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將會講述我個人對於《我和我的祖國》中七個故事的觀感,也會很個人的給七個故事排序,可能我喜歡的故事你不喜歡,我不太喜歡的故事你又很喜歡,沒關係,你可以回覆我說出你自己的排名先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與觀點,我尊重你們所有人對這部電影中七個故事的喜好,也希望大家能尊重我的個人觀感,希望大家節日裡過得快快樂樂的。
以前是不大愛看N個故事合集而成的電影的,就覺得這種電影好像一鍋燉一樣,有東拼西湊之嫌。
等看完《我和我的祖國》從影院出來的時候,我倒是有點理解王境澤大兄弟了。
七個無任何關聯的故事合成一部電影,進影院之前我的期望值是偏低的,出影院後我的回味值卻是挺高的。
這7個故事濃縮了我們國家成立70週年以來的大事件,探討了普通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老實說,七個故事水平上略有點差參不齊,倒也沒有達到那種好得太好,差得太差的地步,但依然會感覺到這種高低之分,忍不住就要在心裡給這七個故事排一排隊。
我會根據我自己的感受從我個人最喜歡的故事往下寫。
我最喜歡的故事:《奪冠》
沒有辦法,這個故事代入感太強,作為江蘇人,聽上海話是毫無壓力,而小男孩撥弄天線看電視的事在我們小時候,哪家小孩沒幹過?這個故事裡有我滿滿的童年回憶啊。
這個故事非常符合徐崢的風格,小男孩在整個故事裡就是不停地跑,跑上樓梯“救”天線,跑下衚衕追小妹。
“救”天線,是為了讓大家收看84年奧運女排決賽;追小妹,則是為了自己。於是在家國大事和私人小事之間,小男孩奔波不停。
最終小姑娘要遠走了,天線也倒下了,小男孩彷徨之間不知道是該回去“救”天線還是追上小姑娘送出自己的禮物。
正在此時,一面碩大的國旗橫空出世,小男孩看得都呆了,猛然間大喊一聲,停下了追小姑娘的步伐,回頭往樓梯上跑,如同一個小超人一般高高舉起天線,終於讓全衚衕的人看到了中國女排最後戰勝美國的那一幕。
不喜歡的人可能會說小衚衕裡怎麼可能會出現那麼大一面國旗?衚衕裡當然不會出現那麼大一面國旗,那面國旗是小男孩內心的對映,當他每一次修好天線讓電視畫面恢復,衚衕鄰居為中國女排的每一次得分而加油吶喊時,就已經在他的內心種下了一顆名叫“祖國榮譽”的種子。
終究在那幾次三番的來回奔波中,那顆種子最終綻放成鮮豔的花朵,成為衚衕裡最耀眼的那顆星。
不喜歡的人可能還會說一個小男孩怎麼可能那麼短時間就形成如此高尚的人格?那麼我來告訴你,首先這是一部電影,且是一部電影中的一個故事,有時長限制,徐崢只是通過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是如何和自己的祖國站在一起的,這根本就是影視劇常用的手法。
小男孩因為“救”天線終究失去了和小女孩最後的互動,他當然也不高興了,難道你看不到他最後哭著鼻子撲進自己父親懷裡那一幕嗎?父親問他怎麼哭了,他就差沒說:“我太南了。”
他的那一哭,裡面包含著多少感情?有中國女排奪冠後的激動、被鄰居拋到空中的興奮、有沒能把禮物送給小姑娘的失落、有家裡天線品質太差的埋怨,他終究還是個孩子。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不合理的地方,小男孩追小女孩,那才差幾步啊,分分鐘追上去交代一下送完禮物,真不耽誤你拯救天線,強行讓小男孩陷入兩難境地,略有瑕疵吧,但無法掩蓋我個人對這個故事的喜歡程度。
排第二位的故事:《你好北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葛大爺終究是你葛大爺,一個人撐起了這整個故事,說實話,這個故事巧合性太多了,從頭到尾幾乎全是靠巧合來製造戲劇衝突,可他就是把人給牢牢抓住了。
葛優飾演的是一個非常可樂的北京計程車司機,本就是個愛顯擺的主,抽獎得了張奧運開幕式的門票,到處得瑟,逢人就說,原本這張門票他是想送給自己兒子當生日禮物的,但最終他將門票給了汶川來的小男孩。
整個故事沒有刻意拔高,尤其沒有像某些小品裡一樣讓主人公在最後說一段大道理,葛大爺就那麼牛,票一給,“拿走,我再去問薩馬蘭奇要。”
你就覺得這人物特真實,你就相信身邊會有像葛大爺這樣的北京計程車司機。唯獨不好一點就是故事太巧合了,雖然最後沒講大道理,但看著……還是像個小品。
排第三位的故事:《白晝流星》
看到這,我發現有同志開始撇嘴了啊,先別忙著撇,我就這麼說,七個故事中,這個故事寓意最深,你可能會覺得這個神舟返回艙返航和兩個小年輕八杆子打不著一塊,其實兩者息息相關。
故事起始是兄弟倆從少管所放出來回到內蒙老家,然後李叔收留了他倆。
首先,這個李叔在內蒙這地方幫助大家脫貧致富已經是大半輩子了,他看出倆孩子心地不壞,他相信自己能把這倆孩子給教好。
陳凱歌其實就用了兩件事來改變這倆孩子,第一,偷錢事件。
這其實是個意外,做哥哥的確實偷了李叔的救命錢,但李叔最終是選擇維護了他,最終偷變成了借,做哥哥的表示自己一定會還,李叔相信他說的話。
這件事起到了兩個作用:一是讓倆小孩明白自己的問題;二是倆小孩為了還錢就會努力勞動。李叔通過這種寬巨集大量的方式讓倆孩子走上正途,歸根結底,李叔還是希望兩人能夠自力更生。
第二件事,就是神舟返回艙的白晝流星。
李叔帶著他們來到返回艙著陸的地方,讓兩人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在將他們拉回正途的同時,讓他們建立起完整健康的人格。
在整個故事中,李叔不斷地告訴他們,要站起來,有一幕弟弟扶著那羊問:小羊要怎麼才能活下去?李叔說“只有它自己站起來,才能活下去,你不可能一直扶著”。
脫貧致富,只有自己努力勞動才能做到,你不能指望別人天天救濟你。航天事業亦如是,這是我們國家自己努力鑽研多年的成果,如果天天依賴外人,我們的航天事業又如何發展到這般勢頭?
往大了說,國家對航天事業的投入,往小了說,國家對貧困地區的脫貧工作,從來都是一視如仁的,這個故事就是以小喻大,你們都是回鄉的人,你們對於國家來說,同等重要。
返回艙劃過天際,是我們祖國的白晝流星,它代表著我們祖國的強盛;李叔則是兩孩子的白晝流星,讓他們站起來成為真正的人。
當返回艙落下地面的時候,這個故事差不多就可以結束了,只是沒想到,最後沒處理好,倆小孩闖入人群幫忙扶航天員那一幕讓人一瞬間我好像穿越到了七八十年代,在看一部當年的老電影,這一幕實在是太老套了。
排第四位的故事:《相遇》
一個用眼神告訴我們不說話一樣可以把戲演好,一個則用不停的說話告訴我們她的臺詞功底有多牛逼。
這是影片中第二個故事,卻是第一個真正打動我的故事,故事很簡單,為了國家科研工作,眾多無名英雄參與其中,不得不遠離自己的家庭,舍小家為大家,雖然好像我們現在不太流行再說這些,但在那個年代,有太多無名英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來完成國家的使命,死後還默默無聞。
張譯飾演的高遠就是眾多無名英雄中的一個,因挽救損失受到輻射傷害,而任素汐則飾演一個找了高遠很多年的女友,如果算女友的話,兩人終於在一輛公車上相遇,然後高遠因為自己的身份卻不能與其相認,獨留任素汐一人在車上嘮了半天,將自己和高遠相識相知分離的事娓娓道來。
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故事,卻道出了國家的使命,同樣是個以小喻大的故事。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引爆成功,百姓歡欣鼓舞,而高遠也是其中的功臣之一,當他得知這個訊息,自也是高興至極,但在人群之中,他和任素汐卻越來越遠。
任素汐喊著高遠的名字,高遠取下口罩,高興之餘卻有著無法與心愛之人相認之苦,隨即表情轉入悲傷,他伸手欲抓住任素汐,代表著他的內心多想和她在一起,但兩人的距離卻繼續拉遠。
高遠放下手來,看著漫天飄揚的喜報,他又笑了出來,各位,什麼叫不動聲色的表演,這就是。
從張譯上了公車到最後結束,他只說了三個字:“你認錯人了”,好像是五個字,剩下全是眼神,以及最後取下口罩的那段表情,再與《攀登者》裡的章子怡一比,真是高下立判。
我之所以被這個故事打動,不是因為“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我是被這個角色所打動,他讓我相信那一代人為了祖國可以做出多大的犧牲。
事實上這樣的無名英雄現在也有,只是我們普通人不知道而已,要不然又怎麼會叫無名英雄呢。
這個故事的瑕疵就是,張譯這個角色可是受到輻射傷害的人啊,還讓他到處跑,未免有點不嚴謹。
排第五位的故事:《前夜》
知道我看這個故事時的感受嗎?就是:怎麼那麼長?怎麼還沒結束?
這個故事用了倒計時的方式講述,理應是有著非常強大的壓迫感的,但我卻完全沒有任何緊張的感覺,為什麼?兩個原因,一是這個故事講得太囉嗦了,完全可以再壓縮一點。
二是裡面角色太多了,雖然我知道黃渤是主角,可總覺得好像其他角色也各有不同故事,可最後就講了黃渤,其他角色分散了我對黃渤所做的事的關注,那麼自然,緊張的壓力也被分散掉了。
而且很奇妙的是,天安門因為加強了保衛,讓黃渤飾演的角色都無法進入天安門對國旗的電動升降進行測試。可最後呢,因為天安門的國旗被捲入旗杆了,黃渤怎麼做的,直接就闖了進去。
那些進行保衛工作的都在幹什麼?黃渤這樣的行為不直接一槍子崩了?
其實這個故事漏洞還挺多的,但當時看的時候有些地方沒看出來,所以那些漏洞都是別人發現的,我就不復制貼上了。
排第六位的故事:《迴歸》
這個故事同樣是兩條線,國家層面和香港普通市民層面,可惜兩條線都沒有講好,這個故事太平了。
唯一的立意比較好的一方面就是那句“一秒都不能少”,正好對應咱現在說的“一點都不能少”,正是因為祖國強大,我們才能據理立爭。
在普通市民那條線,任達華代表的正是祖國,惠英紅代表著香港,兩人成為一家,代表著祖國的統一,而任達華幫忙校準表的時間,正是意指祖國對香港迴歸的時間“一秒都不能少”。
雖然有那麼多寓意在裡面,但故事依然講得太淺了,國家層面對於“一秒都不能少”與英國談判太過輕描淡寫,好像很輕鬆地就完成了;而在普通市民層面,無論是任達華和惠英紅,都沒有對香港迴歸這件事表現出更深層次的內涵,看上去就好像是時間太短了,導演來不及說了,草草了事的感覺。
再加上劉星他爸說的給士兵分老婆,這不是瞎胡鬧嗎?你說這要是一部抗戰電影,出現這樣的臺詞倒也罷了。可是都快21世紀了,祖國正大步走上繁榮富強之路,這人咋還會說出這般落後的話。
實在很破壞對這個故事的好感度。
排第七位的故事:《護航》
這個故事有點可惜,事兒沒講明白,就沒了。
你說宋佳飾演的女飛行員一開始因為自己成了備飛而哭哭啼啼的,換誰都不樂意,也能理解,可長官就說了一句話:“你能力最強,所以讓你當備選”,宋佳立馬就接受了,我就不能理解了。
從當備飛到接受當備飛這肯定是有個過程的,而這個過程其實就已經是個非常好的題材了。
可是沒有,導演轉頭去講她從小到大當飛行員的事了,她怎麼就那麼高尚呢?
最後起飛,真有一架飛機出故障了,宋佳受到後方指令由她入替,結果宋佳卻幫助隊員解除飛機故障,自己毅然返航。
一個不太真誠也不太真實的故事,我無法從這個故事中找出人物邏輯來,導演只是在不停地告訴我們,宋佳這個角色是個人品高尚的人,是能夠以集體榮譽為重的人,但是,她為什麼會成為這樣的人呢?
事實上前面六個故事,基本每個故事都在告訴我們普通人為什麼會內心呈現出國家使命感,願意和祖國同呼吸。
你就說《你好北京》那個故事,葛大爺最後將門票送給汶川小男孩,他為什麼會做出這種看上去很“大義”的事情,就是通過前面的故事細節來呈現,你會覺得特真實。
而《護航》這個故事卻沒有告訴我們宋佳為什麼會成為這樣的一個人,所以到最後就覺得導演是強行讓她高尚而已,雖然這個故事中的女兵個個都英姿颯爽,酷得不得了,但也沒能挽救這個故事的空洞。
七個故事講完,再說一次哈,以上全是我的個人觀感,如果有幸和你的看法一樣,那我很高興,但如果和你想法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都無所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有自己的看法,這本來就不存在誰對誰錯,只要你別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我身上就行,罵人就更不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