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影視圈有個怪現象,就是許多電影演員紛紛“下凡”出演電視劇,周迅演繹了清宮劇《如懿傳》、現實題材劇《不完美的她》,張震參演了《宸汐緣》,而許久沒有新作品的章子怡,也上映了她的首部電視劇《上陽賦》。
還有網友表示,遍歷眾多中文文學作品,《帝王業》獨具的女性獨立思想和氣質,使之成為了最具現代思維意識的古典小說。”正是因為這個評價,小說《帝王業》才收穫了千萬書粉的喜愛,成了大家心中的白月光、硃砂痣,成就了一部超級IP。
那麼這次,由章子怡、週一圍等演員,改編自《帝王業》的新劇《上陽賦》究竟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能吸引國際章章子怡“下凡”出演電視劇?
有劇透哈!因為我自己是女性,可能對情感的關注比較多
很喜歡的一本書。很難的一點就是書中沒有一個純粹的壞人,每個人都有值得喜歡的地方!
第一點,小說的設定裡,王氏家族基本將皇權架空,尤其是從謝氏倒臺之後,從皇后可以將皇子直接驅逐到皇陵,選擇女主作為聯姻的物件,也是王氏為了拉攏軍方力量,進一步鞏固地位,皇權早已架空,皇族可能想過阻止奈何可能沒有能力(而且太子都是王氏血脈)
第二點,女主之所以詫異為啥讓她去聯姻,是因為前面十幾年家裡人把他保護得實在過好,是父母兄弟的掌中寶,有著身邊所有人的寵愛。
而且在女主的認知裡,雖然即使位高於公主也會被迫和親,但是她的父親是權臣,王氏獨霸天下,無需委屈她去嫁給誰。
如果需要,也只可能是皇族人,或者是王氏其他女子,而且太子本就是王氏血脈,沒有什麼必要需要她再嫁給太子,何況還有其他的王氏女。
她覺得以她在所有人(皇上,皇后,父母兄弟)裡的受寵程度和這十幾年來他們的愛,他們不會強迫她嫁給不喜歡的人,最後女主才醒悟,在權利的鬥爭裡,父母親人寵愛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可能有些地方不太對,畢竟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哈。)
看到女主死時,真的心裡揪心的疼
“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一場勢均力敵的愛情和一個寧願背棄天下人,也不改初心超出生死的廝守,縱是一語成讖,未能一同步入鶴髮雞皮之年,亦是足矣足矣,蕩氣迴腸。
原著當中,男主出現的時候已經30多歲了,從軍奮鬥了十四年,已經從一個少年成長為民眾眼裡的神話。我一點也不覺得蘇
先來感受下這霸氣的愛 摘自原著
“論情分恩義,我們是夫妻,是愛侶。而在這皇圖霸業的路上,我們則是並肩作戰的知己。
太平時,我會在深閨中為他研墨添香;變亂時,我可以站出來為他披荊斬棘。
他若只將我當作金屋嬌娥,反倒不是識我、知我、信我的那個蕭綦,我亦不屑與那樣一個凡夫俗子並肩而立!”
太霸道了,適合章子怡,章娘娘。這是王儇的告白。
我對電視劇的改變持有中立的態度,不誇獎也不想批判,但我還是期待原著名場面!
我們的男主也不甘示弱,同樣也有宣傳語
“從今往後,你是我的王妃,是與我共赴此生的女人,我不許你懦弱!”
天知道當年我看到這裡有多激動,蕭綦這個中年男人,看書的時間是有那麼一點點不喜歡他的,單這句話,對我這種戀愛腦還是很有俘獲力的。但是大家必須再看看原著,真的很好看。
最心疼的,首先是子澹,他能滿足所有二八年華的少女對於夢中翩翩公子的所有幻想,
但他不適合皇圖霸業,他沒有後臺,而且是太子,皇后姑母,外戚王家的對立面,雖然,他也是有皇位繼承權的人。
他不適合王家的考慮。是阿嫵一直在保護他和姑母講條件,到請求懷恩到最後與蕭綦博弈,留子澹的孩子,子澹無力自保,如何成就帝王業?
其次是蕭綦,他不算是個好丈夫,三年不問一朝傾心多少讓我覺得不適。
善用兵但多次讓阿嫵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卻是最適合阿嫵的人,他是戰神,是護國英雄。
他明白王儇聰慧有權謀。
蕭綦曾問過阿嫵的想法,阿嫵要他成就霸業,其目的我覺得是為了讓阿嫵正視自己心中的野心。
愛情,應當勢均力敵。
並肩得天下才是對阿嫵聰慧有謀最好的肯定。
還想說的是懷恩 他真愛過阿嫵 ,對她的承諾都有做到。有謀略的將軍但是卻迷失了方向。
覬覦長官的妻子,不惜拋下糟糠妻,不惜害昔日戰友滿門,無所不用其極。
他有過一瞬良知,在妻子墜城樓之時,但終歸為時已晚。
開始的子澹是鏡中花水中月,豆蔻年華的王儇離他那麼近,相互吸引很正常。
但後來,王儇一直在選擇在面對,子澹原地受摧殘,子澹就是窗前白月光,但已經配不上王儇了。
一個夢想家一個行動家,一個還在夢裡一個已經渾身浴血了
就像王嬛說的,錦兒和子澹就是一個死不認命,一個認命到死
如果子瞻死了,她會很心疼,如果蕭綦死了,她會一起去,這就是差別。
子瞻是阿嫵心中的痛,是整個童年,說沒有感情是假的。
蕭綦是真的愛王嬛的,只是有些愛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太深沉不便於說出口,尤其是蕭綦那樣殺伐果斷的男人,但是他能應允王嬛在那樣王權至上的年代只有她一個人,我覺得足以表達他對王嬛的愛!
小說裡跟女主碰面前有侍姬 不過都是事後賜藥不讓她們懷孕。
最後說一下三對戀人。一對是皇后姑母和右相溫大人,愛情是政治聯姻的犧牲品。朝堂、後宮、向來無情。
另一對是沁兒和小禾 小禾馬革裹屍之時沁兒才發覺,自己錯過了一個愛自己並且適合自己的人。
我覺得沁兒是愛蕭綦的,但她清楚自己並不能在蕭綦心中留下任何有關於愛情的痕跡。
同樣她也愛阿嫵,阿嫵對她如己出,她對於蕭綦是深埋心中的。
小禾或許不知她萬般糾結,執著求親,卻無法等到她心中清透的一刻。
還有哥哥王夙和採倩(有個版說是采薇,這裡是我看的版) 採倩遠嫁和親,哥哥相陪,最後採倩成了神女,今生不能結髮但能相伴相守,比起天人永隔,不失為一個好的結局
也有人說,沁兒對蕭綦不是愛情的愛。 一是敬愛 二是看見阿嫵和蕭綦的愛情作為一個少女的嚮往 當然還有朝夕相處生死與共的親情 ,我認為這樣的愛相較對蕭綦是愛情更美好 ,她不忍父皇一人 也不捨得離開親人, 所以遲遲不願遠嫁。
可是我還是覺得,功成身退才是處世之道。
不想看蕭綦稱帝,因為無論如何在我眼中他都是謀反的逆臣。
也或許,如果蕭綦阿嫵不那麼執著於帝后兩位,阿嫵也不至於殫精竭慮至早夭,雖說人終有一死,他們倆也的確在人間最高位恩愛了那麼四年。
可相比一人撒手人寰,另一個只能孤身一人吟唱著綠衣,二人若能相扶相伴至暮年在我眼中更為可貴。這本書越看到後來,腦子裡越轉著那兩句詩,如何四季為天子,不如盧家有莫愁。
那把椅子當真這麼誘人嗎?我想不通。
可功成身退?怎麼退?帝王業本就是一條沒有退路的路,退了,沒有權勢,其他人也不會放過他們?古往今來皇權之路本就血腥無情,沒有鐵血手腕哪來萬里江山。
蕭綦和王嬛都不是等閒之輩,他們處的那個時期內憂外患,男主到了這個位置,不是他自己想停就能停的,不往上攀登,就要成為別人的墊腳石,被別人利用然後踢開,女主很明顯是知道這一點的,她想要的一直是自由,不受帝王之位和家族榮耀的牽絆,後來她把這份希望寄託在了她女兒得身上,她希望她的女兒不要像她那樣,可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活著。
就是走到那一步以後就不得不走了。王寰的爸爸也一樣,如何能把家族的勢力凌駕皇家之上?
都追上了你也就是皇家了。
他是鬥敗了出走,要是蕭綦只是個普通的將軍戰神,那帝王業就是看王寰爸爸去鬥皇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