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幼斌所主演的《亮劍》大家肯定都看過,其中有一個傳奇戰例,那就是李雲龍帶領一個營就把日軍的一個觀摩團殲滅了,想必大家對這個情景一定印象深刻,畢竟這在當時看起來十分神奇,居然還有這樣的戰例,不過這個戰例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一一敘述。
話說那是在1943年的9月中旬,日軍在同蒲線和白晉線這個兩條鐵路線上集結了優勢兵力,準備對八路軍的太嶽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當時的太嶽區黨委和軍區得知以後,給各部隊下發指示,要求各部隊堅壁清野並且嚴防敵人的掃蕩,而且還要與敵人展開游擊戰。
當時的日軍華北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組織了約3萬兵力,準備於10月1日展開大掃蕩,當然日軍的這次掃蕩目的是要把我軍壓制到黃河北岸一舉殲滅,並且成功後讓其他地區也照此執行,體現出了敵人的險惡用心。
轉眼便到了10月1日,日軍開始由北向南推進,我軍洪趙支隊在向靈石方向轉移的時候遭遇了來自介休敵人的合圍,激戰半個小時擊斃敵人10餘人,並且跳出了包圍圈。4日的時候,洪趙支隊又在圪宜頭遭到了日軍的合圍,我方在傷亡80餘人損失機步槍50餘支後在夜裡悄悄突圍。
同樣也是在4日,我軍三十八團主力在北平鎮遭到了來自霍縣敵人的合圍,我軍在傷亡10餘人斃敵50餘人後轉移到靈空山地區。5日,我軍五十九團在渡口伏擊來自古縣的南下的日軍,斃敵30餘人。凡此種種就不一一敘述了,總之日軍派遣了大軍對我根據地進行瘋狂地掃蕩,這裡彷彿和《亮劍》中李雲龍遭遇的掃蕩如出一轍。
就在10月17日日軍推進到臨屯公路附近時,我軍區突然接到了臨汾諜報戰的報告,報告中說東京日軍參謀本部準備從華北各地抽調旅團長、聯隊長、少佐大約百餘人,再加上還有軍官學校的學員總共約180人,組成觀摩團來此參觀。並且由旅團長服部直臣少將率領,坐汽車沿著臨屯線進入太嶽軍區,準備好好學習一下岡村寧次的新戰法。
我軍軍區情報科長劉桂衡在得知這個重要的情報之後,立刻就報告給了陳賡。陳賡立刻就給當時任太嶽第二軍分割槽司令員的王近山發電報,讓他帶領十六團秘密在臨屯路潛伏,務必要消滅掉這個"觀摩團"。哈哈,這一幕是不是和《亮劍》中的情節很像,只不過電視劇中是李雲龍自己去找了個地點設伏,並且殲滅的日軍觀摩團,並且李雲龍的原型就是王近山將軍。
王近山可謂是一員猛將,他所帶領的十六團是一支能打仗的部隊,也是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中一支勁旅。這支部隊在和日軍的幾次交鋒中絲毫沒有落了下風,是不是看起來像《亮劍》中的獨立團。
王近山在帶領十六團在敵人開始向嶽南掃蕩之前,於10月18日就到達了臨汾東南崗頭村。在接到陳賡的命令之後,立即向全團發出動員令,要求立刻殲滅這支180餘人的觀摩團。因為這支觀摩團中大多數都是將官,而且其餘都是軍官學校的學員,如果一次能消滅這麼多的軍官那麼對日軍也是一次沉重的打擊,當然也能以奇蹟載入歷史史冊。
當指戰員們聽王近山介紹之後,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堅決要消滅這夥觀摩團。就在10月22日的夜晚,部隊秘密地轉移到了臨汾東北,洪洞東南,並且隱蔽起來,準備戰鬥。並且由王近山親自帶隊在23日偵查了地形,制定好了伏擊方案,並且給各營都分配了任務。在返回駐地後,正好接到了劉桂衡送來的情報,說是臨汾城中的日軍已經編好了車隊,一共3輛小吉普車,10兩大篷卡車,之後軍官學校的學員帶有步機槍。
觀摩團準備於24日早上出發,沿著臨屯公路向我根據地開來。王近山在得到這個訊息之後,立刻下令部隊在午夜之前吃飽飯,然後12點準時出發,悄悄地進入伏擊區。各營在24日凌晨2點進入各自的伏擊圈後,按照之前已經預定的作戰方案佔領陣地,偽裝好並且將武器配置完畢,就等著觀摩團在自投羅網。
轉眼便到了上午8點,位於曲亭方向的臨屯公路上塵土飛揚,看情況這是觀摩團來啦,他們認為我軍早已逃之夭夭,因此放心大膽地往前行進。到了8點20分左右,觀摩團果然進入了我軍的伏擊圈內,3輛吉普車在前,10輛卡車緊隨其後。我軍三營九連首先發起了進攻,步槍以及輕重機槍對著吉普車就是開火。受了傷的服部直臣少將慌忙跳下車組織力量準備向前開進,就在此時二營六連已經在後面堵住了敵人的退路,道路兩旁的伏擊部隊迅速衝上來。
在這個情況下,觀摩團自然是無力反抗了,他們已經失去了有組織地抵抗了,當然這些軍官至死不投降。帶隊的服部直臣看到這種情況只好剖腹自殺,其餘敵人看到後也紛紛自殺。這場戰鬥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敵人除了兩個學員鑽到公路下的狼窩洞裡,其餘人被全部殲滅。此次戰鬥共繳獲手槍60多支,步槍60多支,輕機槍3挺,戰刀百餘把,並且燒燬汽車十三輛。
10點的時候,我軍撤離戰場,戰後報告被我軍打死少將軍官9人,大佐、中佐、少佐軍官99人,學員60人,汽車司機15人。日軍觀摩團被殲滅的訊息傳到岡村寧次那裡,氣得鼻子都歪了,並且將有關人員下令查辦。
當然這場戰事也受到了黨中央和八路軍總部的表揚,臨汾諜報戰也受到了嘉獎,並且將此戰鬥發表在延安《解放日報》上,更加鼓舞了我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