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作者/劉景慕

本週一,一場天災驚動了全球。在紐西蘭的白島上,突然遭遇了火山爆發,造成5死47傷,8人下落不明。或許是冥冥中的註定,3天后,一部名為《天火》的電影在國內上映,劇情和這條新聞如出一轍:在一座風光美麗的旅遊勝地小島上,在火山口附近建起了一個度假酒店,就當遊客們在火山口周圍欣賞美景之時,火山突然爆發,人們紛紛逃生。

《天火》由昆凌、王學圻領銜主演,竇驍、詹森•艾薩克特別出演,12月12日上映。可惜的是,大概是對此類“中國產大製作災難型別片”固有的偏見,這部電影在上映前期,很多人並不看好這個專案。然而,上映後,則發生了口碑逆轉,不少觀眾都“真香”了。

“王學圻和昆凌的父女情也太好哭了吧!”“昆凌的演技超出預期。”“劇情緊湊、特效逼真,是部好看的閤家歡電影。”在看完以後,很多觀眾留下了這樣的評價。

實際上,這種災難型別片,向來是檢驗一個國家電影工業化能力的試金石。需要多個部門、技術、人員,包括資源上的配合,才能完成這樣一部視效上的“滿漢全席”。而幾年前的中國市場,尚且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載起此類電影的體量。加之一些所謂“視效大片”的慘敗,讓市場和觀眾們對中國產的此類片子總有PTSD般的“偏見”。

儘管年初的《流浪地球》振奮了業內人心,很多人都表示,這部電影在國內電影工業化方面有著里程碑式的的意義。然而快一年過去了,市場上卻沒有第二個《流浪地球》。

現在,《天火》的出現,或許可以在視效、型別、題材上,接棒《流浪地球》,成為中國電影重工業的又一位探索者。

拍災難題材不易,拍中國災難題材更不易

大型災難型別片,在國內一直有市場。

從當年的《2012》到《後天》,在國內均收穫了不俗票房和良好口碑。這也反映出,此類片子在國內有著很大市場空間。然而數年前,中國電影市場尚且沒有足夠的體量,去承載如此大手筆的電影專案。

由此,《天火》應運而生,2017年底,董文潔帶領亞太未來的團隊開始正式籌備這個專案。

《天火》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座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的小島“天火島”,一位商人在島上的火山口建了一個度假酒店。然而,年輕的地質學家李曉夢(昆凌飾)通過新開發的火山檢測系統“朱雀”觀測到火山可能噴發,她同為地質學家的父親(王學圻飾)也在此時來到了小島,試圖勸曉夢離開。然而火山即將爆發,所有人的生命都危在旦夕……

很明顯,這就是一部需要大製作的“視效大片”。而《天火》穩穩接住了這個挑戰。

先來看這樣一組數字:《天火》中共有2000多個鏡頭,其中視效鏡頭佔比達到80%;全片共1881位電影人蔘與;為確保能構建真實的災難場景,劇組拍攝過程中消耗了500公斤炸藥,採購了20噸火山灰;專案籌備歷時5年,拍攝及後期製作耗時2年。

從這些數字中,就足見《天火》製作團隊對這個專案的用心。

事實上,《天火》的主創團隊,也是各有來頭。來自英國的導演西蒙·韋斯特,對此類商業型別片駕輕就熟;同時,這部電影的特效團隊,也同樣是製作過李安《少年派》特效的團隊;總製片人兼總出品人董文潔,曾製作過《尋龍訣》、《萬箭穿心》等成功專案,既對電影具有足夠敏銳的商業嗅覺,也對內容本身有極強的把控能力。

對於一部大型災難片,天馬行空的想象之外,也需要有足夠堅實的科學依據打底。為了增強影片嚴謹性,同時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團隊在籌備劇本的時候,就拜訪了國內眾多地質學家,以及中國火山研究專家,來獲得科學理論方面的支援。

除此之外,視效和美術團隊為了讓畫面更逼真,對全世界範圍內的火山做了深入研究調查,力求打造一個真實的火山。於是在片中,流動的灼熱岩漿、燃燒後的火山灰,重重霧靄,都極其生動逼真。包括片中出現的熔岩霧靄靜電這一火山爆發後的“奇觀”,也得以完整地展現。

“我們的劇本原來設計的是人禍,建火山度假村挖管道破壞了地脈,觸發了火山的爆發。”董文潔向小娛透露,想以此來警戒人類不要隨意破壞大自然。然而,專家們告訴團隊,火山的爆發完全是大自然的力量,人力根本不可能觸發或改變。因此,才有了片中火山“毫無徵兆”地突然爆發,更顯露出在“天威不可侵犯”的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渺小。另外,在情節方面,李曉夢一行人通過給大壩洩洪轉移岩漿噴發路線,救出當地村民的橋段,也同樣有科學依據。

火山噴發時山崩地裂、灼熱地足以融化一切的岩漿淌出地面、如山呼海嘯一般的火山灰覆蓋全島、夾帶岩漿的飛石流星一般砸向人們……有了這些部門之間的通力配合,才有了觀眾們在銀幕上看到的震撼場景。

什麼才是中國人喜歡的好“大片”?

團隊的努力也看到了結果。《天火》昨天上映後,就不斷地收到好評,此前業界對這部電影的不看好,此時也開始消散。不少觀眾在看完以後表示“真香”,資料調查顯示,有70%的觀眾“被感動”。

《天火》的口碑逆轉代表了什麼?到底什麼才是中國人喜歡的好片子?

首先當然是爽快的動作戲和精彩的剪輯。對一部視效大片來說,這些元素必不可少。導演西蒙·韋斯特十分擅長於拍攝動作戲,在動作、災難大場面的駕馭能力十分優秀。

事實上,為了解中國觀眾的喜好和口味,在拍攝期間,團隊將《戰狼2》等深受國內觀眾喜愛的同類型影片,每一個爆點、淚點、情緒點記錄下來,包括觀眾更喜歡哪幾場戲,都進行了拉片分析。這樣,才保證了《天火》的剪輯上的張弛有度,並且將每一個情緒點都精準地踩在了觀眾的觀影節奏上。

在電影裡,作為地質學家的李文濤常年奔波在外,極少有時間陪伴女兒李曉夢,導致母親在一次火山爆發去世後,李曉夢對父親更加疏遠。其實,這種父女關係,也是當今中國社會中最常見的一種親子關係,也很能打中一部分人的痛點。而李文濤對女兒深沉如山的父愛,同樣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下親情的一種體現。

但這種不表達的愛,一定會帶來女兒的不解。“你要我安全,我要的是安全感!”影片中,當李文濤執意要將女兒帶離這個即將爆發的火山口時,李曉夢終於表達出了她內心一直以來對父親的怨與痛。在逃生的過程中,生與死的考驗面前,父女關係逐漸和解,李曉夢也理解了父親的苦心。有了這樣一個完整的人物弧光,觀眾們才會在最後,父女重逢之時感動落淚。

另一場“催淚”戲,戲眼在酒店老闆哈里斯身上。其實影片一開頭,這位商人出場十分鐘不到,始終帶著一身利慾薰心的銅臭氣。所以到了最後,當“天火”降臨,當他願意放棄自己的生命,送小女孩珊珊上救生船,並把自己的“幸運表”送給珊珊,執意要與酒店共存亡,等待遲遲未歸的妻子之時,這種巨大的反差,從這位“重利輕別離”的商人身上,看到了他的善良與擔當,以及對愛情的堅定。當他被岩漿擊中,觀眾才格外痛心。災難之下,人人自危,可總有人性的光輝,從黑暗的裂隙中緩緩照進人們的內心。

誠然,優秀的文戲,離不開細節的襯托。一部優質的影片,除了要控制得了大場面,也同樣著眼於細節。《天火》也很充分地做到了這一點。

這樣對細節的“死摳”,在片中還能看到很多。

“我們的每一位主要角色,每套衣服,都做了20套。”董文潔說,這是因為根據人物、環境的狀態不同,人物身上的衣服也會有不同。從一開始的乾淨整潔,到火山噴發後髒兮兮,甚至有損壞的樣子,都需要提前做好,以便在不同場景及階段時穿上不同的衣服。

此外,片中的“英雄車”,帶著李曉夢、李文濤等一行人逃離火山噴發的那輛吉普車,劇組也同樣準備了6輛備用車,分別處於不同狀態。從嶄新到破舊“半殘”,再到最後墜毀懸崖,每一輛都提前準備好。還有爺爺手裡的羅盤,也是導演從古董市場淘來的“寶貝”。

製片人中心制對於商業大作的天生優勢

《流浪地球》一年後,終於出了一部可以在視效、題材、型別的創新上接棒的作品《天火》。這樣一部作品,背後是如何運作的?又可以給業內提供怎樣的方法論?

“這部電影,充分展現出製片人中心制的優勢。”董文潔告訴小娛。對於一個製片人而言,電影要服務於兩端:投資人和觀眾群體。既要讓投資人有錢賺,同時也要保證內容品質,讓觀眾滿意,二者缺一不可,天平一樣重。

通過製片人的多方平衡,不會讓內容過於遠離觀眾,也會控制成本,讓投資方放心。對於一部商業片來說,這樣的運作方式是很穩健的。《天火》就是這樣一部典型的製片人整體把控的專案。

在劇本籌備好以後,董文潔和團隊便開始接洽導演。國內外的導演見了不下二十個,不是沒檔期,就是擔心自己駕馭不了這樣的題材。最終才定下西蒙·韋斯特,由他擔任導演。“選擇他一是因為拍攝期間他正好有檔期,二也是看到他的作品後,發現他對此型別的電影非常有經驗。我們就一致決定起用他。”

儘管是國外導演,但在董文潔看來,《天火》是一個國外導演服務於中國出品方、中國製片人的專案。總的來說,主操盤手還是中方。

有些事件,歐美人是這樣反應的,但中國人或許完全相反。如果不符合常理,就會顯得彆扭。“因此,在文戲方面,導演會很信任地將指揮棒交到我們手上。”另外,在拍攝過程中,導演也會經常問演員,“這樣表達你舒服嗎?這是不是你想要表達的?”以此來保證人物表達的“本土化”。

此外,在劇本創作上,董文潔也請到了美國編劇和中國編劇來共同創作。美國編劇負責按照好萊塢經典三段式結構給出劇本框架和主故事線,由中國編劇來將其進行本土化改造,加入更多中國元素。

“做電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能最終上映已經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董文潔說,對《天火》這幾年來的籌備過程,箇中辛苦也不願多提。但對她來說,底線是對得起投資人,對得起觀眾手裡的電影票,專案完成度高,拿出去不丟人。

在這部電影背後,毫無疑問地,凝結了無數電影人的心血。作為一個探索中國電影重工業的先行者,《天火》為業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也讓更多電影人有信心和勇氣,去挑戰更廣闊的天空。而勇於探索和勤於挑戰,也正是中國電影行業邁進新階段的基石。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李蘭迪穿中戲校服騎單車,有誰注意她把腳放哪?一般人模仿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