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在之前介紹《拆彈專家2》裡出現的爆炸物的文章裡,老周以為“復生會”最後襲擊計劃裡的核彈是10萬噸TNT當量,後來有網友指出,那是10噸TNT當量,世界上最小的核彈——美國的M388核炮彈。
年末歲初上映的驚險動作片《拆彈專家2》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商業片,情節有些小燒腦,雖然是影視劇裡早已用濫的“失憶”套路,但並不是太生硬牽強,而且也配合了劇情的跌宕曲折,加上拆彈專家這一行的神秘與緊張刺,再有劉德華劉青雲兩位老牌影星的加持,豆瓣評分7.9分,上映半個月累計票房就達到10億,可謂既有口碑又賣座。老周也寫了影評,主要是介紹了影片中出現的手雷以及C4、黑索金炸藥這些相對專業的軍事知識,對影片最後炸燬青馬大橋,讓載有核彈的地鐵落入海里的劇情吐槽了一番,因為核彈在水下爆炸的威力遠遠要大於在地面或空中爆炸。很快就有網友指出,影片中的核彈不是10萬噸TNT當量,而10噸TNT當量,世界上最小的核彈,確切說是核炮彈。老周趕緊二刷,特意看看仔細,還真是10噸當量的核炮彈。是老周想當然了,說到核彈就自然是和臨界級以上萬噸TNT當量,就壓根沒往小型核炮彈這方面想,所以搞錯了,向各位致歉!
這就介紹一下這種全世界最小的核彈,美國的M388“大衛·克洛科特”(Davy Crockett)核彈。在《拆彈專家2》中,就提到“復生會”成員在相互聯絡中經常提到“大衛”,後來才知道,“大衛”是用來進行最後的“復生日”行動的核彈代號。老週一開始也沒在意,也以為就是隨便起的一個代號而已,現在才意識到,這個代號還真不是隨便起的,就是M388小型核彈的官方正式綽號。美軍慣例是給每一種武器起一個正式的官方綽號,從導彈、飛機到坦克、大炮莫不如此。而M388的綽號“大衛·克洛科特”是個人名,是美國1830年代的田納西州眾議員,後來在德克薩斯獨立運動中的阿拉莫戰役中戰死,是美國的民族英雄。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核武器都是動輒十萬噸、百萬噸甚至氫彈都達到了千萬噸TNT當量的大殺器,一顆核彈就可以輕而易舉將一座城市夷為平地,怎麼還會搞10噸當量,威力這麼小的核彈?
核武器威力驚人,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作為戰略武器來使用的。不過,1950年代,美蘇冷戰漸入高潮,面對蘇軍以大叢集坦克為核心的裝甲洪流,美軍還感到真有點棘手,如何遏制、摧毀蘇軍強大的裝甲突擊力量,成了美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常規手段不行,那就只好走非常規路線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很自然就成為美軍考慮的首選,將核武器的威力有意識減小,只用於打擊敵方戰役戰術縱深內的重要目標和有生力量,這樣的戰術核武器就應運而生了。
M388“大衛·克洛科特”小型核彈,確切說是核炮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問世了。
M-388核炮彈採用W54彈頭,這是一種非常小的核分裂裝置,重約23公斤,使用時有兩種當量10噸和20噸可以選擇。這也是世界上當量最小的核武器。整個核炮彈全長780毫米,直徑最大處280毫米,是世界上尺寸最小的核武器。可以由兩種方式發射,一種是由120毫米無後坐力炮發射,被稱為M28型,射程約2公里。第二種由155毫米無後坐力炮發射,被稱為M29型,射程約4公里。這兩種無後坐力炮可以架在三腳架上,也可以搭載在卡車或裝甲運兵車上,炮組成員只需要3人。
從1959年至1962年,美國陸軍對M388核炮彈進行了多次實彈測試。在測試中發現,M388雖然當量很小,10噸或20噸,但威力依然十分驚人。在距離爆心5000米範圍內,所有生物無一倖免。在距離爆心600米範圍內,所有建築都被衝擊波炸成了一片廢墟。除了爆炸以外,爆炸之後產生的強烈核輻射還是相當恐怖的,在24小時內爆心150米範圍,核輻射可以讓人喪失作戰能力;在爆心400米範圍內,會讓人感到極度不適,行動力受到很大影響。要到爆炸過後48小時,核輻射才會逐漸降低。在48小時內,如果進入爆心附近地區都會受到核輻射。
所以,M388核炮彈如果用來對付蘇軍的裝甲叢集,效果還是相當厲害的。就算不能在爆炸時將蘇軍的裝甲叢集一掃而空,強烈的核輻射也將迫使蘇軍在48小時裡無法通行。眾所周知,裝甲叢集講的就是疾如狂飆摧枯拉朽的快速突進,如果48小時無法前進,不要說可能遭到其他方面如遠端火箭炮、飛機等的火力打擊,就是毫髮無損地熬過48小時,裝甲叢集最大的優勢也已經蕩然無存了。
M388核炮彈從1961年開始裝備部隊,重點就是在當時冷戰最前沿的美軍駐西德部隊。美軍就是要利用M388核炮彈這樣恐怖的殺傷威力來抗擊蘇軍可能發動的大規模坦克突擊。
不過,M388核炮彈也有很明顯的不足,首先是精度太差,當然對核武器來說,精度自然不是什麼問題。但第二個問題就嚴重了,就是炮組發射人員自身的安全都無法保證。特別是由120毫米無後坐力炮發射的M28型,最大射程2000米,在實戰條件下,射程可能就只有1500米左右,在這樣的距離,M388爆炸的衝擊波和核輻射都可能對炮組人員造成傷害,簡直就是同歸於盡的武器了。所以,到1971年,美軍就逐步淘汰了M388核炮彈。
M388核炮彈總共生產了約2100枚,這也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核武器。這個很好理解,幾十萬噸當量的核武器成本也高得多,通常產量最多也就幾百枚。M388核炮彈在美軍中服役時間也就是1961年到1971年,退役後也基本上是被銷燬或用在一些低當量的核試驗中。說實話,在過了五十年後的今天,像片中那樣要搞到M388核炮彈還真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就算搞到了,是否還在有效期之內都兩說了。
就算“復生會”拿到了可以正常使用的M388“大衛”,按照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的方案,炸燬青馬大橋,讓載有核彈的地鐵落到海里,雖然M388只是10噸級別的小當量核彈,但在水下爆炸的威力和後果都要比在地面上爆炸嚴重得多。如果按照“復生會”原來的計劃在機場爆炸,最多也就使機場二十年無法使用,那就另選一處重新建個機場,將受輻射的幾公里範圍徹底封閉。但是在水下爆炸就沒這麼簡單了,即便當量太小無法引起海嘯,但大海對核輻射是沒有淨化作用的,只能依靠大量的海水進行稀釋,這也只有在遠海才能做到。像青馬大橋下面的馬灣海峽是近海,海域狹窄,根本起不了稀釋作用,反而會透過潮汐、洋流將核輻射蔓延開來,形成更大的核汙染。這種核汙染的擴散還可能透過四處漂游的海洋生物來進行,完全是不可控的,後果根本無法預計會到什麼程度,會影響多少年。一句話,遠遠比在機場爆炸要厲害得多。
所以,老周高度懷疑,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根本就沒有改邪歸正,是真心為警方減小損失的。反而是有意利用了警方急於解決危機的迫切心理,利用“失憶”想不起具體計劃來拖延時間,等最後想起來,已經是倒計時了,警方已經來不及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只能按照劉德華的方案來辦了。
炸燬青馬大橋的後果和影響難道就比炸燬機場小嗎?“大衛”在水下爆炸的危害難道就比在機場爆炸小嗎?
完全可以說,劉德華的方案不是在減小危害,而是在放大危害。他內心根本就沒有改變,還是要用這樣的嚴重恐怖襲擊來報復社會!並利用了警方的力量——直升機、炸藥,成功炸燬了青馬大橋,如果是要靠“復生會”自己的力量,估計是很難炸燬青馬大橋的。有人會說,劉德華自己不也死了嗎?如果是他的陰謀,為社麼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劉德華早已恨透了這個社會,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何況“復生會”的宗旨就是死而復生,用毀滅和死亡來重建社會。
影片最後,當青馬大橋轟然炸塌,劉德華和謝君豪飾演的馬世軍在劇烈的爆炸中墜海,兩人在空中對視一笑——這個小小的細節,不正是透露出了一點端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