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看作舶來品的脫口秀在內地從陌生到熟知,一般受眾印象中的代表人物諸如黃西、單口相聲方清平、海派清口滑稽戲的周立波等、後續諸如長得有幾分相似於張嘉譯的那位帥小夥王自健、再後續王建國、李誕、池子等、進而新近如貌不揚之北方女子李雪琴等。
脫口秀第三季看過幾期,參賽節目據說大火亦不知從何說起,是冠名商廣告陣容嗎?受眾群體廣泛統計數字上規模嗎還是?不過相比日益落寞的電視節目一度缺乏創新倒覺得其靚麗無比,因為你實在找不到切換理由的同類競品。搞笑的趙家幫麼?
出品方14年誕生的上海笑果文化搞脫口秀被稱為上海文化一張名片,官方&媒體支援有多少尚無定論。但一想的確從30年代的老上海滑稽戲到海派清口一直在全國得不到認可,直到周立波同志來個小高潮,不想這貨又喜歡搞事,實在難以扶上牆。此後出了個頗似張嘉譯的傢伙王自健,頗有文采,形象上無江湖戾氣,段子及表演相當不錯,從此迎合網際網路熱詞所謂段子造梗時代到來。
縱有媒體炒作及所謂的爆倉亦只不過繁華表象,因為講段子加上合適的表演以及時間超短貌似能力要求並不高,要不3期新人巨多而且表現不俗,諸如王勉、楊笠、李雪琴、程璐等。炒cp、調侃及碰瓷明星套路大媽聊天式的簡單直接。雖可說高手來自民間,但若想成長為獨立長期且具有流量號召力明星實在太難。那即如此僅憑靠《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de笑果文化商業收割又能幾何呢?且不說公司內務治理如法院執行、池子、卡姆、黑尾醬等負面事件。
與趙家幫受眾群體廣泛不同,人家百姓喜聞樂見,絕對符合電視觀眾普遍群體。受過高等教育群體構成能有多少呢?正如評委席上的評委“老羅”們理解所謂的梗都要慢半拍。受制於小劇場演出的脫口秀如何走進廣泛且發展成不同異化且連續的版本有如相聲、趙家幫等經久不衰實在是艱難考驗~ 明星運作制還是商業公司運作制孰優孰劣還不好說,觀眾可以為趙本山或周立波本人買單,但會給李誕、池子、Rock、李雪琴等人不演出而買單嗎,答案自然是早得很,本人絕對不會。
圈內有人估算全國各地脫口秀俱樂部的線上線下演出,目前整個行業的盤子至少會有上百億市場。理論上,每個人都需要喜劇,但過於樂觀。據財經媒體披露,笑果文化在去年完成B輪融資後,估值達到30多億。小劇場雖則一票難求,但這並不能說明啥,還請“誕總”們不要飄飄然,好好想想脫口秀的未來。據悉,笑果文化計劃在未來的5至10年間,打造屬於中國的未來“喜劇+”概念生活區,一個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一體化的笑果喜劇街區,引導沉浸式生活化喜劇消費,力爭帶動中國喜劇文化的世界地位,構建成熟的世界領先的喜劇文化場景。如此不在內容上發力,卻在商業上玩起花樣,實在令人堪憂~大家要思考的是萬一笑果文化解散了這難得一現的脫口秀怎麼辦?不過說實在的,脫口秀的確魔力強大,在強調口才溝通及自秀的年代,即使不能自娛,提高自身職業競爭力方面也頗有必要,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