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閱文配樂:

不是懶惰,也不是沒靈感,而是不敢寫。怕一寫就收不住;怕一寫就容易寫成個人回憶錄!

寫鄧麗君的文章,是我重新認識她的過程;而寫譚詠麟,則需要耗盡我半生記憶才能成文,工程太大。

上面這張唱片封面,是我在譚詠麟各個時期,數以萬計的照片裡最喜歡的一張。端莊自然,成熟穩重,充滿男性魅力。十幾歲時,我就特別羨慕這張照片裡他的魚尾紋,總跟人說,要是我能有那個魚尾紋該有多好啊!

那年譚詠麟38歲。

如今的我,早比照片裡的他大了好多,從小羨慕的魚尾紋也不知什麼時候悄悄爬上我的眼角。

對於別的香港歌手,如果想寫他們的履歷,我都需要查詢資料,仔細核實才行。而寫譚詠麟,不說了如指掌,至少不必查資料,只搜照片就行了。

不過這種情況只限於1996年之前。他之後的事情,我也一無所知。

不錯,我是校長的鐵粉,很鐵的那種。但我粉的是1996年之前的譚詠麟。對於現在的譚詠麟,更多的是對一位歌壇前輩的尊敬和對一個可愛小老頭兒的喜歡!

這頭型兒沒誰了。不過眉形依然是我羨慕得要死的利劍眉

這眼皮上的褶皺跟我爸一樣,我爸比他大一歲,看著特親切。

關於譚詠麟46歲以前的風光,能寫的題材太多,遠不是幾萬字能闡述清楚的,還是留做以後再寫。

為什麼答案早在上個世紀就有了呢?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80年代,是譚詠麟的歌唱事業最為鼎盛時期,期間出版發行的經典歌曲不計其數,個人創作的優秀曲目之多,也足以躋身“音樂人”之列。

歌手和音樂人是兩個概念。

比如張學友、劉德華、張國榮,他們在歌壇名聲顯赫,但也只是在演唱領域有所建樹。在詞曲創作上,這三位或多或少都曾涉獵。其中張國榮還兩次被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委任為音樂大使(2000和2002年兩屆蟬聯。譚詠麟是在2005年才被委任)。

注:音樂大使的稱謂類似於產品代言人,不要求你會製造產品,只要形象風格方面符合產品定位即可。

即使如此,他們三位仍然只是歌手身份,和音樂人三個字相距甚遠。

哥哥創作的作品就這麼多了,各位熟悉的有幾首?

如果羅列出他們創作作品的名單,三個人加一起也沒有譚詠麟一半多。譚詠麟的詞曲作品數量超過100首之多!

光有數量也不算能耐,質量還得過硬。

僅以一小部分估計大家可能熟悉的作品為例:《傲骨》、《情似無情》、《夜未央》、《愛情玩偶》、《小說人生》、《微笑革命》、《傷心帶笑者》、《曾經》、《夢仍是一樣》、《C級愛情》、《卡拉永遠ok》、《情憑誰來定錯對》、《世外桃源》、《變奏》、《偏愛》、《追擊》、《都市獵人》、《路疊路》、《我做得到》、《太陽精神》、《再續無盡愛》、《把我的愛留給你》......以及一大批給其他歌手作曲的作品。

這些歌曲風格迥異,海陸空全能!浪漫情歌、人生勵志、都市戀歌、硬核搖滾......無所不包!

對這些歌不熟悉?那是普通歌迷被媒體幾十年的商業宣傳誤導了,以為只有《水中花》、《愛在深秋》、《講不出再見》、《朋友》那類的才好聽。其實真正好聽的歌他們從不宣傳,只能靠資深歌迷自己探索。用音樂軟體隨便搜一下以上歌名,有一首不好聽算我輸!

香港樂壇輝煌的八十年代過去了。

這個成立於1977年的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跟香港歌壇的頹勢一樣,含金量也是逐年遞減!

譚詠麟35歲就加入該協會,同顧嘉輝、黃霑、盧國沾、奧金寶、林慕德、鄭國江、林敏聰、林敏怡這些詞曲巨匠平起平坐,那時的協會會員是一種無上的榮耀。

隨著那些前輩的減產和隱退,這個協會的會員准入條件也在逐漸降低。

委任張國榮為音樂大使的那兩次,也僅是因為哥哥獨特的個人風格。及至2019年,張曼玉也加入該協會,含金量可見一斑。

這些會員當中,您認識幾個?

個人之見,真正的音樂人是譚詠麟、蔡國權、許冠傑、林子祥、黃家駒這批人,連陳百強也勉強算是半個音樂人。

蔡國權-香港音樂人裡我比較服他,可惜晚景淒涼

其他歌手頂多被譽為“天王巨星”,譚詠麟一直是“天皇巨星”,從這個幾乎唯一屬於他的稱謂可以看出,他在香港歌壇的地位毋庸置疑。

1993年,無緣躋身“四大天王”之列的李克勤苦惱萬分,轉投星光唱片公司。發行的第一張唱片就是公司集合香港優秀詞曲創作人,為他量身打造的《一生想你》。

43歲的歌壇元老譚詠麟,本來答應給李克勤寫歌,怎奈事務繁忙,把這碴兒給忘了!待李克勤上門討歌時,譚詠麟才恍然大悟。

可是礙於情面,又不好直接說忘寫了,於是他就在乘電梯下樓見李克勤的短短几十秒,在腦中構思出了歌曲旋律!見面後落筆成譜,後邀小美填詞,成就了李克勤的專輯主打歌《一生想你》。

儘管這首歌成為了李克勤的經典名曲,可本人覺得要麼是譚詠麟的創作太過倉促,要麼就是他有意耍滑。這首歌照比譚詠麟在八十年代末期給自己寫的歌,質量差很多,完全沒有譚詠麟三十幾歲時受日本曲風影響寫的作品優秀。

就是這樣一位全才的天皇巨星,卻不會樂器。當年加盟唱片公司的資料上,樂器特長那欄他寫的是“手鼓”,這相當於說完全不懂樂器。

“少女倫”時期,吉他不是樂器,是道具

拿樂器的姿勢很兒童化

演唱會上即興發揮

從指法就能看出他真沒說謊

以上演奏樂器的照片全部是比比樣子,真實樂器水平是下圖:

校長最擅長的樂器

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不會樂器也沒耽誤他創作出那麼多樂器大師一輩子也寫不出的作品。

上帝真的很公平。在給譚詠麟開了一扇大門之後,用鋼筋水泥把窗戶和排氣孔都給堵住了。

校長的普通話、舞蹈、演戲是他的三大短板。上帝把那三塊多出來的板子給張國榮接上了。

作為資深港樂歌迷,我在心裡從來沒有“譚張爭霸”這四個字!一切用作品說話,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不袒護誰,也不誇大誰。

譚詠麟有爛歌,張國榮的次品也不少。但總體來說,這二位巨星在“比學趕超”的過程中,無疑推動了香港歌壇的良性發展。

現在說迴文章題目的答案。

他事先肯定看過《我是歌手》,這檔節目的形式決定了:《我是歌手》的舞臺不是給歌手或者音樂人準備的,它不過是商家圈錢的工具而已。

本身就是商業大佬的譚詠麟深諳此道。用音樂的形式來達成某種商業目的,從老派輝煌的樂壇中闖蕩過來的譚詠麟是不屑這樣的節目的。

譚詠麟是怕輸麼?我認為不是怕輸,他是認定自己一定會輸!

怕輸,是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對自己實力的不自信;而認定自己鐵定輸,是源於對事實真相的洞悉。

有多少優秀的歌手,最後都輸在了和觀眾的“博弈”上?試問,那些有投票權的觀眾真的懂音樂嗎?不懂也沒關係,單憑感官,能不能不隨波逐流,起碼有個自己的判斷再投票?

“陶醉哥”和“哭泣姐”們是本檔節目的收視保證

除卻“托兒”的嫌疑之外,那些表情豐富,甚至潸然淚下的觀眾,無非是被歌詞或旋律中的某一句打動。他們的表現不是在對歌手致敬,而是對自己過去的致敬。

不可否認,絕大部分的觀眾都是不懂音樂的。如果非要說他們懂,也僅限於媒體願意推廣的曲目上。除此之外,稍微換一種演繹風格,他們就會一臉懵,不知該做出何種表情來配合攝像機。

如果譚詠麟真來參加這個節目,很大程度上會出現以下一系列劇情:

1.大佬出場,觀眾集體起立鼓掌歡呼!

2.靜聽大佬演繹經典首本名曲《半夢半醒之間》(初次見面,不能唱太顯唱功的歌曲,以平和舒緩為上,此為見面禮,不必過於厚重,喚起觀眾回憶即可),下面觀眾無論年歲大小,一律要一臉崇拜狀(導演安排的)

3.無論發揮如何,名次一定要排在前面,以示對前輩的尊重。

4.下一場要唱嗨歌,誰的歌無所謂,一定要嗨才行!以顯示大佬寶刀未老,順便帶動場內氣氛。結束後名次依然靠前。

5.第三場要唱自己的另一首經典歌曲《愛念》,配器一定要徹底改編,中途要有超高音,否則觀眾情緒容易掉地上。本場結束後,排名不出意外會“很意外”,居然靠後?

6.經過嚴密安排,本場要唱《講不出再見》,發揮一定要超常優秀!不出意外,這首歌也是大佬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演唱的最後一首歌。結束後,排名墊底,被末位淘汰。

7.大佬發表感言,寄語後輩要再接再厲,多出新作品。然後大佬帶著報酬回家。

這就是參加節目後的基本流程。

對於一個七十歲的老人來說,體力和嗓音屬實不能和年輕時相比。現在的譚詠麟,儘管還活躍在各類舞臺上,也都是客串性的演唱。

他從年輕時沿襲下來的唱法,不足以支援他還能唱出四五十歲時的爆發力。顫音已經需要點頭才能發出來,氣息更是弱的一批。這樣的狀態,在演唱會上可以被空曠的距離和嘈雜的環境掩蓋,換做《我是歌手》那種嚴苛的觀演現場,高精度的音響裝置可以把一切瑕疵毫不留情的放大!

輸,是一定的。節目組也一定會考慮老人家的身體狀況,不允許讓他在緊密地排演錄製過程中出現任何危險,否則誰都負擔不起。所以,當達到博眼球的目的後,就會適時安排老人家“被淘汰”。

比賽的趣味在於未知性。當面對一場早已被安排了結果的比賽,換做是你,會參加嗎?況且譚詠麟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宣佈退出一切帶有比賽性質的歌唱演出,他的拒絕,名正言順!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有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與歌壇而言,是多麼壯麗多彩的年代啊。

那時的音樂,為人們帶來的,是真正的身心享受。所謂唱功,完全是為歌曲服務的!絕對不會出現為了顯示自己歌技,把突兀的高音當成制勝法寶的情況。

優美的旋律,精良的配器,質樸高超的演唱,成就了讓人難以忘懷的歌壇盛世。

當一切變味後,音樂不再是抽象的藝術,而是成了具象的摟錢耙子。參加了就會翻紅,翻紅了才有錢賺,哪管什麼身心享受?先圈粉再說以後的事吧!怎麼圈粉?無所不用其極的炫技啊!

對於這些實惠,身為樂壇老炮的譚詠麟真的不缺。一位真正的歌者,需要的是對藝術的執著。

所以,《我是歌手》,你請不來校長!

永遠25歲的譚詠麟

37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59歲張學友曝光近照,昔日四大天王,鬍子全白面板暗沉似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