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國際章”美稱的章子怡,最近“翻車”了。
前幾天,章子怡的電視劇處女作《上陽賦》播出。
一部電視劇,做出了電影的質感,還是蠻不錯的。
要知道,在劇內,她飾演的是一位15歲的及笄少女。
而今年她已經41歲了,拍攝的時候是38歲。
網上的吐槽鋪天蓋地,不少人說女神這是“晚節不保”、“跌下神壇”。
1、清醒卻不自知那麼,章子怡知道自己的問題嗎?
面對諸多質疑,發出了微博澄清:別再營銷“少女感”了!少女感沒什麼不好,但請別安在我身上!
言下之意,我清楚自己沒少女感,所以你們也不要用這個標準要求我。
但網友面對這則宣告,並不買單。
你飾演的就是一位15歲的少女啊,少女感是應該具備的。
更有網友直指章子怡就是出品方,自己翻車就開始責怪平臺。
再看章子怡在劇中的表現。
和青梅竹馬約會時的撒嬌。
與舅舅的同框,好多人吐槽像是夫妻。
在及笄之禮上,不像是天真無邪的15歲小姑娘,而像是歷經閱歷的長公主。
倒不是說演技不好,但的確,是滿滿的違和感。
章子怡的優勢其實在於自己極具特點的骨相上,而且她的演技也是必殺技。
適應大螢幕的長相+演技,就是優勢所在。
貴人張藝謀曾經告誡她,不要去演電視劇、綜藝。
這兩年,章子怡大概將這些拋之腦後了。
最糟糕的是,很多人還翻出章子怡在綜藝節目中,對別人的評語:不適合你的角色,你為什麼要去接呢?
一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對自我認知出現偏差。
章子怡一直被誇讚的是演技,這麼多年獎項拿到手軟,更有八卦娛記寫她,生完孩子,還是十八九歲的狀態。
被捧了這麼久的章子怡,這一次,終於被拉下來了。
站在越高的位置,身邊說真話的人越少,對待自我也就缺乏清晰的認知。
演員黃渤曾自曝,在出名之前,身邊什麼樣的人都有,可出名後呢?身邊全是“好人”。
所有人對他都是和顏悅色的,尊稱他為“黃老師”。
人到了一定高度的時候,聽到的看到的,都是自己想聽想看的,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盲目自信。
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本來就是一種自負。
平時看不出來,真正暴露出的時候,事態已經變得逐漸嚴重起來,甚至無藥可救。
2、你的自我認知,決定了你的“定價”不久前,在線上一個群裡,好多畢業生吐槽工作難找。
都說自己的985、211畢業,沒想到到了公司面試,薪資才3000塊錢,還有加班,理想的offer太難拿了。
面試者是這樣的心態,企業裡的HR又是另一種心態。
HR朋友曾經告訴我,有一次來了個重點大學畢業的應屆生,沒任何工作經驗,在學校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專案經歷。
開口期望工資就是月薪2萬,朋友沒忍住,“毒打”了一番應屆生。
且不說學歷、經驗,這樣缺乏自我認知,找工作還真是個難題。
都說當局者迷。
人很難看清自己,有的人以為自己還不錯,沒想到在別人眼裡什麼都不是。
有的人卻喜歡妄自菲薄。
看過一個短影片,做招聘的HR面試了一位能力出眾的人,期望薪資是8K,但公司對於這樣的人才,價格給的是1W5。
他問主管,如何才能留下這位人才,要不要把價格給高,超出他的期望工資,這樣他就會留下來了。
但主管卻說,這樣不行,最高給到8K,甚至還要往下壓。
HR不解,問為什麼?主管說了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對待自己的價值都不清楚的話,別人憑什麼給他更高的定價?
定價顧問Casey Brown在TED演講中說,決定你薪酬的不是能力,而是你對自我價值的判斷。
沒有人會按照你的價值付你薪水,只會按照他們對你的估值定價。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3、想要持續成長,就要有自我認知自我認知,心理學的解釋是指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
通俗來說,就是有自知之明。
獵豹移動CEO傅盛曾經把人的認知狀態分成四種: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時候就會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對不清楚不瞭解的東西妄加評判;對不瞭解的新事物也會輕易排斥。
對於時代的進步更新,自己還停留在原有的認知層面上,不能與時俱進。
這樣持續下去,很難有什麼進步。
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個時候,其實是清楚自己的不足之處,承認自己的無知,開始接受學習。
但如果一直處於這個層次,學習只會是被動的。
知道自己知道這個層次的人,都會對自己有一個不錯的認知。
清楚自己掌握什麼,也會有明確的目標計劃,知道自己接下來要繼續學習什麼,如何才能提高自己認知。
會有一些人突破自我,進入這個層次,但時間長了,部分人又會陷入自滿狀態。
一旦陷入自滿,便又會退步。
不知道自已知道這時候,即使自己瞭解掌握了很多,卻還是處於一個不滿的狀態,還是保持對未來未知的好奇。
進入第四狀態的人,才會一直保持終身學習,持續成長的狀態。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快速成長,但90%的人卻只是停留在第一層次。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自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
狐假虎威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狐狸藉助老虎之威嚇退百獸。
世人都會說狐狸仰仗別人威力,但如果從自我認知角度解析,狐狸是正確的。
狐狸清楚自己沒什麼威嚴,也打不過百獸之王老虎,為了活命,他不得不去賭,賭老虎不知道自己是百獸之王,賭老虎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最終,他賭對了,活下來了。
正確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往往會更樂於去提高自己,虛心學習,堅定地走在成功的路上。
於是一段時間後,當你返過來再看自己做的對策或者思考時,往往還會補充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