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這兩天我在追《流金歲月》,準確地說是在追裡面袁泉扮演的“小姨”這個角色。但是今天這篇文章,絕不是捧一踩一,覺得袁泉好,章子怡差。

而是到了一定年齡段,人就得有取捨,“好口碑”和“好錢景”,很難兼得。取捨之間,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底色。

章子怡首次出演的電視劇《上陽賦》一開播,熱搜就為她安排了一個#章子怡少女感#的話題。

說她飾演的上陽郡主王儇(音“宣”),溫婉俏麗,天真爛漫,好有少女感。這番營銷,無論是觀眾還是章子怡來說,都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上陽賦》是2018年拍攝的,那時的章子怡38歲,從15歲少女演起很吃力。團隊一番操作,更讓她陷入群嘲。

管同為70後的於和偉叫爹爹,跟舅舅討賞像是寵妃惑主滿屏曖昧,和哥哥打鬧讓人想起老頑童和洪七公。

美還是美的。但是尷尬,38歲還在吐舌頭,動不動就往懷裡鑽的戲碼,真的看不下去。

眼看話題跑偏,章子怡下場救火,指責《上陽賦》片方營銷“少女感”,表示“‘少女感’沒什麼不好,但請彆強安在我身上!我演王儇的時候38歲,下個月42,這兩個數字哪個跟‘少女’有關?我是很清醒的!”

於是,觀眾更不買賬了:38歲強行演15歲,很明顯不清醒;演15歲少女,卻沒演出少女感,倒也不必如此理直氣壯。

大家同時想到了《演員3》上郝蕾點評金莎的那段話:你到了什麼年紀,就要演什麼年紀的戲。如果四十幾歲了還保持少女感,演一個少女,那旁邊的少女演什麼?演嬰兒?

女演員對年齡的敏感和介意,我特別理解——我們普通人都希望永葆青春,何況外形就是生命線的明星?

所以,能夠正視年齡的女演員,非常稀有,比如袁泉在《流金歲月》客串演的小姨。

《流金歲月》是我最喜歡的亦舒師太的小說,三言兩語就點出南孫小姨的模樣:

“並非美女,但全身發散著一股說不出的味道,一舉一動,與眾不同。”“猜不到她有幾歲,外表不過三十餘,但心境卻頗為蒼老,好不突兀的組合。”

袁泉,可不就是小姨本人嘛。

“小姨”在劇中戲份很少,卻成了最出彩的角色。第一集就是她回國辦離婚,一開始是前夫想離婚,那就離唄;但男人又反悔了,那不好意思,沒有機會了。

南孫爸爸跳樓去世,債主紛紛上門,南孫三代孤兒寡母焦頭爛額。小姨風塵僕僕回來善後,“該還的一分也不會少,不該還的一釐也別想多拿”,所有人都安下心來。

南孫問她為什麼不再嫁,小姨的回答是(以下是電視劇版本,不是書中內容):

“以前大家都必須要有一個單位,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最好是鐵飯碗的那種,按月領工資,老了以後按月去領養老金。慢慢地,大家接受了個體戶、接受了自由職業者,這些人工作起來更努力,因為多勞多得,你必須要不停地去經營自己的事業,因為你沒有基本的保障,感情一樣的。”

這段話有熟女的優雅,也有過來人的犀利,還有經濟自主的實力,讓人有種袁泉和小姨融為一體,人戲不分的感覺。

被問起為什麼要來客串這麼個小角色,她說,南孫小姨給我有一種乘風破浪的感覺,有一種不服輸的韌勁。我非常被這段話打動,發現袁泉總能找對她的位置,而且是特別舒服,特別適合的位置。

“乘風破浪”並不只有咬牙切齒拼搏這一種姿態,努力而保持著自知之明,勤勉卻不張牙舞爪,這是我更欣賞的“乘風破浪”。

說起來,袁泉章子怡還是同班同學。

倆人求學經歷也很相似。袁泉11歲時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開始了7年的京劇表演學習。章子怡也是11歲那年考入了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習了6年的民間舞專業。

她倆同時考入96級中央戲劇學院,和梅婷、胡靜、曾黎、傅晶(一說張彤)、秦海璐並稱“七朵金花”。

就像郝蕾在《演員》上說的,章子怡是金花中運氣最好的那朵。

98年和張藝謀合作《我的父親母親》,99年和李安、周潤發、楊紫瓊合作《臥虎藏龍》,2000年上了春晚,還和成龍一路“打”進了好萊塢。

△真正的少女

此後,大約只有最牛的導演,最大的腕兒,最好的劇本,才能和國際章有合作的可能。20歲就名滿天下,章子怡的前半生,名氣一路伴著是非,她成長的飛快,迅速把自己推上了霸氣大女主人設。

袁泉就沒那麼“幸運”了,她大多數時候都在演女配。很多人真正記住她,是等到2004年的電視劇《小魚兒與花無缺》裡她演蘇櫻。

再次在影視圈引起追捧,就已經是2017年《我的前半生》的唐晶了。前不久,她剛剛憑藉《中國機長》拿到了自己的第三座金雞獎最佳女配。

獲獎感言平平無奇,又讓人覺得實誠的可愛,“原來覺得可能已經43歲了,在這種場合下應該會更成熟穩重一些,但是心依然砰砰跳”。

蠻多人為她感到惋惜,說袁泉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拿到過最佳女主角。但其實她的主場早已不在影視圈。

等到大家反應過來,才發現主攻話劇十多年的袁泉,30歲就已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成為最年輕的成員,名字和老舍、田漢、曹禺這些如雷貫耳的大師們並列。

只不過話劇面向的是更窄的觀眾層,和熱鬧到無孔不入的影視圈彷彿有壁,也更適合袁泉這種很慢很安靜甚至疏離的性格。

觀眾看到《上陽賦》口碑不盡如人意,又搬出了張藝謀導演當年的“諄諄教誨”。

當過“謀女郎”後,章子怡曾接到電視劇《笑傲江湖》嶽靈珊的角色,據說張紀中導演給到的片酬高達200萬,但張藝謀竭力反對,讓她不要被眼前的“利誘”毀了前途,別演電視劇。

但今時已不同往日。對於18歲的章子怡來說,前途和金錢面前,當然是前途更加重要。現在章子怡已然功成名就,別說電視劇了,真人秀綜藝也照樣說上就上。

何況,章子怡演這部劇的時候,正是影視資本高峰期,周迅、湯唯、張震一眾電影大咖們都接拍了電視劇,看似是“下凡”,卻也是很現實的選擇。

一方面,電影市場空間壓縮。好演員易得,好劇本不常有。一旦被定性爛片,就是票房和口碑的雙撲。與其演爛片,或者乾等,不如試水相對保險些的電視劇。

另一方面,《甄嬛傳》《我的前半生》這些熱劇讓孫儷和馬伊琍成為電視劇一姐,甚至輕鬆晉級電影咖,片酬影響力都很難不讓人刮目。

這種現象在好萊塢也一樣,近幾年,詹妮弗·安妮斯頓,妮可·基德曼,瑞茜·威瑟斯彭等等電影大花,也都紛紛下凡改拍電視劇,發揮的遊刃有餘。

▲《大小謊言》,演電影拿影后,演電視拿視後的妮可·基德曼

只不過她們看劇本多些,我們看資本多些。

據公開資訊顯示,《上陽賦》的出品公司之一是喀什飛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章子怡就是其母公司上海飛寶的股東之一。

當演員參與了資本,就很難在演戲上保持純粹和清醒了。

在此之前,與第一季時扔鞋子圈粉、斥責演員沒有信念感相比,章子怡的導師生涯在《演員3》上也遭遇了滑鐵盧。

她批評演技不佳的金莎:為什麼都要來當演員呢?難道演員是一個最低階的職業嗎?

她規勸過氣“面癱”的盛一倫:為什麼要接爛劇呢?是生計不能維持了嗎?

而這些話,最後都被觀眾“還”給了自己。

袁泉是藝術家,章子怡是女明星,她就是渾身充滿旺盛的鬥志,立志在名利場搏殺出一片天下,源源不斷提供群眾喜聞樂見的八卦。

章子怡也成不了鞏俐那樣的傳奇,傳奇確實得像鞏俐或者鄧麗君那副樣貌,成就斐然,有底線、有取捨、有自我的堅持,自己活成了一個標準,完全不受任何標準的評價。

也不用嘲笑章子怡。

她只是選了一條跟袁泉和鞏俐不同的路,更熱鬧,符合這個時代的硝煙瀰漫。

當時粉絲苦口婆心勸章子怡不要接真人秀和電視劇的理由之一,就是再忍忍,就能像鞏俐那樣封神了。

可是,不是每個演員的夢想都是“封神”,神仙多麼寂寞呀,章子怡是想下凡的,所以,封神的機會,就留給守著住“寂寞”的袁泉們吧。

美人和仙女的差別,就在這裡。

今日互動

如果“好口碑”和“好錢景”讓你選,你選哪個?

1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如果你是蔣正寒會和夏林希“百歲之好,一言為定”嗎?請摸著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