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文|小機靈 編輯|樸芳

“我也曾經被網路暴力過,也被別人所誤解過,還一直給我貼各種標籤,什麼油膩呀,以及其他很多。”陳思誠儘量讓自己的語氣保持平靜,可以聽得出這是他很早就想對觀眾說的話,但當真的要說出口的時候,還是會有一絲緊張與忐忑。

陳思誠說這番話是在電影《誤殺》的首映禮上,他是影片的監製。之所以想要參與這部影片,除了商業維度的考量之外,還因為在他看來,自己也是一個被“誤殺”的人。“我一直覺得對一個人的棒殺和捧殺都是一種‘誤殺’。”所以對於這個主題陳思誠格外有共鳴。

近一段時間以來,陳思誠頻頻出現在觀眾和媒體們的面前,在廈門金雞獎參與《唐人街探案3》的宣傳、在海南島電影節擔任評委走紅毯,一方面要趕新片的後期,另一方面還要為監製的新片《誤殺》奔走。每次出現他的狀態都很精神,而且在言談中充滿著自信。

唯獨這一次談到自己被“誤殺”這件事,他好像心中的某處傷疤被戳中,顯得有些疼,也有些落寞。

事實上這幾年來陳思誠一直伴隨著榮譽與爭議向前行進,在鏡頭前他已經憑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成為了知名演員;在鏡頭後,他手握《北京愛情故事》和《唐人街探案》兩大IP。《唐人街探案2》2018春節檔斬獲近34億票房,名列中國影史第6,而《唐人街探案3》即將再度進軍春節檔,從想看人數和目前熱度來看仍是極具潛力的種子選手。而電視劇方面,也推出了《唐人街探案》網劇和《遠大前程》等作品,發展得很全面,可以看到他的自我探索,以及對於中國電影工業化和系列化的探索,在不同層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但外界對於陳思誠的的評價還是更多地圍繞在各類花邊新聞和標籤上,即使他在首映禮上很真誠地說了這番話之後,很多網友們仍然不買賬,在評論中堅持著對於陳思誠的刻板印象:“說實話,陳思誠確實是有才華,但是才華歸才華,行走的油田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不過也有網友看出來,《誤殺》其實是陳思誠的一次自我闡釋,想通了這一層的觀眾能夠更冷靜地看待這部作品,比如就有影評人指出:“無論是導演還是監製,陳思誠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做自己與自己的博弈,這一點在《誤殺》中體現的尤為明顯,這是一部值得細品的電影。”而很多虎撲網友覺得《誤殺》比原版更有味道,“在原版水平極高的情況下,還能繼續拔高,充實細節和邏輯,這足以說明這個電影的優秀。”

陳思誠到底想說什麼呢?在這個紛擾的時代,被“誤殺”的陳思誠,說出來的話已經被爭議的聲浪淹沒,看來我們只能去作品中尋找答案了。

逆襲的《誤殺》與痛苦的監製

貓眼9.6、淘票票9.2、豆瓣7.6,《誤殺》的開畫口碑不錯,尤其是貓眼9.6這個成績,在今年中國產片中只有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少年的你》做到了。點映一週以來,《誤殺》不斷收穫好評,已經有了黑馬之姿。12月13日上映首日,晚間逆襲至日票房榜首位。我們預測其票房至少能達到五六億,對於一部懸疑片來說,這已經打破了該型別的票房天花板。這幾年純懸疑題材(不包括喜劇懸疑)影片能達到這個成績的屈指可數。

《誤殺》的成功,與監製陳思誠的助力是分不開的,它再一次證明了陳思誠對於電影風格走向的把控能力。對於新人導演柯汶利來說,有著原版《誤殺瞞天記》的精妙劇本打底,他可以盡情地在此基礎上施展自己的才華,而創作過程中的很多痛苦,則需要監製陳思誠來揹負。

陳思誠並不是一個喜歡中規中矩翻拍的人,他希望在翻拍的作品中融入更多新的東西,尤其是能夠吸引到中國觀眾的東西。高分的《誤殺瞞天記》珠玉在前,如何實現超越,又如何既令喜歡原版的觀眾滿意,又能夠讓更多新觀眾接受這個故事,確實需要費一番思量。

於是他決定借這個故事的殼,講一些他自己真正想講的東西。

《誤殺》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它並沒有刻意地模仿原版,而是做了很多嶄新的作者化的表達,陳思誠建議劇組成員不要觀看原版,這樣容易被原版的設計禁錮住,所以我們看到《誤殺》中的鏡頭設計、場景對話等完全是沒見過的,而且精簡了原版中很多歌舞的段落,使得這個緊張的故事更加緊湊,這就先令看過原版的觀眾耳目一新。

而原因之二更是與陳思誠個人的創作經驗有密切關係。在經過三部《唐人街探案》以及網劇的拍攝後,陳思誠已經深切地洞悉到了觀眾的心理,知道什麼樣的內容可以打動觀眾,令他們產生共鳴,於是我們看到《誤殺》中一些情節做了更具深度的思考:比如從原版的底層人群挑戰權貴階層,更深入地探討到了慾望驅使人們進入到集體無意識狀態。而最後落點不僅是中國觀眾更看重的親情,還有對於被“誤殺”這件事的反思上。

探討到這個程度,其實很多內容已經不適合在中國的背景下展開,於是陳思誠巧妙地將故事發生地放到了泰國,不僅因為之前在《唐人街探案1》的時候在當地已經有了充足的拍攝經驗,更在於他漸漸明白了該如何巧妙地與不可抗力因素周旋,能夠順利地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陳思誠真的很聰明,他不僅深諳觀眾心理,還已經找到了應對很多創作者最頭疼的不可抗力因素的祕訣。所以很多觀眾都評論好久沒有看到像《誤殺》這麼爽的片子了,那是因為在背後以陳思誠為代表的創作者確實花了足夠多的心思,動了很多腦筋,才找到這樣一條難得的路。

從“唐探”到《誤殺》:

一名監製的自我修養

一部電影中,監製對於電影風格走向起到重要的掌控作用,甚至可以凌駕導演成為電影內容的主導者,是拍片過程中權力最大的人。近年來像《七月與安生》《我不是藥神》《少年的你》等叫好叫座的影片背後,都能看到監製對於影片重要的推動作用。

《誤殺》是陳思誠首次擔任電影監製,在此之前他曾經嘗試監製過《唐人街探案》網劇和電視劇《遠大前程》,在前不久的“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他還透露《唐人街探案3》將是他導演的最後一部《唐人街探案》作品,之後會以編劇和監製的身份,繼續參與《唐人街探案》系列。

可以看出來,陳思誠逐漸找到了對於自己身份的定位,他是一個很適合做監製的人,而監製不僅能讓他繼續產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還能提攜和幫助更多新人導演,實現他們的夢想。

而這種想法的確立,可能是從“唐探”帝國的搭建開始。

在前面兩部《唐人街探案》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陳思誠對於選角色的強把控性,以及獨到的眼光。比如肖央,當大家提到他第一印象還是神曲《小蘋果》時,陳思誠卻已經發現了他身上與眾不同的塑造能力,所以在兩部《唐人街探案》中都請他出演了頗具挑戰性的角色,這次《誤殺》更是讓他徹底顛覆自我,出演一個深沉的父親。而從觀眾的反饋中可以看出,大家對於肖央這次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

而在新人導演的發掘方面,陳思誠也是不遺餘力的。他在新導演的選擇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很看重導演在工作中的執行力,是否適合拍商業片,而不是通過簡單地交流或者一兩部短片,就能確定其成為導演的能力。具體到《誤殺》的導演柯汶利來說,陳思誠很欣賞他鏡頭下的國際化視角,而在實際拍攝時,他也給了柯汶利很大的自由空間供其施展。

作為監製的陳思誠,更多地從電影的表達、氣質、劇本、演員等關鍵環節進行把關,在展現個人濃烈風格的同時,還要給到新人導演足夠多的支援。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絕非易事,畢竟陳思誠不是導演,在導演與監製之間找到最適宜的位置,這是通過《誤殺》的嘗試陳思誠獲得的最重要的收穫之一。

在已經成功的演員、導演等身份之外,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陳思誠會成長為中國最著名的監製之一,並能發掘出更多具有潛力的新銳導演。因為他不僅聰明,還有眼光,最重要的是,他敢於表達。

用作品說話

其實可以理解陳思誠想要轉變的心理動態,畢竟在當下,我們不缺好的導演和好的演員,但是好的監製卻是鳳毛麟角。

在好萊塢,有不少優秀導演在做監製,像我們熟悉的斯皮爾伯格、梅爾吉布森等,都有相當產量的監製作品。而在國內,雖然打上監製標籤的作品越來越多,但總的來說,能從事監製工作的人很少,優秀的監製更少。

這其中的原因,曾經有擔任監製的導演試圖分析過,比如能做好導演已經很不容易,沒辦法同時再做好監製、分工不明確,監製工作很難獲得相應的理解、以及人們主流價值觀中對權力的追求,擾亂了行業分工等,而這些是中國電影行業工業化程度低,分工不清晰必然會導致的現象。

但我們可以從陳思誠身上看到,他在試圖解決這些問題,而且一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導演與監製不能同時兼做的事,他很好地掌握了平衡,具體到《誤殺》來說,像陳沖責問李維傑小女兒等兩場重場戲是他親自上陣導的,這種重頭戲與作品的影像風格息息相關,作為掌舵者陳思誠需要親力親為,但其他一些具有發揮空間的戲,則放心大膽地交給柯汶利去完成。這樣可以保證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平衡。

而對於理解監製以及合理分工這件事,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這也是像陳國富、陳可辛、甯浩等著名監製也會面臨的問題。陳思誠選擇的方法是,用實際行動來讓觀眾接受這件事情,可以看到在《誤殺》宣傳期間,他發表的言論是最多的,引發的爭議也是最大的。很多人會將矛頭自然地對準他,他在宣揚自己的創作理念,自然也就需要面對同等的輿論壓力。

所以就回到開篇我們說到的問題,在《誤殺》中,無論是導演還是監製,陳思誠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做自己與自己的博弈。他需要承受被“誤殺”的痛苦,但必須堅定地走下去,因為他相信自己走的路是正確的,是一條對中國電影有幫助的道路,即使前途荊棘密佈,他也絕不會停步。

還好《誤殺》的好口碑與票房成績沒有令他失望,而這次《誤殺》中關於翻拍、審查、監製、自我博弈等有價值的經驗,也會幫助到陳思誠乃至中國電影未來的創作。

關於陳思誠的討論註定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完成的,但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陳思誠無疑是當下中國商業電影一位重要的領軍人物,除了商業上的成績、對中國懸疑型別片的貢獻之外,他還大力扶持新人,發掘了以柯汶利為代表的新銳導演,同時積極開拓“唐探”宇宙,使得中國電影第一次具備了與好萊塢大片同等量級的概念。陳思誠導演/監製的作品,不僅能獲得好的票房成績,還能兼具好口碑,能做到這一點的,在內地中生代導演裡寥寥無幾。

我們無需捧殺陳思誠,因為時間會證明他對於中國電影的貢獻與價值。

時間回到4年前,《唐人街探案》上映的時候,陳思誠的又一次大銀幕探索獲得了成功,他沒有沾沾自喜,而是開始想得更多,因為他想要做得更多、走得更高。也就是從那個時候,他想清楚了一件事:

“我的所思所想,至少我的狡猾、我的妥協、聰明、堅持,我的所有東西都會在電影裡。”

那就讓我們少一些非議,多一些期待,讓他繼續用作品說話吧。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太珍貴!趙薇孫儷范冰冰上世紀的掛曆照原來長這樣