過前20年、三代電影人的努力,已經夯實了產業基礎,有了足夠的創作積累,銀幕數量已經達到7萬張,尤其是年輕導演的崛起,形成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力量集聚。”所以,災難和影響是暫時的,電影行業紮實的市場基礎、人才基礎、產業基礎,令其復甦成為必然。

韌勁的後勁,更在於市場。在於冬看來,電影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溫暖人心、慰藉心靈,而這正是疫情過後人們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只要有“源頭活水”來,必能帶給電影行業新的生機。“創作高質量的影片,恢復電影創作源頭的生產,讓更多好電影走進市場,電影行業才有了真正復甦的源頭活水。”於冬說。

危機同樣也是時機。於冬很慶幸,在電影行業停擺的幾個月裡,博納沒有浪費一天時間。幾個原定開機的專案被迫擱淺,他決定讓劇本回爐,“正好有機會再磨一磨。”

他深信,挺過難關,就是春天。

以創新面對困局

2020年7月,電影院線復工前夕,於冬前往博納影院,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農曆新年的紅燈籠還在、賀歲大片的廣告還在,而那些為春節檔準備的爆米花、飲料都已過期。看著一箱箱過期貨物被丟掉,他備感唏噓:“我能理解每一位影院從業人員的不安、焦慮和無奈。”

損失還遠不止於此,復工後,電影人依舊需要面對重重危機。

片源是首要問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外新片拍攝數量驟降,如果不加快生產,那麼2021年必定出現片源斷檔局面,威脅中小院線生存。另一個問題是觀眾觀影習慣的變化。隨著停工6個月期間幾部大片轉為網路播放,有些觀眾很快適應了網路觀影模式,電影院復工後未能如期迎來觀影潮。

行業的不景氣擺在眼前。類似的狀況,也曾出現在於冬創立博納那年——中國電影行業最低迷的時候。

《烈火英雄》劇照

那是1998年,觀眾印象最深的電影是《泰坦尼克號》,這部好萊塢大片於院線放映長達半年之久,席捲3.6億元票房,而當年中國電影市場全年總票房僅8.3億元。

那一年於冬27歲,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最年輕的科長,負責電影發行。他用“門可羅雀”四個字來形容當時電影發行部門的狀態:“所有電影製片廠都虧損,很多電影院關停,陣地都沒了。”同行一塊聊天,覺得中國電影的末日來了:一邊是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一邊是電視、卡拉OK等新娛樂形式的興起,讓國產電影的生存狀況愈加艱難。

市場化轉型迫在眉睫。於冬辭職下海,創辦了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電影發行公司,拿到了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第一塊“電影發行牌照”。幾十年來,公司累計出品影片超過250部,斬獲票房逾350億元,更以《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湄公河行動》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大片,在中國電影界立起標杆。

《紅海行動》劇照

“博納的成長是電影觀眾用一張張電影票攢起來的!”於冬說。除了對觀眾的感謝,他更清楚一件事,“要有勇氣創新,不創新就是等死,創新還有機會殺出血路。”無論面對什麼困境,只有求變,才有促發生機的可能。

1998年,中國電影沒有倒下。2020年,中國電影更不可能倒下。

在“片荒”面前,於冬發出了行業倡議。他深知中國電影需要儘快恢復生產,各家電影公司應當成為堅實後盾:“需要有效的調配資金,靠內生增長和國內市場的內迴圈,讓中國電影市場重新煥發生機。”他建議,可以把尾部電影的資金集合起來,集中優勢的創作力量;導演也可以聯合拍電影,把有效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以此降低製作成本,提高製作質量。

針對網路電影的發展勢頭,於冬認為院線沒必要大張旗鼓地喊“封殺”,而是應該提高自身對觀眾的吸引力,比如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休閒娛樂和社交功能等。同時,“要透過提升創作理念,瞭解創作規律,提高科技力量,來提高院線電影的視聽體驗,這才是未來院線電影的生存方式。”

面對大眾娛樂形式的不斷變化,唯一不能變的是嚴謹的創作態度。電影行業正在面臨資金“退潮”的考驗,行業內必須建立起良好的自迴圈,不斷推出“好片”,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這是於冬常說的話。

《中國機長》劇照

講好中國故事

2021年,觀眾會想看什麼電影?

於冬相信,那應當是典型講述中國故事的作品——記錄這個時代的真實面貌,歌頌紮根於現實土壤的人民英雄,激發具有共鳴的情感,寓意戰勝災難的旺盛生命力。

“中國故事”是近年來博納的金字招牌。從小試牛刀的《智取威虎山》,到現象級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再到模式成熟的《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決勝時刻》,數部大製作影片橫掃100億元票房,改變了“主旋律影片不賺錢”的說法。

《智取威虎山》海報

究其原因,於冬認為當今的中國觀眾,本就希望在電影中看到英雄壯舉。英雄故事是電影永恆的主題,主旋律電影從不缺乏受眾,缺乏的只是現代電影的創作理念、技術和電影語境。

中國年輕一代觀眾有著更大的電影閱片量,獲取國內外影片內容也更加便捷,因此電影一旦在敘事上落後,便很容易喪失受眾。“要把敘事語境與年輕人的審美趣味和接受方式相結合。”於冬說。

因此,他以大膽創新的理念,對過去的主旋律電影進行了創造性轉換,以適應當今的市場環境。比如,《湄公河行動》展現的是中國式孤膽英雄深入虎穴的家國理想價值觀,但又融合了香港警匪片與好萊塢特工片元素,將這個型別推向極致,實現了價值與美學的雙向突破。

《湄公河行動》劇照

在電影技術方面,於冬也從不甘於人後。拍《智取威虎山》的時候,正趕上李安執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片中那隻老虎的特效,重新整理了行業內外的認知。為了不輸給少年派,博納蟄伏一年,等待特效團隊的調整與完善,以更好地塑造《智取威虎山》中的老虎形象。

如今,於冬可以很自豪地談論國產大片在電影技術上的突破。比如,《紅海行動》在軍事動作片製作水準上,對好萊塢電影《黑鷹墜落》的突破;《中國機長》在特效完成度及大銀幕效果上,超越了《薩利機長》……堅守主流價值觀,以先進的敘事手法和技術講述“中國故事”,便是博納主旋律電影的成功法門。

近年來,從小就有英雄情結的於冬,越發渴望展現各種“平民英雄”。作為一個“空中飛人”,他經常接觸到民航工作人員,《中國機長》上映後,有工作人員跟他說,看到片中伸手指、檢查指甲的鏡頭一出來,自己就哭了。

這件事讓他很受震動:“你知道結果,還讓你淚流滿面,因為什麼?因為看到了平凡崗位上的自己,平時沒人會關心你、關注你,沒人會看到你的努力。”

《中國醫生》開機合影

《中國醫生》又是一例,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於冬看到了無數值得被看見、被講述的醫生故事。於冬對這部電影寄予厚望:“我希望,每個中國人在2021年或者更久遠的時候,都能想起2020年的那些瞬間。”透過電影緬懷逝者,紀念英雄,正是文藝作品的價值。

“做好電影,做好企業,服務人民,記錄時代。”這是於冬作為電影人的初心,也是責任。

“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

於冬:口罩遮擋了白衣天使的面容,卻遮不住他們溫暖而堅定的目光,在這場重大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他們義無反顧地戰鬥在最前端,用生命守護著患者。14億國人無時無刻不在為衝鋒在第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揪心、被他們為國家為人民拼命的身影所感動。博納影業作為中國電影領軍企業之一,有責任記錄時代、歌頌新時代的英雄、彰顯中國抗疫精神。

目前,博納影業正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安排部署和相關省份的支援下,組織電影《中國機長》原班人馬籌拍電影《中國醫生》,這是一部反映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片。影片聚焦武漢抗疫一線,將以武漢醫護人員及各省市自治區援鄂醫療隊為人物背景,從人性的角度,運用獨特的敘事,以及極具衝擊力的鏡頭語言,全景展現抗疫一線充滿奉獻和犧牲精神的中國醫護人員的感人故事。

博納影業集團出品的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正式開機,於冬發表致辭

於冬:我入行的時候剛好是中國電影最低迷的時候。低迷到什麼程度?就是所有的電影製片廠都虧損。當時大家都在說電影的末日來了,因為電視、卡拉OK等新的娛樂形式逐漸取代了電影,很多電影院關停,陣地都沒有了。

那一次的寒冬,讓我們痛下決心,進行市場化改革。從2001年之後,一系列的電影產業政策推出,包括允許民營經濟進入到製片、發行、影院建設等環節,市場化的活水激活了整個市場。2001年以後,電影市場開始逐漸爬坡過坎,取得了連續十七八年的高速增長。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了電影院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停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突如其來,對電影行業的衝擊、影響巨大。當影院復工的通知下發後,很多同行滿懷“終於等到這一天”的心情,熱淚盈眶。

我們看到了電影行業的艱難,看到了從業者的忍耐與堅持。但這次的影響,我認為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中國電影產業經過前20年、三代電影人的努力,已經夯實了產業基礎,已經有了足夠的創作積累,銀幕數量已經達到7萬張,尤其是年輕導演的崛起,形成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力量集聚。我常說一句話,有電影人在,就有好電影;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

於冬

於冬: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與博納電影院的業主老闆們談減租降租,我感覺還是得到業主方的同情和理解的,都給予了博納電影院租金減免的支援,我心存感激,免一毛錢都是情誼。我覺得這就是企業幫企業,企業家幫企業家,體現了企業家精神,顯示出了中國經濟的韌勁。越是困難的時候,大家越要聯起手來共克時艱。

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準備、打磨和籌劃的時間。博納影業現在正在準備的幾部大片,如果過早開機可能缺少時間去打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沒有浪費一點時間,全部在做劇本。

新冠肺炎疫情時期,電影觀眾也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創傷,是心靈的創傷,他們希望到電影院看電影,電影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溫暖人心、慰藉心靈,這個時候需要電影藝術家們、電影工作的各個企業家們,克服重重困難,創作高質量的影片,恢復電影創作源頭的生產,讓更多的好電影走進市場,電影行業才會有真正復甦的源頭活水。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我們要回到600多億票房這樣的一個市場規模,還需要一定時間的努力,還需要經歷一場艱苦卓絕的奮鬥,尤其是電影公司的掌門人,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在後新冠肺炎疫情時代電影發展的關鍵階段,要發揚企業家精神,要能夠帶領團隊、創作人員,不僅要走出困境,更要創作出優秀的高質量影片。

“賦予主旋律電影一種新的生命力”

於冬:“記錄時代,是電影的責任。”博納先後推出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決勝時刻》等新主流大片,6部影片累計票房突破了100億元。透過看這些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成功軌跡,我們要賦予主旋律電影一種新的生命力,這種情感的共鳴,是很重要的。

今天的中國觀眾,希望看到電影中更多地展現英雄行為和英雄壯舉,用現實生活中的英雄故事來賦予角色更強大的生命力。近年來,博納影業把過去傳統主旋律電影進行了創造性的轉換、創新的地表達,融入了現代電影創作的理念、技術和新的電影語境,使得今天的中國式大片或者中國主流大片,這些年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於冬:其實觀眾希望看到銀幕上中國式的英雄人物,像《湄公河行動》《烈火英雄》《中國機長》,這些人物群像是當下的時代英雄。這種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首先最大的難度就是沒有懸念,觀眾一進場就已經知道結尾了,所以事件電影給我們這一類題材的創作增加了很多難度。因此,在創作中我們更應該用觀眾意想不到的情節設定、人物塑造,賦予這些人物更豐富的精神境界,融入現代電影技術中,將更多優質的中國式大片呈現給觀眾。

《湄公河行動》劇照

於冬:講好中國故事,塑造英雄形象,抒發英雄情懷,濃墨重彩地抒寫國家歷史,這都是新主流大片的創作方向。同時要融入現代電影的創作理念、科技力量,提升電影的技術水準,更主要的是把敘事語境和年輕人的審美趣味和接受方式相結合。當下的年輕人閱片量很大,獲取影片內容的方式很便捷,打通與這些年輕人的緊密聯絡很重要。

新主流電影要實現價值突破和美學突破。價值突破是家國情懷與價值觀的方向,美學突破是極致的型別化。比如《湄公河行動》,在過去香港警匪片的優勢基礎上,融入了好萊塢特工片的元素,加入中國式孤膽英雄深入虎穴的家國理想,把這個型別推到極致。

比如《紅海行動》,把中國軍事動作片的製作水準提升到較高的高度。好萊塢的《黑鷹墜落》是17年前拍的,《紅海行動》可以說超越了17年前好萊塢的拍攝水準。

再比如《中國機長》,我們在特效技術上已經超越了《薩利機長》,不論是特效的完成度,以及大銀幕上的震撼效果,都實現了對《薩利機長》的超越。

《中國機長》海報

於冬: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湖北省有20多萬醫生、護士,全國增援湖北有4萬多人,每一個醫護工作者都是舍小家顧大家,來面對病毒所帶來的災難。我們被這些故事感動到,所以博納影業向國家電影局主動請纓,拍攝一部聚焦醫護群像的當代電影《中國醫生》。劉偉強導演在跟我充分溝通後,率領《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投入到電影劇本的創作中。

我希望,每個中國人在2021年或者更久遠的時候,都能想起2020年的那些瞬間。透過電影的手法再現那一時刻的景象,讓它不僅成為時代的記憶,同時也是對那些逝去的人,包括病人、醫生的緬懷。

於冬:目前已經開機拍攝,預計將於2021年建黨100週年時上映。

“唯獨不能變的是嚴謹的創作態度”

於冬:春節檔的很多影片都在線上放映了,我認為這是電影公司的無奈之舉,包括在Netflix(美國流媒體網站)上播放的《花木蘭》,說明可能連迪士尼這樣的巨無霸公司都面臨資金回收的壓力,或者前期宣發成本投入過大。所以我們更多是理解,其實院線也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地“封殺”或者制裁,這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沒有辦法(的舉動)。

於冬:現在國外的新冠肺炎疫情還很嚴重,所以國外的片源實際上是滿足不了我們2021年下半年的檔期的。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課題,讓我們中國電影的創作要加快生產。因為電影創作是源頭活水,只有源頭活水源源不斷,才能有力助推整個行業的復甦。

於冬

於冬:在流媒體平臺上多一塊增量市場,並不是分流。應該回到(流媒體)平臺分賬模式的改進和透明上來,不是說趁機壓低價格收購這批院線電影。這些院線電影被收購之後,電影公司是沒有再生產能力的。只有透過院線觀影人次的提升,來維持它的再生產能力。所以如果平臺抱著“割韭菜”的方式趁機抄底收割,那是傷害院線電影背後的投資商的。

因為現在投資電影的資金,只有行業的內生迴圈資金,熱錢沒有了,房地產老闆不投了,煤老闆大哥也沒錢了。如果網際網路大哥們再趁機殺價,那就是要了行業的血脈,所以我們更希望網際網路的巨頭們提高點收購價格,而不是趁機壓價。

博納影業也會承擔一部分創作力量,跟平臺合作去拍攝一些線上播放的定製化的電影專案,這都是相輔相成的,唯獨不能變的是嚴謹的創作態度。院線電影的優勢在於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休閒娛樂和社交功能,這些都是院線電影未來贏得觀眾的機會。

但是更主要的是,要透過提升創作理念,瞭解創作規律,提高科技力量,來提高院線電影的視聽體驗,這才是未來院線電影的生存方式。

於冬:做好電影,做好企業,服務人民,記錄時代。

165
最新評論
  • 楊紫與李現領銜,《國色芳華》如何以實力演技碾壓「滑水劇」?
  • 小仙女透漏和可樂結婚領證?丁一要和李則則做一對鴛鴦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