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70週年大閱兵,看得每一箇中華兒女都內心澎湃,激動萬分。
國慶三部獻禮大片也是異常火爆,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已經看過不止一部了,
目前來說,最受歡迎的是《我和我的祖國》,《我的我的祖國》以首日票房突破2億的好成績領跑國慶檔,上映3天,目測今天就會突破10億+。
除了《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都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這兩部電影裡面也都有實力派張譯、吳京的身影,
要說上映前宣傳力度比較大的,莫過於《攀登者》。
我看的第一部就是《攀登者》,這部電影幾乎集結了所有我喜歡的演員,
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演員陣容堪稱強大: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陳龍、曲尼次仁…
這個陣容,要說演技有演技,要顏值有顏值,要戲骨有戲骨,要影帝有影帝,要影后也有影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井寶和藏族演員曲尼次仁都表現非常出色。
據悉,目前井柏然的個人總票房為92億,
如果《攀登者》總票房突破12億,井寶將有望趕超王寶強,成為下一個百億男演員。
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一高峰,坐落於中國和尼泊爾的邊境線,珠峰南面在尼泊爾境內,北面在中國境內,
南坡溫暖,北坡寒冷,南坡是季風性氣候,天氣變化有跡可循,易於掌握。北坡是大陸高原氣候,天氣複雜多變,難以預測。
南坡相對平坦,北坡異常陡峭,因此,迄今為止,全世界絕大多數的登山者,都從南坡登頂,而北坡則人跡罕至…
曾有英國登山家預言:人類無法從北坡登頂珠峰…
電影開場就是一段方五洲(吳京飾演)的回憶,學生問他:“我們到底有沒有登上過珠峰?”
帶著同樣的疑問,觀眾也被帶回到那段過去,
1960年,他們的登山隊攀爬到珠峰海拔6800米高度時,發生了雪崩,
曲松林(張譯飾演)被暴風捲走,眼看著就要滑下懸崖,在那個千鈞一髮的時刻,方五洲必須做出一個選擇:救人,還是救攝像機?
為了救曲松林,方五洲將唯一可以記錄影像的攝影機扔掉了,人都要沒了,還要什麼攝影機。
這也是吳京所飾演的這個人物關鍵的價值核心。
按照國際通行的登頂標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登頂者須在頂峰留下標記,作為登頂證據;第二,登頂者須在頂峰拍攝360度影像,以及登頂隊員的照片。
沒有影像證據,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們的成果,兄弟們拿命換來的成果就這樣成了屈辱。
甚至在之後的若干年,一直都在影響著三個人的命運走向....
方五洲回到學校當起了地理老師,他拼命完成的榮耀,換來的卻學生的不理解和嘲笑,
連那塊從珠峰山頂取下的化石,都不被人待見。
然而,這塊化石對於方五洲來說,卻有特殊意義。
它不僅僅是一塊化石,它包裹著方五洲的熱愛和回憶,像一個圖騰或信仰,
他把它送給了自己的一生摯愛——徐纓。
他放棄了老師的職位,轉而做了又髒又累的活——燒鍋爐,
卻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每天堅持體能訓練,
在別人眼裡他是異類,是在逃避現實,是懦夫。
他心裡憋著一股怨氣,終於在1975年,得以釋放。
得知國家再次組建國家珠峰登山隊的那一刻,他哭了,他終於等到了。
這期間,曲松林和傑布,各有各的坎坷和挫折。
另一個人也同樣備受煎熬的,是曲松林,他是那個被拯救的人,卻也是最被人唾棄的人,無數次的被否定,大概自己都嫌棄自己了吧,
後來他酒過三巡,對方五洲說出的那一番話:我救攝像機!完成任務後,我再下去陪你,我再下去給你賠罪!
好無情的一句話,但潛臺詞無非是讓我死,保住攝影機。
難道他真的是一個忘恩負義之人嗎?其實不然,
他只是恨自己為什麼沒能死去,如果他死了,攝影機就保住了,整個登山隊就不用承受這不白之冤…
張譯將一個內心充滿驕傲、憤恨、委屈、壓抑的曲松林,演繹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所有人都在等待這一天...
1975年,他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挑戰,這次曲松林作為全隊副總指揮,他不希望重蹈覆轍,十分重視攝影機以及拿攝影機的那個人——李國樑(井柏然飾演)。
而這次,他的決定對了嗎?
攝影機和生命究竟如何選擇,始終是逃不開的一個話題。
征服那座神山,其實和戰場又有什麼兩樣呢?
本就是一場生命的博弈,這趟旅程很可能有去無回,九死一生。
400多人,最後能剩下的也就只有那幾個人。
其實,有人生理想和抱負的人,內心都住著這樣一個攀登者,
既然選擇上路,他們就早已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曾經有媒體問過曲松林的原型屈銀華:為了登頂,失去了十根腳趾和一根手指,值得嗎?
屈銀華的回答樸實無華:值得。
我相信,無論是曲松林,還是屈銀華,
他們的表達都是真實的,那是一種並非所有人都能理解的,真正的,愛國主義。
雖然這部電影的愛國情節並不那麼明顯,
它也同樣有著他的故事漏洞和引發爭議的地方,比如方五洲和徐纓之間的愛情線成為極具爭議的一個點。
但講真,這條線並不是主線,也並不像很多營銷號所說的,是一部愛情片。
這樣說的人,我只能說,你要麼還沒看,要麼是沒看懂。
方五洲和徐纓的關係,自始至終都停留在彼此愛慕和彼此成就中,並沒有在一起大撒狗糧,
向國家彙報,完成任務,登頂成功也不再只是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國家的驕傲。
這種使命感,使得他們義無反顧,而令人遺憾的是,只有少部分人看懂了他們的愛情。
登山的魅力,究竟在哪裡呢?
人生不易,我們選擇安逸,不應該是人生的常態嗎,好好活著不好嗎?
雖然,這部電影雖然並不如預料那麼火爆,也不是那麼完美。
但具有一定的哲學意義,它剔除了揭露人性這樣一個小命題,而是上升到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生命與理想更高格局的反思。
可以說,這是一部很政治的電影,也是一部很有意義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