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色的喬治:
這幾天章子怡因為在《上陽賦》中扮嫩遭網友狠批,很多網友在批判章子怡的同時,丟擲了一個相同的問題:為什麼不找小演員來演劇中人十幾歲時的戲份,非得四十多歲硬著頭皮演,明知道演出來違和感很強,而且很尷尬,但一個又一個演員卻寧願在扮嫩的路上翻車,仍舊有人前赴後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捋捋扮嫩的歷史淵源。
關於演員扮嫩這一現象,有網友為其劃定了宗派,美其名曰“丫頭教”,要說到丫頭教,就必須得追溯到其開山鼻祖西門大媽,她可稱得上是“丫頭教”的掌門人。
西門大媽以63歲高齡演18歲少女,也是難為了同劇中的帥哥劉德凱和焦恩俊了,一口一個傻丫頭,只要他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我們,對著這麼一個滿臉褶子的“丫頭”依舊能表現出含情脈脈的眼神來,也算是一種功力了。
西門大媽本名楊鈞鈞,雖然她六十多歲強行扮嫩醜出天際,但人家年輕時也是美女一枚,用輕盈靈動、嬌俏可人去形容並不為過。
如果西門大媽是“丫頭教”教主的話,那劉曉慶算是副教主了。40歲的劉曉慶因出色演繹少女武則天而受到觀眾的高度讚揚,之後劉曉慶便一發不可收拾,在多部劇中扮嫩,尤以下圖中男主的一聲丫頭為名場面:
至於下圖中做驚訝嬌嗔狀更讓人尷尬到僅靠一張圖就想吐的感覺。但劉曉慶樂此不疲,也許是她對自己的演技太過自信,自信到已經到了沒有自知之明的地步。
劉曉慶之後不乏扮嫩之人,最尷尬的要數劉嘉玲了,以她的年齡,完全不用如此折騰自己,畢竟名利都有了,而且不需要靠這樣的方式炒作自己,《情深緣起》中的劉嘉玲,以雙馬尾的造型勇敢扮嫩,使“丫頭教”又添一位得力的左護法。
有了左護法怎能缺了右護法?與劉嘉玲咖位相當的也只有周迅了。《如懿傳》周迅扮嫩是任誰也沒想到的失敗,畢竟離《紅高梁》成功扮嫩也不過就過了三四年,歲月啊,你咋就這麼無情呢?
我心愛的萱萱啊,她可是我一直非常喜歡的港星,結果步入中年以後的她,也加入了“丫頭教”,她的王寶釧哪有一點少女感,完全就是一箇中年婦人嘛,好好的放著職場女強人不演,幹嘛要加入這個不招人待見的“丫頭教”呢?
港臺都有人入教了,咱大陸也不能落下啊,這不,董潔40歲挑戰《父母愛情》中18歲安傑,滿臉的疲態讓人看著就出戲:
看看這鬆弛的面板和如溝壑般的法令紋,一看就是40+的年齡,哪有半分的少女感。
當然也不乏扮嫩成功的例子,最早可以追溯到潘迎紫30多歲時演小龍女,40多歲時演武則天、大玉兒,趙雅芝將近四十時演白娘子,劉曉慶四十歲時演武則天,梅婷四十歲時演活了安傑的少女時期,周迅演《紅高梁》中九兒時也已經四十歲了………
是演員對自己狀態的不自知讓這些演員們前赴後繼的不斷扮嫩?還是為了多演幾集多拿幾集片酬?
這兩種原因可能都是演員扮嫩的因素之一,但是還有一個因素卻與演無關,那就是片方的利益。
一部劇每集的定價往往跟每集出現的演員有關,大咖位的演員越早出現,該劇集的賣價會越高,這就是很多劇一出場就由同一個演員從小演到老的原因。製片方不願意用小演員,用有咖位的演員能多賣出錢,這是真金白銀的事,哪能根據觀眾的要求冒著虧錢的風險呢
這相當於做菜,如果你的原料是蘿蔔,哪怕你再精雕細做,你也賣不過一盤水煮鱷魚,原料不同,價位自然也不同。
儘管如此,還是會有很多良心劇會拋開利益的因素為了劇情而選擇不同年齡段的演員,但是越大製作的劇作,前期人物少男少女時代的戲份越多,便越容易出現由一箇中年演員扮嫩的可能性,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啊,製片方花出去是要收回來的,所以用同一個演員,能賣上好價錢何樂而不為呢?至於觀眾的罵聲,罵著罵著收視跟著會起來,這也算是一種反向炒作,至於口碑如何,並不是每個製片人都講質量的,先賺了錢再說。
藝術和錢一旦放在一起,輸的是誰都不用去想,電視劇作為一個商品,它首先要賣錢,賣了錢才有更好的資本去搞藝術嘛,觀眾的意願是在資本賺得盆滿缽滿後才能考慮的因素,你不看有人看,看慣了也就習慣了。
在資本的作用下,就不要談什麼藝術和自覺了,有的只是利益的考量,其他的都靠邊站。
不要談什麼質量和口碑,他們滿腦子想的只有兩個字:搞錢,錢搞到手再談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