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首先,感謝電影《攀登者》將1960、1975年兩次中國登山隊隊員攀頂珠峰的事蹟搬上銀幕,讓更多人了解到那些年裡、那些英雄們“為國登頂”的壯志豪情。

要知道,在那些年裡,中國的經濟狀況、綜合國力遠無法與當今相比,甚至連登山隊員們補充熱量的巧克力都需要從國外進口。裝備、後勤、組織等方面,也都均有不足。

所以說,他們的登頂成功堪稱是一個奇蹟,一個叫做“中國紅”的奇蹟。

正因如此,珠峰的登頂成功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地標,曾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人們。我想,當下也依然有著綿延不斷的精神力量,不論時代如何變化,我們都有義務將這些精神財富傳承下去。

而作為一部電影作品,吳京、張譯、章子怡等參演的《攀登者》對於具體的史實部分還是有所取捨和裁剪的,這是可以理解的。本文閱讀多篇論文史料,嚴謹考證之後,整理出三個相關問題,在觀看《攀登者》之前,對於這些問題的了解,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看懂電影的前因後果。

首次登頂為什麼沒留下影像證據?

中國登山隊曾在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峰。

但為什麼首次登頂沒能留下影像資料的證據?

在影片中,作為重要的故事線索之一,這也是第二次攀登的一大原因。電影中其實做了藝術化的處理,講述了吳京飾演的方五洲為救下張譯飾演的曲松林而不得不拋棄攝像機,曲松林也是為此充滿內疚並始終抱怨方五洲。從電影藝術的角度而言,這樣的情節設定也為後來曲松林(張譯 飾)整個的人物形象變化做出了呼應。

吳京、張譯

但其實,真正歷史可能與此有些出入:

① 到底有沒有帶攝像機?

1960年5月23日中午,中國登山隊的隊員們終於來到了海拔8500米的突擊營地,並將在這裡做休整後,對剩下380多米的峰頂發起最後的衝擊。但營地眼前的景象卻是出乎登山隊員們的意料,這裡一片狼藉,什麼補給都沒有了,就連本該有的10筒氧氣罐,也只剩下8筒,而且還都是不滿的狀態。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登山隊員們果斷做出決策,輕裝上陣,只攜帶了氧氣罐、睡袋、寫字的紙筆一架攝像機以及韓復東交給他們的國旗和毛主席像。

然而等待著他們卻是被稱為連鳥兒都飛不過去的珠峰“第二臺階”,也是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最後一道天塹難關。這道“臺階”坡度為70度左右,陡峭而光滑,幾乎找不到任何攀登的支點。

第二臺階

折騰到第二日,1960年5月24日晚19點多,中國隊的四名登山隊員才用人肉梯子的方式通過了這裡(上圖中的第二臺階是後來拍攝的,當時並沒有梯子)。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的第二次攀登,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經驗,事先準備了金屬梯,用了一天多的時間固定,才有了後來“第二臺階”上被稱為“中國梯”的梯子。

② 為什麼攜帶了攝像機卻沒能留下影像資料?

其實,確切的來說,是沒能留下有力的影像證據。因為登頂之時,正是夜裡,當時中國技術下的攝像機並不能保證夜晚拍攝的清晰度。下峰頂時,在海拔8700米處也拍過兩個鏡頭,受限於攝像機,同時也是登山隊員們在惡劣環境下大量消耗體力之後的緣故,鏡頭拍攝地晃動而模糊。

而這些模糊、黑暗的鏡頭,並不能成為登頂成功的有力證據。

登頂隊員留下的毛主席像和五星紅旗

當時,登山隊在山頂留下的物證(五星紅旗包裹著的毛主席像),後來國外登山隊從南坡登頂並未發現,所以國外輿論一度並不承認1960年的這次登頂。直到1975年中國的第二次登頂,方才找到了當年留下的物證。當然,時至今日,國際上早已承認了中國登山隊的珠峰登頂。

為什麼非要趕在當年登頂?

在《攀登者》中,中國登山隊接連遭遇到挫折,錯過了最好的登頂視窗期,作為氣象科研人員的徐櫻(章子怡 飾)認為當年視窗期比往年多3天,在她的堅決要求下,登山隊員們眾志成城、再度嘗試,最終取得成功。

人命關天,為什麼一定要在這一年登頂呢?第二年或者再緩緩不行嗎?

這就要還原歷史背景,其中是有很多直接原因的。

① 再怎麼,也不能輸給日本

1972年中國登山隊重建,並計劃在1976年再次進行攀登。

但就在這個時候日本方面的一則通告瞬間打亂了中國登山隊的計劃。1975年,日本登山協會宣佈,日本登山隊員田部井淳子計劃在該年5月登頂珠峰。如果她登頂成功,那麼,她就將是世界上第一個登上珠峰的女性。

田部井淳子

再怎麼,也不能輸給日本方面。

於是,《攀登者》中曲尼次仁扮演的“黑牡丹”的原型——潘多,跟隨著登山隊一同嘗試登頂珠峰。

② 田部井淳子還是登上了珠峰

1975年5月4日,當中國登山隊隊員向著峰頂衝鋒的時候,隊長鄔宗嶽不幸犧牲。時年40多歲的鄔宗嶽,扛著攝像機走在突擊隊的後頭,為了拍攝的效果而並未與其他人編組,一人獨行,以至於最後掉隊時都未被及時發現。

在發現鄔宗嶽不見之後,登山隊員們尋找、搶救,致使體力一定程度上受到消耗。懷著悲傷的心情,同時也是為了安全起見,體力不足的中國登山隊的隊員們不得不下撤。

鄔宗嶽

鄔宗嶽的犧牲是誰都不願見到的,但某種程度上而言,也確實延宕了中國登山隊衝頂時間。

而1975年5月16日,日本登山女隊員,田部井淳子,成功登上了珠峰,成為了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性,而至此,中國登山隊無法接受第二年再登頂的方案。但田部井淳子的登頂成功還是比中國女隊員潘多早了11天。

但為什麼還是會說潘多創造了歷史呢?

因為潘多是首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田部井淳子則是從東南坡攀上的。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9名成員登上珠峰,潘多成為首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

以潘多為原型的黑牡丹

蘇聯曾幫助我們訓練,卻又為何寫信質疑我們的登頂?

在電影《攀登者》中還有這樣一個情節,方五洲(吳京 飾)作為首次登上珠峰的中國登山隊隊員之一,卻遭到了蘇聯方面教授的寫信質疑真假,這也是影片中他積壓在心頭十幾年的沉重包袱。

那麼,真正的歷史中這段過往到底是如何的呢?

① 蘇聯到底有沒有做過相關的幫助?

上世紀50年代,中蘇關係密切,蘇聯方面表示願組織聯合登山隊一起攀登珠峰。

1955年,蘇聯邀請中國登山隊員一同攀登了團結峰(海拔6773米)、十月峰(海拔6780米)兩座高山,中國派出4名隊員,並最終與蘇聯登山隊一起成功登頂。這或許就是《攀登者》中所謂的方五洲等人赴蘇“學習”的經過。

為此,中國成立了中國登山隊,計劃在1960年5月登頂。

② 蘇聯教授為何還寫信質疑?

不過,中方很快就發現,對於珠峰的登頂一事,蘇聯並沒有想帶上中方,而是企圖獨享榮譽。中方必然不能接受,多次嚴正交涉,再加之一些眾所周知、那個年代裡特殊的原因。後來,蘇聯基本就斷了對於中方的資助,包括技術、物資上的資助,蘇聯方面甚至聲稱蘇聯登山隊已經解散,無法與中國登山隊合作了。

中國登山隊只能靠自己。

1960年,中國登山隊就這樣在沒有航測、沒有線路規劃,完全靠著一股拼勁,甚至在最後衝刺階段氧氣供給不足、食物缺乏的前提下,完成了登頂壯舉。

而蘇聯方面的質疑,恰恰體現了這次登頂行動的艱難和不可思議,他們不願意相信中國在那個年代裡能夠登上珠峰峰頂。

綜上

綜上,便是電影《攀登者》中可能牽連到的一些前因後果,希望對於各位影迷們的觀影能夠有所幫助,也預祝《攀登者》票房大賣。

參考資料:

1、登頂珠峰60年[J].當代勞模,2013(06):34-39.

2、謝建平.中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J].文史天地,2016(11):89-92.

3、譚星宇.登頂珠峰的中國英雄[J].對外大傳播,2003(06):47.

4、孫連宇. 振興攀登者 時代逐夢人[N]. 瀋陽日報,2019-06-03(006).

5、劉豔波.人類首次從北坡征服珠峰[J].檔案春秋,2019(06):14-15.

6、許悅. 珠峰腳下的十年之約[N]. 中國科學報,2019-09-11(002).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敬業的歌手才會被尊重,作品才會成為經典,周華健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