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在上映之後受到很多好評,說看了這部電影給了很多的啟示,人們應該向往種族平等,不應該有種族歧視等等話題。導演也確實想要表達這種情感,像已經逝去的我的偶像黃家駒等人也是這樣表示,但最近在經歷一些事情和看過一些電影后我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綠皮書》這部電影本是反對種族歧視,讓世界人人平等的描述,但是裡面卻對同種膚色的人階層定義明顯,有錢人和沒錢人的差距非常之大,雖然電影已經盡力去通過高度和寬度的等多方面的因素去淡化階層的影響,但是在現在的我看來,還是那麼刺眼。(這也可能印證了一句話,越是自己需要的東西,就越刺眼。)
《綠皮書》,2019年3月一號在中國大陸上映,豆瓣評分8.9,電影上映後在國內收到好評,人人都說電影好,卻不能用一句話說明究竟好在哪裡。剛看完的我也認為託尼那種從一個“混混”跟著一個黑人音樂家“唐雪莉”不斷提升自己的高度,開始做一些自己曾經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唐雪莉”也因為託尼的伴隨拓寬了自己的視野。
兩個人一路巡演,最終成為了彼此的朋友,託尼完全消除了自己的種族歧視。這部電影刻畫出了種族歧視是多麼的不應該,而我們今天的文章卻和種族無關,只談階層。
影片中的“混混”和“音樂家”兩種身份就是兩個階層,一個貧窮一個富有,一個粗鄙,另一個高雅。在電影裡面,其他司機對待託尼的態度足以說明這種階層存在並不是什麼好的事情,就像種族歧視那樣,每個人都無法控制自己的出身,只能通過後天的努力去彌補那種差距,有人含著金鑰匙出生,而有人生下來就慘遭拋棄。那些生來便被命運扼住咽喉的人就應該在社會中被人冷眼相對嗎?
好比中國,大山裡出生的孩子,即使足夠努力,也只能在大山中掙扎,如果運氣不夠好,只能在大山中窮苦潦倒一輩子,甚至都不能知道這個世界到底多麼多姿多彩。他們應該被人可憐嗎?應該被人歧視嗎?我們應該用怎麼樣的目光去看待?這值得人們思考。
就像《觸不可及》裡那樣,有錢的殘疾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看護,如果看護對他抱有憐憫之心,那麼他就會想方設法的開除他,然後挑選自己喜歡的看護。細思極恐的畫面,假設癱瘓的是一個孤苦伶仃的混混結果會是如何?鬱鬱而終?還是含恨離世?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天才不過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靈感”相信大家小的時候也一定被這句話教導過吧,直到長大以後才漸漸知道這句話被斷章取義,後面還有一句“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卻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還要重要。”現在再去看綠皮書這部電影,如果唐雪莉沒有靈感,那麼他也沒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所以我在看《綠皮書》後覺得,如果單單是針對種族歧視這點來說,電影真的不錯,值得任何人去學習,去揣摩深層次的東西。但是對於階層的偏見來看,《觸不可及》這部電影才是優秀。
每個人生來都是善良,不要因為所處的階層不同就去帶著眼光去看向任何人,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從幼兒時代便張口就來,又有何人做到了一視同仁?
我們不應該帶著情緒化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個人,比如“可憐、同情、憐憫、敵視、不屑等”,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善意才是最基本的感情。
或許有些朋友會和我的看法有些出入,但是我想說的主要是,真正高雅的是人的內心,而不是外在的任何條件,一個人如果內心骯髒,那麼他就算每頓飯在天空之城中吃,那也只能算是進食。同樣,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善良,田耕上吃饅頭鹹菜一樣被人尊敬。階層的分化太嚴重,讓人不寒而慄,另外極力推薦《綠皮書》和《觸不可及》兩部電影,多刷多得。
ps:這篇文章不是在改變任何人的想法,而是在看電影的時候突然心有所感。也不代表我們可以對有缺陷或者先天條件不好的人再或者出生就大富大貴的人和怎麼樣的看法,每一個人無論出生,只要在現實生活中努力就應該得到任何人的尊重,就算他並沒有成功,也應該被尊重,不應該因為階層原因受到不一樣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