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罐頭 編輯|樸芳
時隔多年,高滿堂、孔笙、侯鴻亮這對黃金組合,再次合體了。
回想三人以往合作過的作品,《闖關東》、《鋼鐵年代》、《溫州一家人》……部部是經典的年代大戲。
此次的脫貧攻堅大戲《山海情》,也同樣在現實題材處深度發力。這部劇是由高滿堂任劇本策劃,王三毛、未夕、小倔、磊子、邱玉潔、列那編劇,孔笙、孫墨龍執導,侯鴻亮任製片人。
劇名中的“山”代指寧夏,海代指福建,講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國家東西協作政策的引導下,福建對寧夏進行對口幫扶,與西海固人民一起將風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除黃金班底外,演員陣容也足夠強大。該劇由黃軒領銜主演,張嘉益、閆妮、黃覺、姚晨、陶紅、王凱特別出演,熱依扎、黃堯、白宇帆、尤勇智、胡明、姜冠南、王莎莎主演,郭京飛、祖峰、白宇、郎月婷友情出演....這在近兩年頻出的主旋律劇作中,也稱得上是Top級水準。
已經提前看過正片的犀牛君可以負責任地說,《山海情》的劇作質量,在滿足大眾預期的基礎上,或許還能帶來些意外之喜。其對主旋律劇作傳統創作模式的衝擊和更迭,頗具震撼效果。
2021年1月12日,開年大劇《山海情》將登陸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播出,深圳衛視黃金檔跟播,騰訊影片、優酷、愛奇藝三家網路平臺會員22:00跟播衛視,非會員次日22:00更新。
難得一見的五臺聯播“大陣仗”,已經拉開序幕。
以力量感破局
塑造苦樂交織的村民群像
看片前預想過,黃金班底的誠意之作,大機率不會落入主旋律創作的窠臼之中。
但真正看到《山海情》時,這股“衝”勁還是遠超預期。
沒有領導講話、沒有微服私訪、沒有“刁民”胡鬧,劇集以反套路的方式“生猛”開篇。海吉縣吊莊移民辦公室裡,脾氣火爆的楊縣長(閆妮飾)正因為一批移民從玉泉營逃回湧泉村的事情,大聲訓斥著張樹成主任。儘管鏡頭中樸素的衣裳和四壁蕭條的辦公室所生出的濃郁年代感,分散了不少注意力,但楊縣長與以往扶貧劇中“如沐春風”式的幹部形象所形成的強烈反差,還是讓不少觀眾,倒吸一口涼氣。
這在開篇就把劇集的基調立穩了,隱約可以感受到,《山海情》不是抒情派的扶貧故事,反倒是充滿了凜冽的力量感。
在這你來我往之間,吊莊村移民工作中七個“逃兵”所釀成的戲劇衝突就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山海情》並未將“怎麼做”作為戲劇表達的重點,幹部們並不是劇中的絕對主角,而是將大量的鏡頭聚焦在村民身上,形成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一整套完整的邏輯鏈。
劇中透過對村民生活的寫實捕捉,使上世紀90年代海吉縣扶貧攻堅工作的困難性,得到了最直觀的呈現。只長洋芋的山溝溝,風沙漫天、蚊子像蒼蠅一樣大的戈壁……透過“逃兵”們的負面反應,在非煽情的方式下,對當時的民生之艱難做出了細緻的刻畫。
同時,村民們與村長、主任的唇槍舌戰,金句連連,頗有些輕喜劇的元素在。即便是在遍地黃沙的艱難處境中,也依然攢著股心勁在。放映廳中笑聲與沉默交替出現。
整體看下來,《山海情》的敘事不可謂之不宏大。這份“宏大”,不在於敘事維度,而在於濃縮在其中的時代洪流,以及對人細微的刻畫。
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的村民群像、金沙灘的建設、福建對寧夏的對口援助、預告片中沙粒漫天的戈壁變成了綠水青山……23集的體量,承載了二十餘年的滄桑變化。
打破說教式的“聖人”論
在《山海情》中,對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農村風貌的刻畫,做到了超出預期的還原。
這份還原,不僅體現在佈景、服化道等“初階”標準上,而是更見於細節。
在第一集中,馬得福(黃軒飾)的青梅竹馬水花(熱依扎飾)被父親強迫嫁給苦水村的安永富,水花心有不甘,選擇了扒火車逃走,彩禮收了,媳婦跑了,苦水村的人自然來討說法,湧泉村與苦水村間的“戰爭”,就這樣爆發了。在這場既動手又動口的戰爭中,資訊含量很大。僅是一個水窖、一頭驢、兩隻雞、兩隻羊組成的彩禮,在當時就足矣用“豐厚”來形容,且成為兩個村的爭端。在濃厚的故事氛圍中,一窮二白的農村真實圖景躍然紙上。
與水花一起扒火車逃離的,還有馬得寶、麥苗、水旺、尕娃幾個村裡的孩子。被半路抓回家的馬得寶被父親拿皮鞭抽得皮開肉綻,嘴裡聲嘶力竭呼喊著的卻是“不想一天三頓吃洋芋”,具有相當的感染力。
《山海情》中諸如此類細節發力,以側面描寫展現民生之艱的片段有很多。其中的貧窮與苦難,是在許多人認知之外的,不刻意、不誇大,卻觸動人心。
同時,《山海情》相較於其它扶貧劇而言的又一獨特之處,是對人與自然的關係刻畫得鞭辟入裡。
移民們去往金灘村的路上遭遇沙塵暴的片段,在震撼之外,又生出了幾分絕望。因地致貧的辛酸與困苦,在僅有幾秒鐘的漫天黃沙裡得到了深刻的詮釋。西海固歷經兩代人的努力而蛻變的故事,遠比歌功頌德的讚歌,來得更有力量。
《山海情》中的基層幹部們,並不是大開金手指,充滿了人性光輝的英雄。
張主任在吊莊村移民工作中遇到困難,並不是靠以往扶貧劇中幹部對村民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解決,而是在老支書和馬村長的配合下,才得以完成。偷吃扶貧珍珠雞的馬村長,也是為了兒子,才肯鼎力相助。
在《山海情》中沒有自我犧牲、自我奉獻式的說教,將扶貧工作的成功歸因於個別人的努力。而是將時代大環境,以及魚龍混雜的真實農村風貌一併刻畫出來,體現出了中國蛻變的歷史必然性。
真正做到了平民視角、國家敘事、國際表達。
什麼是大眾所喜歡的主旋律?
戲裡戲外,《山海情》都在與時間賽跑。
據導演孔笙透露,《山海情》的劇本出的比較晚。即便在時間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仍然為劇本創作留下了充裕的創作時間。“好的劇本是成功的一半”,即便後期主創全員加班,也不犧牲打磨劇本的時間,這份態度為《山海情》的驚豔品質埋下了因。
整體看下來,以絕對的誠意打磨劇本、不說教、不煽情、細節處見真功夫,或許便是《山海情》打破窠臼的幾個關鍵節點。
此外,《山海情》在語言風格上,也衍生出了新“玩”法。製片人侯鴻亮在看片會上透露,《山海情》會推出原聲和配音兩個版本,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將播放配音版;東南衛視、寧夏衛視及跟播的深圳衛視將播放原聲版;騰訊影片、優酷、愛奇藝將同時上線原聲版和配音版兩個版本。
語言風格的突破所帶來的衝擊力是巨大的,在九十分鐘的看片會上,西北方言從始至終在放映廳中響徹,為觀眾營造了一場沉浸式的觀劇體驗。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遍地是黃沙的西北固與質樸的西北話,有著天然的契合性。操著西北話的角色們一開口,地氣就通上了。角色們的性格、喜怒哀樂,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得以呈現,更貼近生活,帶來了更強烈的真實感。
同時孔笙導演也表示,方言的運用,不僅能夠展現濃郁而又深厚的地域文化,豐富人物形象,幫助觀眾入戲,也營造了強烈的喜劇性格調,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在當下的影視劇中,以高還原的筆觸塑造年代背景,對時代風貌與地域文化進行深度解讀,再以當地語言進行詮釋的作品,可以說是稀缺資源。同時,也是一場具有高度沉浸感的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